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高作众乡亲的革命故事

发布日期:2013/9/19 9:41:51  阅读:2973  【字体:
 

 

金文洪率众斗土匪。孙华堂是汤碾西昌子一带远近闻名的土匪头子。1938年夏的一天,孙华堂派爪牙到东涔庄收取所谓保护费,村民们在金文洪的带领下坚决抗交。匪首孙华堂带了20多个土匪准备抢扒,金文洪带领的村民早有准备,孙的船只一靠岸,上百名群众提着锄头、举着扁担围拢上来,吓得孙华堂及其喽啰们掉头便走。

 

袁海川、蒋国吾等士绅投身抗日。抗战初期,士绅袁海川、蒋国吾对我党抗日主张不甚理解,态度爱昧。后在时局特别是我军坚持抗日的决心及其行动感召下,亲自拿枪和区队一起攻打盘踞在高作、蒋沟一带的敌人,并表示:“虽然自己只有一小份力量,但愿为国家干到底”。

 

孙绍成义接新四军侦察员。19417月,日寇侵驻湖垛镇后,近高村的开明士绅孙绍成主动向区委提出,把自己的家作为新四军侦察员的联络点。此后三年多时间里,孙家一直住有新四军侦察员。

 

小英雄王海成火烧敌巢。1943年初夏,我军发起建阳战斗。县独立团一区队模范班15岁的小战士王海成参加了突击队,勇敢地完成了放火烧据点任务,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起先人们因王海成在家排行最小,称他为“王小老汉(汉,轻声)”,这次战斗结束后,大家都为佩服他的沉着果敢而称他为“王小老汉(汉,去声)了”。王海成的英雄事迹除当年《盐阜报》作了刊载外,我根据地还将其编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

 

“好爹爹”送情报。20018月,王大林在回忆自己在高作区的战斗生活时,深情地说:“是老百姓保护了我们,好爹爹就是代表。”他所说的好爹爹就是高作镇唐家大桥的唐如好(唐光真、唐林之父)。唐如好是王大林在一区发展的情报员,后来五分区转移到东沟一带,他又成为五分区的情报员,当时,以做洋油生意为掩护,分工在建阳、阜宁一带活动。王大林还回忆说,好爹爹做了好多好事,他的功劳大呢。有一次,好爹爹挑个洋油担子去河西益林、东沟一带,发现一趟鬼子来了,当时我们的人都不知道,好爹爹跑来通知他们走小路脱险了。还有一次,通知好爹爹接受新情报任务时,他正好遇到汉奸带路捉人,急忙送信到机关,使敌人扑了个空。还有一次在东沟东边,鬼子下乡扫荡,好爹爹装着和几个要饭的在一起捉虱子,看到敌人向南边走,便走北边小路送信给我们。王大林说,好爹爹做的好事确实太多太多了,挽救了很多生命和财产。

 

唐光真急中施计保护联防队。1941年,唐光真受民运队王大林、方平启发和父亲唐如好影响,毅然参加革命。次年2月参加民兵,6月接替咸文和任冼穆、孤峰、湖甲三乡民兵联防队长兼治保主任。19433月的一天凌晨,唐光真率领联防队巡逻,发现汉奸带领东沟的鬼子和伪军向南扫荡,于是他们就向东归避,谁知鬼子从乔家舍过河后径直向东,将联防队员堵在了小河西。情急之下,唐光真心想,敌人人多,寡不敌众,为此稍加思考,便果断决定让大家藏身到农民唐光和的孤头舍子里,并安排唐光和的老母亲在门口捻线,从而巧妙地摆脱了敌人,保护了自己。

 

陈镕清拒不与伪政权合作。1943年春,日伪军在高作镇建立据点,伪6区区公所由湖垛迁往高作。伪区长马明远派人函请我一区参议长陈镕清去高作共议地方“政事”,并以“要从生家性命方面考虑”相威胁,陈镕清断然拒绝。他让送信人转达马伪,说:“生家可破,头可掉,汉奸走狗不可当!”表现出了可贵的民族气节。

 

王朱氏、王学遵母子冒险认亲救干部。1944年春,建阳抗日民主政府由长北滩转移别处。当时,县委书记的爱人徐婉珍刚生孩子,无法随机关一起转移,只好留住在年仅13岁的通信员王学遵家里。县委、县政府刚刚转移,日伪军就气势汹汹地来到长北滩搜查所谓“共党潜伏分子”。敌人搜查到王学遵家时,母亲王朱氏一口咬定徐畹珍是自己的闺女,王学遵也全力护着“姐姐”,敌人看不出什么破绽就灰溜溜地走了。

 

蔡本富急送情报退敌人。1947320日上午,植西村民兵蔡本富发现有一队国民党士兵在胡家墩抢劫,立即跑回村里向中队长曹致田报告,曹队长带着乡中队三面放枪,吓跑了敌人。

 

蔡正芳智护公文包。蔡正芳出生于高作一农民家庭,在民运队的帮助下,积极投身革命,1944年任大孙乡(今马荡乡)木沟村妇联主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罗桥区委、区公所移驻马木沟,区朱教导员把两只公文包交她保管。55日这天,一股伪装成我联防队的敌人进了村,蔡正芳知道后,带着公文包飞快离家,躲进芦苇荡里。待敌人走后,她回家一看,家里被敌人翻得乱七八糟。蔡正芳智护公文包,受到区领导的表扬。

 

许友成5位区干偷袭国民党正规军。194810月,国民党军黄伯韬部5万余人,由盐城经高作西南官渡增援徐州,高作区许友成、王文才、蒋加成、肖夏其、王斯楼等5位区干部携带轻武器乘敌渡河混乱之机,一阵扫射,然后迅速撤离,搞得敌人如临大敌,不知所措。

 

革命的唐家大桥庄。民主建政前,王大林、方平等将位于戛粮河边的冼穆乡唐家大桥庄(今高作镇卞港村西境)作为民运工作重点之一。全庄8个姓一心向着抗日,一心向着共产党,36户除了两户船民,其他家家有人投身革命。唐家大桥庄过去是有名的穷庄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有1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庄男女老少只要共产党一声令下,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后方的妇女则争做军鞋,绝大多数妇女都是1人做3个份子的军鞋,唐光真1人做5个份子的军鞋。该庄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

 

转自《高作神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