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水乡明珠——九龙口(杨豪  吴鸿吉 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5/11/28 14:58:29  阅读:2952  【字体:
 

 

蒋营乡的九龙口,位于我县西南部的建湖、阜宁、宝应、淮安四县交界处。这里是湖荡地带,地势低洼,天水相连,形成“九龙”抢珠的幅合状水系,是著名的里下河原始湖泊——古泻湖的残迹。

 

九龙口的来历

 

九龙口地处东经119°35′,北纬33°24′附近,属里下河古泻湖地的一部分,是地质变迁后由泻湖形成的一个陆上淡水湖沼。里下河古泻湖大致经历了海湾——泻湖——淡水湖沼三个发展阶段。根据放射性同位素14 C测定年限,泻湖环境仅维持10002000年,在4000年前,这里即成为陆地淡水生态环境了。九龙口附近地区,历史上称“古射陂”,系西汉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封地。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宣帝时,广陵王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地,以赋民田。”即此。

 

九龙口原叫“九河口”,是因四周有九河相汇而得名。南宋末年,左丞相陆秀夫在崖山为国投海,壮烈牺牲,故里乡亲为了悼念这位民族英雄,决定于海边遥祭。当时,陆丞相故里建阳镇离海边尚远,前去遥祭诸多不便,后来乡人选择了附近类似海边的九河口,于水上搭台,举行祭仪。因陆丞相是抱幼帝投海的,故又在小岛上为宋帝建筑了龙祠,和陆丞相一并奠祭。九河口祭过龙(宋帝),加上这里和陆丞相投海处崖山附近的九龙地名相似,为纪念宋帝,不忘陆忠烈公,即更名“九河口”为“九龙口”。

 

为此,民间还有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说是很早以前,这里就是鱼米之乡。孰料东海来一怪物大鲨鱼,霸占了湖溪,不但吞光了水里鱼虾,而且还上岸害人,渔民纷纷逃奔他乡。天上玉皇大帝闻讯后,立即派九条青龙前来讨伐,经过一番鏖战,龙和大鲨鱼最后精疲力竭,同归于尽。当时九条青龙翻身搏斗的地方遂成了九条河流。

 

九龙口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什么“九龙造河”、“九龙降恶蟒”、  “龙祠压九龙”、“鱼打鼓、龙戏珠”等等,给九龙口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九龙口有一小镇

 

九龙口汇合处有个小镇,嘲沙家庄,人称小沙庄。此庄原名沙溪镇,镇名由来,传说和“九龙讨伐大鲨鱼”有关。后来为书写方便,把鲨鱼的“鲨”字写成姓沙的“沙”字,即成沙溪镇了。故直至今天并没有姓沙的在此居住过。据考,清代以前的有关史料和《盐城县志》上,尚有“沙溪镇”的记载。到了清末民初,才改称为沙家庄。

 

三百年前,沙溪就是射阳湖水上最活跃的集市之一。居者凭借湖荡的优势,以编蒲、采藕,捕蟹、网鱼为兴业之道,外路客商常年在此收购水产河鲜,货运直达扬州、镇江、无锡、上海等地,商业发达远冠邻境。工业产品以剪刀和盘枪(专门修造打野武器)最为兴盛,驰名苏皖地区。抗战前,小镇经营剪刀业的达一百多户,多为“夫妻船炉”,其“陶氏剪刀”更是名高誉远,持有“傀落灵活,松紧适当、刃口锋利、小巧玲珑、经久耐用,美观大方”等名牌特色,可与杭州“张小泉剪刀”相媲美。六十年代迁业于县城。

 

过去的沙溪镇,除九龙口小岛上建有龙祠外,镇上还有造型各异的大仙堂、都天庙、观音庵、文昌宫等古建筑群,后因战乱而被毁。解放前,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庙会和灯会,吸引着各地渔民前来观看。每逢会期,灯花火烛,光如白昼;吹弹歌舞,几成不夜。

 

小镇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刘沁区,即是沙溪人。刘公一生好学,喜诵古人诗,后以岁贡选授铜陵训导,著有《西渚诃存》、《四书疑问录》、《桑海余痛》、《淮志补造》等书,曾和大孙庄孙榘、沙沟姜木生等宿儒在沙溪讲学传道,有声文坛。其后,沙溪又出姜苍水、刘有光、刘梁,皆以文誉名噪江淮。尤刘梁(甲午举人),文誉震一时。近代,也出了不少名流。如天文博士潘泊(又名潘启明),曾在法国留学,抗战时期回国,任南京天文台台长。还有美籍华人叶树滋,为著名的机械工学专家。1981年回国访问期间,还为中日合资勘探渤海油田提供技术援助,受到国人的欢迎。其父叶宗翰,系清末秀才,虽未中举,但诗文造诣颇深,是盐城西北乡的一位饱学之土。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苏北老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41年初春,日伪将要发动对苏北大扫荡,韩顽蠢蠢欲动,积极配合,指令吴漱泉部由阜宁黄荡过来,侵占我党刚刚开辟的西北乡沿荡地区,并在沙家庄周围设据点二挖战壕。为了迅速排除抗日障碍,新四军苏中部队独立二旅旅长王必成奉命率部迎战,沙家庄人民协力同心支援主力部队,沉痛打击了骚扰顽军。这次战斗共歼敌百余人,其余顽军都溃逃荡西。民主建政初期,九龙口一带还有残余的土匪在活动,严重地威胁着湖区人民的安全。沙家庄游击队,紧密配合我主力部队进行剿匪,保障了根据地的安全。在革命战争年代,沙家庄人民浴血奋战,曾被誉为盐阜地区的“沙家浜”。

 

美丽富饶的金银滩

 

九龙口自然地理环境独具特色,是一片保留着原始湖荡、湖滩自然生态环境的泻湖型沼泽湖泊。该区水域广袤,环境优美。春天,满眼呈现一片青纱帐。夏季,荷花亭立,莲花多姿,清香醉人。秋冬时节,柴滩无垠,芦花怒放,恍如画境。这里没有污染,水质纯洁透明,一照见底。湖面上鸭和鹅群,如游云飘忽。一年四季,各种禽鸟不断。入冬时节,有丹顶鹤,白天鹅、鸳鸯等世界稀有珍禽汇集于此,夏秋之际,大雁飞翔,湖燕盘旋,数以万计的野鸭在觅食嬉戏。

 

这里,大部分滩面长着芦苇,滩面高程在0.51.0米之间。汇合口西侧有两个成片湖面,分别称为南塘和北塘。南塘面积500亩左右,塘内长有蟹瘟草,形如绿色地毯。北塘约300亩,有天然的浴池和钓鱼台各一,一边绿波荡漾,水清池净,另一边水草游鱼,清晰分明,是人们水上游泳和垂钓较理想的地方。中间为一广阔清澈的湖面,湖中两个突出水面的滩涂岛,真高3米左右,一岛原是“龙祠”旧址,现是南京军区建造的瞭望台,另一岛上是1986年新建的三层九龙楼招待所,底层设有两个厅室,可供小型会议或作展览、宴会之用。上两层各有客房、小会议室和服务台,楼外均有走廊栏杆。岛西北角还建有厨房、保管室等生活用房。岛畔备有水上小艇若干,供游客娱兴。这座小岛虽不高,但历来大水不沉,渔民称之为“沉浮岛”。追其因,四周有九水分流,即是湖水再涨,也淹不了这个小岛,故也有“永安岛”之称。这两个相邻的圆形小岛,犹如两颗玛垴镶嵌在碧水之中,沿滩涂岛向外扇形射出九条河道,即蚬河、城河、涧河、莫河、溪河、新舍河、安丰河、钱沟河、林上河,形成“九龙抢珠”之势,景色蔚为壮观。

 

九龙口方圆10华里,周围有芦荡10多万亩,属我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3.5万亩,其中水面1万亩,滩地2.5万亩,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湖中盛产鱼、虾、龟、鳖、蟹和荷藕、菱角,鸡头、芦苇、蒲、珍珠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人们形容九龙口的资源是“无种金苗”、“荡里银子比腰深”,称荡滩为“金银滩”。从植物资源看,该区滩涂面积占62.5%,塘水面积占37.5%,已查明有374375种野生植物。主要以柴,蒲、草三种植物为主,其中芦苇占90%,年产1000万斤以上。此外,还有334262种的林木。从动物资源看,主要野生兽禽类有60种。珍贵禽类有白天鹅、灰天鹅、丹顶鹤等鸟类9种,如白沙鸥、湖燕,柴雀等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5种,水獭,海狸鼠、豹猫,猪獾等,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爬行类、贝壳类等四大类,约30多种,年产量20多万斤。另外,还有浮游动物,已发现的有273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全湖年产量45万斤左右。再看水资源;保护区内水面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6%,全区九条河交织于湖荡沼泽之中,湖水位变动在0.762.78米,常年平均水位1.1米左右,是一个大型的滩地聚水过水性湖荡。附近二、三十华里范围内,亦无较大集镇和污染工业,又非航道,因此人为的污染很少。夏季水质清洁,清澈透底,水中无泡沫、油膜、杂物。由于湖区大量生长芦苇和水生植物,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即是暴雨之后,由陆地排放的污染物,都会很快得到净化。据测定,这里水质基本符合地面水一级标准。大面积的水域,具有滞洪、灌溉农田、繁殖水产品的用途,还为人工饲养家禽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是水上旅游、疗养的好场所。

 

九龙口保留里下河古泻湖遗存的地形地貌如此完好,尚不多见。专家认为,它可作为世界和我国泻湖发生发展的佐证,为科研、教学提供永久性的天然实验室。这里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可建成理想的旅游、疗养基地、水产品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不失为苏北平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三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