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建湖名人故里:王翰出生地

发布日期:2014/11/6 14:31:24  阅读:4684  【字体:
 

 

     在东塘河西岸,钟庄镇(旧称梁垛团)境内五港口西北,有一个以陈姓望族命名的陈村,盐阜区的革命先躯王翰就出生在这个村的陈家墩。

     旧址印象   陈家墩实际是一个名叫陈廷珍(王翰的祖父)的地主庄园,晚清时从范公堤外迁入,垦殖、繁衍、创业而成。有水田360亩,黄海滩涂植棉条田11块。陈墩是住宅地,面积约2亩,位于东南两条小河汇集处的南侧高墩上,庄东和庄前是大片空旷的老沤田。庄内有瓦屋、草房数十间(含佃户住家),主屋在庄的中间,王翰就诞生在主屋里。庄西北靠两河交汇处有一爿米厂,临河设两个大码头。抗战时期其父陈曙东将米厂捐给了地方抗日民主政府,现米厂机脚隐约可见。陈曙东在庄东百米开外办过一所简陋的陈墩小学,后又捐田200亩,在河西创办了梁垛第一所完全高等小学(将陈墩小学并入),名曰“盐城县梁垛高等小学校”,后改名为陈村小学。王翰在这两所小学读完6年书,12岁离开陈家墩,去上海私立南洋中学求学。

     人物履痕   王翰,原名陈廷庆,1911年4月11日出生于盐城县梁垛团五港口(今建湖县钟庄镇马渡村)陈村。其父陈曙东,是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王翰幼时在本村小学读书,尔后去上海读完中学,深造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在读书期间,王翰14岁即投身于“五卅”爱国运动,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王翰积极参加学校的抗日救亡活动,两次与交大学生一起赴南京请愿,在游行示威中,遭到国民党军警逮捕,后在同学们的营救下获释。继而转到复旦大学,以学生身份作掩护,从事左翼组织社联(社会科学家联盟)和地下党工作。

     20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由于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内实行残酷的白色恐怖政策,加上中共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中共上海中央局和设在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遭到破坏。危难时, 刻,王翰同邓洁、胡乔木等几位战友,挺身而出,组建中共江苏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坚持在上海战斗,维系了不绝如缕的党在上海的领导,此时他才25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翰发动和组织大中学校抗日救国联合会致电北平抗日将士,表示深切慰问,并发动学生募捐,支持抗日前线。“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他根据党中央指示,把省委领导下的各抗日救国联合会改组成吸收各抗日阶层和进步人士参加的抗日救亡协会,积极支持前方抗日。同年10月,王翰被调到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工委秘书长、工运部长,参于武汉地区基层党组织和武昌、汉口等区委的恢复筹建工作。1938年6月,王翰在湖北省委第二次会议上站出来抵制王明推行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方针及其对陶铸的压制打击。10月武汉面临失守危险,根据周恩来指示,他协助钱瑛(女)做好武汉失守前党组织转移和疏散工作。此后,王翰就任中共鄂西北区党委书记。

     1939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鄂西北形势紧张,王翰火速赶到襄阳、荆门等地,组织武装准备打游击。不久,当日军渡过汉水侵入襄阳以西地区时,这个地区的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游击队奋起抗战,从四面八方打击敌人。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新四军五师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0年春,中央军委任命王翰为“鄂豫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4月起,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师,王翰被任命为师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春改任师政治部主任。这年,他还协助十三旅旅长周志坚指挥田二河战斗,打垮日伪军对天汉地区的扫荡进攻。其时,他因操劳过度,不幸患上了肺病,并日趋严重。1945年王翰离职去延安中央医院治病。1947年2月,王翰出院,调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从事白区工作研究,任部委委员、农村工作组组长、工业组组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之初,王翰任中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54年调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监察部常务副部长兼党组副书记。部长是钱瑛,钱瑛因兼任中监委其他工作,部里的日常工作实际上由王翰负责。王翰始终如一,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此间,为了保, 护人民的利益,他铁面无私秉公办事,连续处理了许多大案,人们称他为“王青天”。

     1957年,王翰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三门峡铁工厂监督劳动。“文化大革命”中,王翰再度被批斗。特别应该提及的是,在“文革”开始不久,造反派找到王翰,提示他在监察部时曾反对过刘少奇,要他出面当反刘少奇的“英雄”,并以此作为替他翻案的条件。王翰不为所动,冷静地说:“我没有反对过刘少奇,我也揭发不出刘少奇有什么罪行!”之后,任造反派怎样威逼利诱,王翰还是那句话,结果,王翰又多受了十多年苦难。由于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摧残,使他肺气肿病日趋严重。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王翰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错案得到彻底纠正。之后,他被调到国家司法部担任顾问。可惜的是,他未能正式上班,因身体支撑不了而住进了医院。

     生命垂危时,他没有忘记自己司法部顾问的职责,一边挂着盐水,一边请身边人员替他作笔录,一字一顿地口述《对司法工作的建议》,算是临终嘱托。这份数千字的《建议》,倾尽了他对司法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最后心血。不久,王翰便告别了人世。

     1981年1月17日,王翰追悼大会在中直礼堂举行,李先念、彭冲、宋任穷、胡乔木、杨静仁、李维汉、程子华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人和司法部机关干部及王翰生前好友等参加了追悼会。胡乔木致了悼词。

     悼词是简略的,但是在这朴实无华文字的字里行间,却隐隐约约地展示着王翰顶天立地,铁骨铮铮、坎坷曲折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倾注和寄托着党和人民对他的理解,钦敬和不尽思念!

     链接轶事    

王翰传记成书前后

     1981年1 月2日王翰同志因病逝世后,其夫人张清华抱着为他立传的心愿,开始了收集资料的工作。她拖着病体,奔波于王翰同志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区,向知情人采集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宝贵资料。可惜后来张清华同志亦因病辞世,这项工作中途停顿下来。其后,王翰同志的亲属和战友数次试图继续进行,以竟此事,都因征编任务的浩繁和个人力量的有限而未能如愿。

     1995年,王翰之女张青向家乡江苏省有关领导请求帮助,得到原江苏省副省长陈克天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他认为,这不仅仅是王翰个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弘扬王翰的崇高品质,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共江苏省委、盐城市委和建湖县委的关心下,1996年春,由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牵头,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建湖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参加,成立了《王翰传》编审委员会及编写组,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制订编纂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全面的征集编写。这项工作得到了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河南三门峡市等地众多老同志及史志档案部门的积极帮助。编写人员抱着“写王翰、学王翰”的态度,认真整理、消化数百万字的资料,辛勤笔耕、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王翰传记的编写任务。

     《王翰传》经过3年多时间的编写终于问世了,而这项工作从提出到完成,却历经19个春秋。

      在《王翰传》顺利出版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特地在百忙之中,亲笔题写了“革命信念,始终如一”的题词,中共江苏省委的三位书记江渭清、韩培信、陈焕友也分别为《王翰传》题写了书名或题词,这既是对逝者的高度褒扬,也是对编写者和广大读者的殷切希望。1999年11月12日,《王翰传》在盐城举行发行仪式,原副省长陈克天和中共江苏省委、盐城市委、建湖县委有关负责同志,市直机关,盐城大中专院校部分代表100多人出席,大家一致认为,王翰之不愧为王翰,他毕生献身革命,留在人间的是一生清白,正气堂堂,铁骨铮铮,无私无畏,光照人寰,不愧为一个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表示要学习王翰同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