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五谷树
在水乡建湖,不少地方有五谷树。蒋营镇有个以五谷树命名的五谷村,村里有株五谷树,树高10米,粗可合抱,树龄已有200多年。该镇风景区九龙口和收成老街亦有几株五谷树。在建阳镇陆秀夫纪念馆大院里也有3株,镇郊瓦瓷村还有几株,都有8米多高。
五谷树乃名贵树木,系木犀科,雪柳属,为落叶灌木,有时呈小乔木状。每年农历三月发青,四月开花,立夏后结果,深秋落叶。叶似竹叶,花呈白色,伴有清香。因所结果实年年形状各异,有时像小麦,有时像水稻,有时像高梁,有时像谷子,有时又像荞麦,故人称“五谷树”。在少数年份,结出的果实还有像鱼蟹或绿豆的。五谷树浑身是宝,其“嫩叶可代茶;枝条可编筐;茎皮可制人造棉;亦可栽培作绿篱”。更为奇特的是,五谷树有预报年成丰欠的功能,果实形似水稻,则当年水作物丰收;形似高梁,则旱作物丰收。若果实呈鱼、蟹形,则当年水势必大;呈绿豆状,则大旱。多少年来基本上大差不离。旧时,当地农民在种庄稼前,都要到五谷树下焚香祈祷,看树上结什么果实,当年就种什么庄稼;如今仍有少数信男信女,在半夜三更之时来到五谷树下磕头烧香,求树降福消灾。这显然是迷信活动,但足见五谷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明清以来,五谷树以其神奇,受到学者们的珍视而被载入文集、志书中。明隆庆年间赵善政所著《宾退录》云:“胡维庸(洪武时宰相)家中有一树,名五谷树,夏月其实若稻麦者,则其年大有,若为鱼形,则其年大水”。万历时,南京学者周晖的《金陵琐事》里写到当时南京只有两棵,“不但结子如五谷,亦有似鱼蟹之形者”。另据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万历末年,南京已不见此树的踪影了,然而清光绪版《盐城县志》却有五谷树的记载。据《建湖县志·古树木》栏记述,五谷树乃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从域外带回中国,以后国内始有种植。相传盐城西北乡(今建湖县境)的五谷树,最先是由明英宗之女隆庆公主和驸马游泰从京城移植而来的,经过多少代人的培育、灌溉,才使这舶来品在水乡建湖扎下根来。抗日战争前,高作的大卞舍、芦沟的西舍、建阳的商家庄、西湖桥、摊扒沟一带都有五谷树,故建湖享有“五谷树第二故乡”美誉。日军侵华期间,多数五谷树遭到摧残。在文化大革命中,五谷树因有“树神”之称,被造反派当作为“封资修”来横扫,所剩无几。改革开放以来,建湖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名树古木的保护工作,使濒临萎缩的五谷树重新焕发新姿。
五谷树是建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以独特的风采,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赏。
转自《塘河流韵》
- 上一篇文章: 建湖佛教场所之大云寺
- 下一篇文章: 建湖县境建制镇地名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