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建湖县境建制镇地名溯源

发布日期:2013/10/16 14:57:24  阅读:4421  【字体:
 

 

建湖县域原属盐城县,19419月划出,成立建阳县。19517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今名。

全县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至2000年,县境全部实现镇管村制。2001年实行县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村组撤并,县境共设15个镇、1个开发区,200个行政村、47个居委会。这些建制镇名称的来历、含义和历史沿革,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已不太熟悉。现根据有关资料溯其源,以存史于后。

 

   

 

近湖镇位于县境中部,地处县城区,为建湖县城关镇。该镇几经分合,几易其名,是由老湖垛镇延伸而来。湖垛因其为射阳湖东西塘河两流淤积成垛而得名。地方史志所收录的“岳飞‘三垛’败金兵”故事,说明宋时“三垛”中的湖垛即为人所知。明万历间成集市,清代为盐邑八大镇之一。抗战胜利后建阳县(建湖县前身)人民政府迁此,即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7年实行大乡制,湖垛郊区立乡,始易近湖乡名。1958年实行公社制,  湖垛镇改为东风大队,隶属东风公社(近湖乡改称)1959年从公社划出,复名湖垛镇。1966年“文革”开始,有人为避“湖垛”的谐音“糊涂”之嫌,则随县名改称建湖镇。东风公社于1961年改为近湖公社,1983年改为近湖乡,1997年撤乡建镇,仍以近湖为镇名。20016月建湖镇和近湖镇合并,  统称近湖镇,镇政府驻近湖。区划调整后,近湖镇行政区域为88.66平方公里,辖23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

 

   

 

建阳镇西傍古射阳湖,东连县城,为县城西部主要进出口。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故里。境内有陆忠烈公读书处和陆秀夫纪念馆等景点。相传古代建阳以盛产蚬子,初名蚬子滩。唐宋时改称长建里。建阳之名,始见于至元至大二年(1309)陆秀夫长子陆繇的《叙事谱源》。因其位于建港沟水之北,故易名建阳。明代称建阳街,清代改建阳镇,并为盐邑八大镇之一。上世纪四十年代曾以建阳镇名为新肇建的建阳县名。该镇一度成为苏北老区的重要商业镇区。1950年升为县属镇,1953年后随体制变化,改为区、乡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划出西部荡区,设立县养殖场,后改养殖场为荡中公社、荡中乡。建阳公社(1959年前称上游公社) 1983年改为建阳乡,1987年恢复县建制镇。2000年荡中乡并入建阳镇。区划调整后,建阳镇总面积935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 19个行政村。

 

   

 

蒋营镇位于建湖县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扬州、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境,内有著名的九龙口自然风景区和神奇的五谷树。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征伐张士诚,常遇春麾下大将蒋忠经此扎营,村以常遇春名常盈庄,亦以蒋忠扎营于此,名蒋营。明万历间编写的《盐邑志》即有常盈庄之名。民国元年改称常盈市,民国十八年废除市乡制,即称蒋营。建国后,除“文革”期间,一度改蒋营为沙庄外,均以蒋营为乡、公社名。1983年改蒋营乡,1995年撤乡建立蒋营镇。全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

 

   

 

恒济镇位于县境西南边陲,地处射阳湖东岸,与宝应县一水相连。境内有“九里一千墩” (汉墓群)遗址。镇政府驻孟庄,距县城约20公里,孟庄初名为溘河浜,明代孟姓发迹,才改称孟庄。恒济,是沿用1956年恒丰、沙济两小乡合并的乡名,1959年起为公社名,1983年改称大乡名,1999年撤乡建立恒济镇。全镇总面积80.08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

 

   

 

颜单镇在县城西南约12公里,单庄河与梅兰河交汇处。镇政府驻地原名单庄,相传明初名韩余单,清康熙间更名单庄。1943年和邻近的颜庄合建小乡;始有颜单乡名,后成立大乡、公社,均以颜单为乡、社名,驻地仍在单庄。由于单庄集镇建设步伐较快,于1987年上升为县建制镇,驻地单庄亦统称为颜单镇。1998年被市政府第一批命名为“新型小城镇”荣誉称号。全镇总面积 58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

 

沿   

 

沿河镇地处建湖县南端,与宝应、兴化、盐都三县毗邻。镇政府驻东夏庄,距县城11公里。东夏庄建于明末,因在楼夏庄东,故名。镇名系1946年建立的沿河区名,因南沿盐河、西沿西塘河而得名,1957年撤区并乡时,曾以滕天美烈士命名为天美乡。 1959年仍以天美为公社名。  1968年沿用原区名更为沿河公社, 1983年改称沿河乡,1999年撤乡建立沿河镇。全镇总面积818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

 

   

 

芦沟镇位于县城东南9公里,张家河与支流丁字形交汇处。东面及南面与盐都县接壤。镇名源于境内的芦沟河,始于1945年建立的芦沟区名。建国后区、乡、公社皆沿用之。1962年划出南面和东南面的13个大队,给新设的裴刘公社。1983年改芦沟公社为芦沟乡(裴刘公社亦改称裴刘乡)2000年撤乡建镇(裴刘乡亦撤乡建镇,20016月,撤销裴刘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芦沟镇,镇政府驻大崔庄。区划调整后,芦沟镇行政区域68.8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

 

   

 

庆丰人民政府驻马家庄,位于县城东12公里,介于廖港与华林港之间,距盐城市区20公里。明初,马氏居此,故名。庆丰,因有庆丰堤环绕而得名。自1945年建立庆丰区始,一直是马家庄所在区、乡、公社名称。1983年改为庆丰乡,1991年撤乡建镇。庆丰亦称“十八团”,是堤内十八个村庄的统称(以十字河分为南八团,北十团)。历史上这里是杂技家族聚居之地,为我国杂技艺术发祥地之一,也是当代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故乡,有乔冠华故居。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上冈镇在县城东北约22公里,南距盐城市区20公里,东、北分别与射阳、阜宁两县毗邻,为建湖县东部水陆交通枢纽。该镇地处盐阜平原沙脉南段,古称南沙(阜宁北沙与此相对),早在数千年以前,因黄海潮汐和海岸东移逐渐沉淀、淤积,由海涂而成为陆地。这里与西北平行的中冈、西冈地势一样偏高。每逢海潮暴涨,附近灶民纷纷上此高冈,躲避海啸肆虐,故称上冈。清嘉庆年初,新兴场盐课司署迁此,为盐邑八大镇之一。建阳县(建湖县前身)肇建后,为县境第二大镇。1950年始为县属镇,1985年原上冈乡并入该镇。1998年被市政府和省政府分别命名为“新型小城镇”和“新型示范小城镇”荣誉称号。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3平方公里,辖8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

 

   

 

冈东镇位于建湖县东北部,东邻射阳县,北与阜宁县毗邻。镇政府驻大缺口,距县城27公里。此处原为灶地,清同治六年(1867),于此开缺口泄洪,后居民迁此,遂以大缺口名之。冈东因地处冈河之东而得名。1942年划属射阳县,1956年划归县境上冈区。1957年撤区并乡,  以王智谋烈士命名为智谋乡。1959年沿用智谋为公社名,1965年更名为冈东公社,1983年改称冈东乡, 1998年撤乡建立冈东镇。全镇总面积824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

 

 

草 堰 口 镇

 

草堰口镇位于县城东北22公里,北邻阜宁县,东濒通榆河、204国道、串场河穿越其境。境内有“九龙墩”汉墓群。  镇政府驻大缺口,汉为熬盐灶地。唐常丰堤建成,留作泄洪之缺口,称之潮堰口,后讹作草堰口。1958年公社化时,  隶属燎原公社。 1959年整社后划出,成立草堰公社。因与大丰县草堰公社同名, 1981年经省政府批准,以驻地名更为草堰口公社,1983年改草堰口乡,1995年撤乡建立草堰口镇。全镇总面积600平方公里,辖 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

 

   

 

钟庄镇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梁垛港东。镇政府驻钟家庄。明初,钟姓迁此,故名。1943年以方秉文烈士命名为秉文区, 1949年改用地域命名为梁垛区。而后,这里建立大乡、公社,皆以秉文为乡、社名。1964年始以驻地钟庄为公社名,1983年改称钟庄乡,1995年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7l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

 

   

 

宝塔镇地处县境北部边陲,北以马泥沟、射阳河为界,与阜宁县隔河相望。镇政府驻辛庄(旧称中辛庄),距县城20公里。庄名缘于明初,辛氏居此,故名。镇域原为阜宁县辖区,1942年划属射阳县,1947年初划进,隶属新建的沟墩区。1956年撤销沟墩建制,分属秉文、高作两区。1957年撤区并乡,始用辛庄为乡名。公社化时,该镇辖境分属红旗(秉文)、灯塔(高作)两公社, 1959年由这两社析出建立辛庄公社。1983年改辛庄乡,2000年撤乡建镇,改称宝塔镇。全镇总面积508平方公里,辖2居委会, 10个行政村。

 

   

 

高作镇在县城西北10公里,长沟河汇入高作河处。唐为汛地,构筑甚佳,都护麻叔谋来此赞日“高作”,因以名村。民国八年编印的《盐城乡土地理》已将其列入盐邑新八大镇之内。民主建政初期,刘少奇、陈毅及稍后的苏北区党委、盐阜地委的领导同志都曾在该地和建阳北乡活动过,为盐阜老区主要根据地之一。建国后,为区、乡、公社辖镇。1987年恢复县建制镇。全镇总面积70.1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

    

转自《塘河流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