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赵敬之密赴泰州劝说陈中柱与我军合作抗日的经过(蒋世俊)

发布日期:2014/5/31 9:04:39  阅读:2484  【字体:
 

 

1941年元旦,民主政权倡导的盐城县首届参议会在盐城城内开幕,来自各界的代表人士约170余人,会议中心是商讨如何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诸问题。胡服(刘少奇)、陈毅同志到会并讲了话。到会代表中,有中共党员、盐城县十四区(上冈)区长赵敬之。当天晚上,他住在城内粥厂街一家僻静的民房里,刚欲入睡时,陈毅代总指挥带着两位随员来访,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密交谈。

 

翌日上午,赵代表向大会主席团请了事假,在城西登舟北去。第三日,邀来了在家闲居、久欲出外访友的他的老师陈为轩,于盐城太平桥畔包了一艘快船,悄悄地向南进发,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快船稍歇于溱潼赵敬之的三连襟周沛营长(税警团)处,迅速进行化装,然后分别改换船只,陈往西北,赵往西南分道而去。按照预定接头地点,赵在泰州下坝不远处上岸,独自一人步行到城郊西南的张家坝,这时已是一月五日傍晚了。

 

张家坝已失去往日的平静,随着正面战场上丢城失地的消息不断传来,加之谣言四起,日寇即将侵袭泰州,所以越发显得人心惶惶。为预防日机轰炸,好多户下连夜往北方搬家。耳闻目见到这种战前的混乱情景,赵敬之心情十分沉重,缓步地向老相知的住地走去。在张家老宅的耳房里,他高兴地会见到原名陈铁瑛的老友,这位能说多种方言的湖北人,既得到李明扬的器重,又得到陈中柱先生的信任,委为秘书。当他见到赵敬之如约亲临,不禁悲喜交集。在叙谈中,赵敬之了解到许多要了解的情况,并惊悉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国大代表张公任先生不幸病逝,停灵城内,他想进城去吊唁这位爱国人士。然而,他专程前来拜访的第四纵队司令陈中柱(字退之)先生。据云,早上外出还未回,不禁有些踌躇不安。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报信:“请来客莫等。李长江已下令城内夜晚戒严,要查前来吊唁张公任的来客政治背景,说什么有新四军的暗探混进城内了。”由于情况突变,所以,他不得不与老友相约第二个接头地点和时间,于是连夜上船,开往溱潼。并请人知会陈为轩,他便一人回盐城复命了。

 

 

113晚,陈为轩、赵敬之又先后会合于溱潼,等待陈中柱将军前来会谈。一连等了几天,陈中柱还没有来。这期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消息传来,赵敬之极为悲愤,同时预感将对这次会谈带来不利的影响。陈为轩则感到既泄气又窝火,他迁怒于让他久等的陈中柱“言而无信”。经赵敬之耐心解释,说明大义和中柱的为人,陈为轩老人才又有了信心。

 

陈中柱是盐城县(现属建湖县)草堰口人,早年也是陈为轩的学生,与赵敬之是同窗好友,结拜兄弟,时在泰州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司令,是国民党的一位有爱国心、愿坚持国共团结抗日的将领,与张公任并称为李明扬的左、右翼。他与反共媚敌的副总指挥李长江志不同道不合。在李长江行将投敌之际,陈毅将军关怀陈中柱,了解他与赵敬之的关系,故特派赵敬之带着老师陈为轩前往泰州劝说他勿随李长江投敌,争取他与我合作抗日。

 

116凌晨,陈中柱应约到了溱潼,接着就进行了会谈。会谈是秘密进行的。他们共同商讨对时局的看法,联合抗日的要求。陈中柱对与我军合作抗日态度很坦然,但对我军希望他率部起义一事,却避不作答。他的国民党正统观念很深,对李明扬始终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江湖义气,显然受着历史的局限。第二天,赵敬之遵照组织上的嘱咐,最后向陈中柱递交了陈毅将军写的亲笔信。陈中柱拆阅之后,感动不已。他说:“想不到陈毅将军对退之如此关爱,在下……绝不附逆(指李长江)。国共合作抗日,理所当然。至于率部米归,容再三思,今秋可定。”当天,他把酒为老筛陈为轩,老友赵敬之接风洗尘时,特备下文房四宝,请时年七十有二的老师为这次幸会留言。陈为轩当即挥毫,写下一副行书对联,联曰:“国民党,共产党,国共两党,陈退之,赵敬之,兄弟一之。”陈、赵二人再三称好。

 

126,赵敬之和陈为轩返回盐城。赵向陈毅将军复命,曾得到“统战模范”的赞扬和勉励,并接受筹建新盐中的重任。

 

上述史实,我是根据爱国老人陈为轩、我的师长赵敬之生前对我所谈的回忆。

 

19418月上旬, 日伪军对我盐阜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爱国老人陈为轩时正在上冈西北20多里的永庆乡访友,“跑鬼子”跑到五保境内,在彭恒春家歇脚,敌人退后,当晚到我家住宿,他作了以上泰州之行的忆述。他像讲故事一样,使我一家人听得出神。晚间,我陪他同在一起休息,打破砂锅又问他一遍。那时,我是十岁的孩子好问话,他的再次讲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6年海南中学读书时,与赵敬之校长很亲近,我也曾追问过陈为轩这段忆述。他说,去泰州之前,陈毅将军找他谈过两次,了解他与陈中柱之关系,派他去泰州那天晚上是第三次谈话交待任务。赵敬之校长当时回忆说:陈毅将军总是先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然后经过考虑才作出决定。泰州与溱潼之行,劝说中柱不跟李长江投敌,与我合作抗日,是陈毅将军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了敌、我、友三方面的力量和动态,作出的决定,这是秘密,不可对他人言。

 

今天我作此追述,以存史册。这是赵敬之同志当年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方面,是成功的。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