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漫谈建阳水乡抗战坝(张瑞桢  张学梅)

发布日期:2015/5/21 10:36:56  阅读:1907  【字体:
 

 

    坝,是河堰,拦水的建筑物。

    盐阜地区在河道上或圩区筑坝是用来抗洪、防卤潮倒灌,是临时性措施。确保农业丰收起过决定性作用。每当人们闲话当年,提到打坝时,总会感到一种特别的欣慰。

    建阳县(现为建湖县),1941年建置前为老盐城县西北乡。地处里下河腹部,沟河纵横,港汊相连,水域宽阔。是藏龙卧虎之地。1941年至1945年,辖境是西北行署所在地,华中鲁艺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转战过15日之多,新四军三师七旅主要流动地区,并驻有新四军军工部的榴弹厂、弹壳厂、步枪制造厂;华野军工部炮弹厂、手榴弹厂及枪炮军用机械修理厂;新四军三师后勤供给部创办的军服厂、纺织厂;新四军后方医院医疗队、新四军第二后方医院、华东后方医院苏北二分院。

    19384月,日军由苏中向北侵犯。428侵占上冈,其后的68天中,上冈一地被日军杀害的有姓名可考的有123人,奸淫妇女30余人,烧毁房屋2万余间,生灵涂炭,惨绝人寰。

    1941年,日伪合流对我根据地残酷大扫荡。是年7月日军十七团小林部队和和伪军1000余人乘汽艇30余艘,从宝应西射阳过来入侵建阳水乡。凭轻便汽艇,随意到达各个村庄,掳掠粮物,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无所不为,人民深受其害。不久境内主要集镇和村庄,驻有日伪军7064人,设28个据点。除一区和三区一部分外,其余均在日伪军的占领和控制之下,实行“点线占领”、“伪化”,企图扼杀我根据地,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1941年秋冬,建阳抗日民主政权为粉碎敌人的扫荡,发动群众开展“破路、拆桥、打坝改变地形”运动。各乡镇成立打坝委员会,组成打坝队伍,实施在主要河道上打坝,拦截日军汽艇。

    水网地区筑坝,是对抗日军扫荡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打坝的种类也日渐繁多:

    第一,稻草绳坝。此坝始于抗日民主根据地七区裴刘庄以西的沿河水道(今盐宝线)。起初是不允许人们捞去河中的水藻草,以水藻草缠绕螺旋浆,阻止敌汽艇前进;以后就地取材打水草坝,除利用水域中生长的水藻草外,又把大量稻草扔进河中,用缆绳拉扯固定。草坝飘浮在水中,敌汽艇推进器(螺旋浆)一触即被草缠裹,进退两难。常因此而遭我地方武装有力打击。1941年后,日军在上海特制的一批汽艇,改装了推进器,此坝的效率也相应减低了。而且在湍急的河道中,稍一弄断绳子,草坝即随水而去很不适应。

    第二,桩坝。桩坝是在水藻坝的基础上演变的。即用树棍在河中打桩,然后在桩上缠绑铅丝拦住河面。初开始是起了阻击敌汽艇前进作用。后来,日军在汽船上装了拔桩设备,一遇到桩坝,稍费点气力桩一拔,汽船就过去了。要严格封锁一条河要打若干道才能奏效。

    第三,土坝。此坝比水藻坝和桩坝又进一步。其打法:是用草包装泥抛入河道港口中,再加上粘泥土、树枝、稻草混合夯实,堆成,拦河出水土坝。此坝一般筑得既高且宽。高:达到和地面相平;宽:有几丈到十多丈,使敌人不易破坏掉。打坝时,都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一气呵成。为了人多不窝工、浪工,采用:风车转、拂榷型、踩垡进土法。打坝一般在夜间进行。准备打坝前乡乡组织民工,出船只,白天把草包装上船,约好时间结合,带干粮、马灯到工地。一般下午集中,避开敌人,夜里突击完成。当时就有这样的顺口溜:“辰巳午未,民工撤出休息;子丑寅卯,民工挑土小跑”。

    第四,暗坝。1942年仲秋,敌人据点增多,控制了多条水陆交通线,敌人又不断炸坝,所以抗日自卫总队和地方民兵又改为筑明坝与筑暗坝相结合。

    打暗坝起初,是利用破旧木船积土沉于河底作梗阻。其坝身潜于水中。以后有用土堆的、用树木桩打成的,中间夹有“梅花桩”。筑暗坝,保持活水,有利于农田灌溉,也有利于小秧船一拖通行。而敌汽艇遇之就会搁浅,阻挡前进。这种坝曾使敌人伤透了脑筋。拔桩、锯木、毁坝,不但能滞敌前进,而且时常遭到我军的伏击。尽管如此,仍然经不住敌人的炸毁和破坏,后来进一步发展成砖渣坝。

第五,砖渣坝。使用的材料:一是日伪烧毁的民房之后剩下的砖渣瓦砾,二是将各地庵堂庙宇和逃亡地主四合院的砖墙瓦屋拆掉(有的以后已赔偿),用砖瓦以及群众献出的杂树棍与粘土混合打成砖渣坝。砖坝是建阳镇人民发起的。当时《盐阜报》记载:“943314日,……敌伪撤退建阳时,把建阳镇所有房屋全部焚毁……本月16日晚(敌撤后第二日),附近各乡动员民众万余人,连夜将残存之墙壁拆掉,拆下砖瓦把大河堵塞,到天明时完成大堤三道”。

    嗣后,各乡镇因地制宜及时拆下寺庙和地主瓦屋,打成大大小小砖坝,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20余道。在西塘河航道上,唐桥水月庵、桑台寺、楼夏庄、曹庵等地段均筑起了砖坝。打砖坝的优点:其一,庙宇拆了可以防止敌人设立据点,有利我方活动。其二,使敌人一时挖不动,又不容易炸毁。敌如设法通过,必将费时费劲。迫使敌人不敢轻易下乡。

\第六,湖荡堤坝。简称交通坝。为了切断敌人交通,使苏中的新四军一师和

第六,湖荡堤坝。简称交通坝。为了切断敌人交通,使苏中的新四军一师和苏北的三师更好地配合,协同作战。建阳县、宝应县、淮安县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湖荡里建筑起几里乃至十几里长的交通大堤,如射花堤(由宝应县的西射阳到建阳县七区的花垛)和涧河堤(从淮安涧河口到建阳七区的裴家团)等,这些湖荡堤坝的建成更加速反荡斗争胜利的进程,使我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在抗日战争中,县辖区的主要河道上,先后打了556道土坝、23道砖坝。不仅干线航道有,在支线沟河港汊也有。大大小小的坝群,组织成一幅“坝网”。建阳至湖垛仅有5公里就有3道拦河大坝。三区在1941年就筑了200多道坝,使敌人汽艇望坝兴叹。

    建阳针对水乡特点,利用打坝抗敌,展开持久战,发挥了积极作用,打坝热潮一浪高过一浪。黄克诚同志在《盐阜区的反扫荡》一文指出:“由于上冈到阜宁的串场河两岸群众日夜在河岸上打坝,敌人开坝,夜间又打起来。上午开掉,下午又打起来,整个一个月没有顺利通行汽艇”。

    1941年以后,在抗日根据地内到处打起了坝,愈筑愈强、愈筑愈多。串场河、东西塘河虽然河面宽深,水流湍急。由于充分发动沿河两岸民众,一下子打起了十几座大坝。当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众都被发动起来,各抗日民众团体组织都参与,投入打坝运动,有史料记载:“本县私立海南中学学救会,也卷入打坝热潮,他们自编了群众熟悉的“做工小调”、打坝歌曲。学校自编节目《争取打坝英雄》,还印发救亡歌词。宣传组则每天派出宣传员参加到打坝工地工作,

进行宣传活动,

1942年执行县委打坝通知,526第五、第六、第七三个区动员万余民众近百艘,装载树棍、砖块、稻草、绳缆等打坝物资,奋战七天在西塘河一线的陈堡、三官殿、丁渡、伍港口、广福桥、桑台寺、曹庵、刘庄和唐桥等地先后筑成大坝。既阻敌通行,也便利我部队民兵抗战活动。

    1943后斗争形势日渐好转,根据地也逐步扩大,巩固阵地,打坝仍在新区继续进行。据1945630《盐阜报》登载:《建阳树县长领导打坝,阻止湖垛伪军水上交通》,报道:建阳一、三、五、六区经常受到伪军骚扰,其县政府在夏收期间,打击该部伪军,使反伪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开展。县长树海亲率五、六两区八千余人,冒雨赶往塘河两岸,唐桥附近(湖垛西南七里路)

进行打坝工作,以断绝伪军水上交通,便利我军活动,使五、六两区在对敌斗争取得联系,在打坝时树县长亲自动手做模范。一面指挥,一面拼命搬泥,终日不停,因此感动了许多监工的区乡级干部及打坝群众,使打坝热潮经常保持,经三天半时间的努力,十丈长,三丈宽,高出圩面的一条雄伟大坝终于出现在人民的面前,阻止了敌人的前进阵地”。

    盐城西北乡人民在反“扫荡”期间的打坝活动,它雄辩地向我们昭示,人民终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凡是正义、进步的事业必定要胜利,这是任何力量扼杀不了、阻挡不了的。

    那时候尽管敌人阴险狡诈,凶恨残暴,也曾嚣张一时,我根据地军民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尽智尽力,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往日参与打坝活动的不少人还健在,他们还记忆犹新。

 

注:风车:八角形,中间竖一支中心桅,用四根铁索拉纤,有八扇风帆,随风转动,中心桅下边设一跨轴,跨轴上边装有转盘,装一组椎形拨桩(椎形拨桩转动),将传递动力到槽桶上部的锥形齿轮形(拨桩),动力拉动槽桶的拂榷,拂榷嵌柳树板,巡回上下拉动,水从河面拉上槽桶上口入浮槽。

    踩垡倒:挑土人员将挑的土从脚下倒下河里,向河面纵深伸展,对河挑土工人也一样,向河内倒土也是踩垡倒,合拢以后最终拦截水流。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