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忆草泥塘(马以桂)

发布日期:2014/12/24 15:46:11  阅读:1980  【字体:
 

 

在那个大集体年代,几乎每块田头都有一个长方形或圆形的草泥塘,如同一个仓库储备着肥料。凡用草泥塘沤制的草泥作基肥,长出的稻穗籽粒饱满,色泽金黄。即便到了次年春,草泥塘土面上长出的麦苗,叶色总比大田里的麦子还要深,个子还要高。

草泥塘设在河岸的田头边,由人工挖成,长宽约三四米。先挖两大锹深,挖上来的泥土再做成四周的塘沿,这样,整个草泥塘上下便有了一米左右的深度。挖土 做成的塘沿还需用大锹、木榔头拍平、夯实,以避免吊桶打上来的河泥从土缝里漏掉。记得19岁那年寒假,我也参加了挖塘的劳动,一天挖一个草泥塘,把10分工,也就是5角钱左右。一个寒假,也挖了8个草泥塘,亲身体会到挖草泥塘的辛苦,流下了不少汗水。

即便是寒冬腊月,只要河里不结冰,生产队里的男女劳力都要下河罱泥的。女劳力站在船头或船躺慢慢撑船,男劳力立于船梁,一罱子一罱子往船舱里提着河泥。泥船满了,紧靠河岸扣着,两个人分立船梁,面对面用戽锨一下一下地将船舱中的河泥抛向河坎下的泥塘里,然后再用打吊桶的方式将泥塘里的河泥翻到田边已经挖好的草泥塘,或直接戽到圩堤下田头的草泥塘。整个程序既吃力,又繁琐。

清明前后,已是春暖花开。生产队大田长的红花草、苕子草和野麻等均已叶茂花繁,连圩头渠边的馒头草、猪娘娘等野花儿都在旺盛地生长着。此时,便是翻草泥塘的大好时机了。

翻草泥塘也叫“窖草塘”。经过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的沉淀,草泥塘里的河泥既不硬又不烂,便于挖翻。翻草泥塘是力气活,一个草泥塘一般由两三个劳力一天内完成。在那个时代,我利用星期日,帮助母亲翻草泥塘。翻草泥塘按翻好了的土方拿工分,每个土方5分工,一个草泥塘10方土左右,50个工分由参加人员分配。男劳力一般每天可以拿到202分,女劳力的可以拿16个工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大工分了。我只能拿10分工了,生产队记工员说我是半劳力,还没有离开学校呢?

天刚亮,吃过早饭的男女劳力们挑着担子、耙子、大锹、舀子、戽水瓢、粪桶等一大套的工具匆匆下田了。沿着河岸,来到田头,三两个人一组,依次选到一个草泥塘,脱下鞋子赤着脚,卷起裤管走进塘中,配合默契地干起了活计。

先是用大锹挖。将一米左右深的草泥塘里的河泥几乎统统翻到草泥塘的外围,然后用舀子、戽水瓢和粪桶行装,从河里将水挑运到草泥塘里。有了半尺深的塘水之后,再将事先割来的红花草、苕子草或野麻菜等植物在塘底布上一层,再将塘外的那些河泥重新挖抛到塘里的植物上……一层水、一层草、一层泥,层层挖翻和覆盖。这十平方左右的草泥塘就是他们的舞台,三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干着活,手不停,脚不住。一天中,要经过五至六次的上水、抛草和布土的程序后,一个草泥塘才算翻完。

翻草泥塘讲究的是均匀。除了倒进塘里的水会均匀流淌外,红花草、苕子草和野麻菜都需要均匀抛布,不能有的地方绿草成堆,有的角落寸草没有;抛进塘里的河泥都要均匀覆盖在植物上面之外,还需要人们用耙子和洋锹将大的烂土块搅碎、破细,然后再由人们用赤着的双脚不停地在上面踩平、踩实……只有自始至终均匀地做完每一道程序,这个草塘的泥和草才会均匀地融合在一起,也才会发酵快、土质肥。

翻草塘是个实实在在地力气活。将泥土挖出扔至塘外,将河水挑进塘内,将远处的花草挑到塘边,将塘外的泥土再抛进塘中,用耙子将烂土声搅碎、用双脚在水中将土和草踩实……哪一样少得了力气呢!最是苦了文翠、文芳、文春那些未出嫁的姑娘们,跟在男劳动力后面翻了一天的草泥塘,除了浑身是泥水,还有全身的酸痛和沉重。

“春风裂石头”,原本在棉裤里闷了一冬的双腿,哪里经得住这连续十几天的水中浸泡?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双腿红肿,皮肤裂缝,丝丝鲜血时常从腿肚上流淌下来。站在河边洗洗也疼,坐在田埂上摸摸也疼,不如就站在草泥塘的深水里,在劳作的同时让冷水将小腿冻得麻木……熬到傍晚收工回来后,洗过脚,吃了晚饭,用“歪歪油”抹在小腿上,抱着困倦睡到天亮。

乡民做农话讲究得很。一个草泥塘翻好后,他们会用大锹和洋锨将草泥塘的四个塘硬做得四角斩方,拍得平平实实;还会趁着泥水未干,将草泥塘的塘面用戽锨一点点地抹平,做得和镜子一般光滑明亮。之后,才会感来队长或记工员验收土方。

几天之后,草泥塘开始发酵,塘面上,咕嘟咕嘟地冒出一个个细泡包,塘水也开始发黄,发红……

那时候的县里干部和公社干部常在田头上走。一日下午,公社王海书记陪着县委李培亮书记到近高大队察看春耕大生产的情况。看到近高新翻的草泥塘特别多又特别好,很是兴奋,立即对随行的范片长和大队孙支书说:“后天早上全县就在这里召开现场会!”

县里李书记和公社王书记走后,范片长对大队孙支书交待:“现场会是大事,马虎不得。全大队的草泥塘翻得多,人家看的效果才会好……”第二天还没有亮,各小队长即组织所有男女劳力紧张地忙碌起来;挖塘的挖塘,罱泥的罱泥,割草的割草,翻塘的翻塘……因为时间仓促,河泥和青草还不能满足其它几个新出的泥塘需要。这难不到孙支书。傍晚,她吩咐队长们连夜安排人员去打谷场捆来稻草,将大捆大捆的稻草埋入泥塘之中,然后再用河泥将其覆盖起来。

第二早上,全县各公社的党委书记、分管农业的主任,全体公社干部、大小队干部、社员代表近五百人来近高从参加了现场会。参观途中,行走在近高大队一望无际的野里,一面面彩旗迎风飘扬,崭新的草泥塘一个连着一个,与会者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会上,孙支书介绍了挖草塘先进经验,县委李书记号召全县各公社学习近高大队的干部群众这种“苦干实干加巧干”的革命加拼命精神。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