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麋鹿角化石谈我县成陆史(叶劲)
我县地处淮河下游,远古时代,乃是黄海的一个浅海湾。后来,由于淮河与长江夹带的大量泥沙,从南北两侧昼夜不停地向黄河倾泻,因受海潮的顶托,又回卷到海口两侧沉积下来。经过千万年日积月累,泥沙越聚越多,逐步形成浅海、泻湖、滩涂,进而发展成为广阔的里下河平原,我县位于平原的腹部。至于我县成陆史有多长,一直是有待于探讨的事。1984年全县开展文物普查,芦沟乡普查人员在该乡大兴村发现了麋鹿角化石。不久,庆丰廖港村又发现一对尚未石化的麋鹿角化石(属亚化石范畴)。这些出土的化石,为探讨我县成陆史提供了可贵的物证。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外形很奇特:尾巴像马尾,四足如牛蹄,角似鹿角,头如驴首。麋鹿和牛一样,喜吃藤类植物和野草等青饲料,群居在沼泽地带。
我县发现“四不像”化石,说明我县这一带早在万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已形成滩涂陆地。那时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广阔的海滩上,盐蒿、杂草遍地,不少飞禽走兽在此生息,蟹蚌类更是俯仰皆是。距离县境西边十多里的射阳湖(汉代称射陂),那时也形成。今天的“九龙口”便是古泻湖的遗迹。
沧海桑田,后来历史演进到新石器晚期,距今约四千多年左右,被称为“淮夷”的先民来到这块土地上,用原始生产工具和大自然展开斗争。他们捕获鱼虾、走兽,过着渔猎生活,开发这片土地。原来栖息在这路的各种动物,日渐减少,“四不像”也在我县境内逐步绝迹,但其埋藏在地下的化石,却成为探讨我县成陆史的宝贵资料。
摘自《建湖报》2000年4月14日
- 上一篇文章: 《江阴县志》所载江阴要塞起义情况
- 下一篇文章: 茗山法师致王兆唐书信四封及个人情况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