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东海王墓考(叶劲)

发布日期:2015/9/4 10:56:29  阅读:1836  【字体:
 

 

收成庄西滨马家荡,荡西与淮安、宝应两县相连。远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射陂(射阳湖)草地,即有先民开荒生产。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盐渎县,相传县城即建于收成庄一带,与湖西南隅的射阳镇(汉为射阳县城),划湖而治。那时,收成庄已是物产富饶人文荟萃之地。庄中间的“唐槐”枝桠盘错,参天蔽日,千百年来,蔚为奇观。庄上老人如数家珍地介绍庄上八景,即“五港分牛”、“凤凰池沼”、“青龙桥口”、“烟锁绿槐”、“渔火星星”、“滨湖书屋”、  “双桥对翅”、“东海王墓”。其中关于东海王墓的传说是:古代有位勇士,征讨东海夷民有功,被封为东海王。此人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直谏,甚为佞臣宦官嫉之,试图谋害。幸得友人相告,东海王遂弃官离朝,乘小舟至里下河,走遍八八六十四荡,最后选定风光旖旎的射阳湖畔收成埋名,平素与荡民同甘共苦,开发荡区,结成深厚情谊。他死后,人们发现室内藏有一盒,盒内留一黄幅,御笔“东海王”三字。于是,荡民在荡沿三角地为他建墓立碑,碑面书写“东海王墓”四字,碑后有一首诗:“东方泽国有蓬莱,海水滚滚淹楼台。王子已经求仙去,墓中必然空棺材”。四句诗的首字即“东海王墓”也。

 

1965年,社员在庄东“小海”荒地平田,发现一座古墓,早年被盗,残存砖砌墓廓,宽约1米,长2.8米,出土铜镜半片,酱色长颈陶罐等。砌廓墓砖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块两头隶书字体,刻寸半见方的文字:一头“东海王”三字,一头“义熙四年”四字,清晰可见。经县和有关单位派人到实地考定,这些砖块,是埋葬此地的“东海王”墓砖。墓砖的出土,始信东海王确有其人,但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

 

东海王,何许人也?考诸史籍,原系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后人。三国后期,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从曹操子孙手中篡夺了魏国政权,灭掉西蜀后主刘禅,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大封同宗二十七人为王,这些诸侯王都有封地,拥有武装,王国之内,有任免文武官员之权。这样,形成晋朝内部强大割据势力。当时,封为东海王的为司马越,系高密王司马泰次子,封地六县,在古广陵郡。司马越后来带兵进京,平定“八王之乱”有功。专擅权威,飞扬跋扈,谋图称霸,四海皆知。因而管辖的州县,众叛亲离,祸结仇深。遂忧惧成疾,于永嘉五年(311年)死于项城,还葬广陵(今扬州)。他死后无子继立,由本家侄子司马冲接位,不久,冲亦病死。隆安初年( 397),东晋安帝便以会稽王司马忠的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继司马冲为子,为司马越之孙。后来,东晋政权在建康(今南京)被权臣垣玄所篡夺。垣玄剪除东晋各王时,将司马彦璋害死,东海王国因之灭亡。司马彦璋死后,理应归葬封地。那时,收成庄改属射阳县,墓砖所刻义熙四年(408年),为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距今1579年。由于司马彦璋生前敢于和奸臣斗争,为封地百姓所传颂,被奸臣陷害致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德,其事迹,千百年来,在收成庄一带,广为流传。

 

附:墓砖浅释

 

东海王墓廓用专门烧制的印有封号和纪年的砖块砌成。为我国历代帝王丧葬等级制度所规定的葬礼,一般臣民不得僭越。

 

墓砖上“东海王”三字,笔力苍劲,气势雄伟,虽仅三字,布局疏密有致,不失名家手笔,显示魏晋南北朝以来,汉隶有了新的发展。  “东”字两撤左右舒展似,总揽全局多“海”字水部三点,不在左,而居右,实因墓主非正常死亡,避讳而刻意为之,也是出土的其它“封号”墓砖中所罕见;“王”字上横短去一半,即避免雷同,也因“海”字结体繁重而有所减势的缘故。总之,作者是怀着同情司马彦璋不幸遭遇的心情而书写墓廓砖上封号“东海王”三字的。此墓砖的出土为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