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建湖县典型地名述源(陈衡志)

发布日期:2016/6/21 11:21:21  阅读:3720  【字体:
 

 

地名,是有史以来逐渐形成的,是人们对这一地域共同商定的语言,是区别不同地域和地理实体的代号,其形成是多方面的。象我县境诸多典型地名的由来,即与盐法、兵防、水工、驿传、马政、团练、移民、学务和地貌变化等方面有关。本篇就有关书面或口碑资料考述其缘起,以期保存地方史料于万一。

 

马厂  明牧马草场地。永乐十四年( 1395 ),朝廷改养马于官为养马于民。民间五丁合养种马一匹,由一丁专养,其余贴办草料,同时分配一定份额的草场地供其樵采。这些草场地,后来即称之为马厂。其时盐域有牧马厂九个,占地一百五十余顷,额养儿马一百三十匹,骒马五百匹,每两岁向管理两淮马政的滁州太仆寺缴纳“解京马”一百三十匹。万历年间改为缴纳折价银2466两。养马户承种草场地缴纳地租以充折价银,税率低于大粮田,称为苘租,故马厂土地叫苘地。当时今建湖县境有马厂四个:一在建阳镇东,地当古新安墩,故名新安广,今名马厂或叫北马厂。—-在西虹桥南,叫广牧厂,今名南马厂。一在沙村荡西北,叫长兴厂,即今马厂河一带。一在石桥头河北,地近新兴场灶区,故名新兴厂,今省称马厂。

 

东冈  县境东部古为黄海海岸,有三条南北走向的海岸沙丘从其间穿过,即今沿冈地带。其沙脉起自今阜宁北沙,南行越射阳河分为两支。其东支由阜宁下码头南行经沙浦庄、沟墩镇、陈家坎入县境范家坝经东冈灶、大南庄至上冈镇而隆起,过大团口至新兴镇而伏,紧傍古黄海,位于最东面,故曰东冈,又名头条冈。

 

西冈  海岸沙丘西支由喻口、阔沙冈经冈缺南行越草堰河入县境经马南舍、沙墩、仓冈、石桥头、杨发寺、观音阁、东洪桥至冈门(龙冈)而伏,至大冈而尽。因其位于沙冈地带之西,名西冈,又叫三条冈。今庆丰镇东面的界河西冈河得名于此。西冈在明清之际已犁为平田,但地势仍高于西部,故三条冈之名沿用至今。

 

中冈  西冈在沙村分支东南行至沙旺头,越今黄沙港沿民灶沟,穿南草堰河入今盐城市郊区永丰乡中冈村再西南行至冈门与西冈合,因其位于东西冈之间,故名中冈,又叫二条冈。

 

大团  位于上冈镇东南。沿冈地带秦汉时已兴灶盐之利,故这一带地名多与盐法有关。明以前灶民煎盐行团煮制,灶点因而叫团,每团不少于二十家灶户,合用铁盘轮煮,一昼夜成盐五、六石不等。大团、小团、七团半等地名均与团煮之遗制有关。它和后来的十八团、裴家团等基层行政单位名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东冈灶  明代中后期盐法改制,实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坐场收盐的场商自办商灶,招丁煎盐,与民灶争利。灶名多与地名相连,如今冈东乡原为宋姓盐商所创“北七灶”之一,因其位于黄沙港北岸,故名北黄沙灶。商灶改用锅(钅敝)piě,煮盐用的浅敞口浅锅,今用作地名多简写为“丿”)煎盐,成本低于铁盘,盐务衙门也用锅(钅敝)给灶丁分户轮流煎盐,合若干户为一总(灶区基层行政单位),团煮之制遂废。东冈灶、陈灶锅、沈唐灶、周家灶、王家灶皆为(钅敝)煮民灶的灶名。后海岸东迁,灶点下移,灶名即被沿用为地名。

 

二十引  冈东乡地名。清代新兴场灶区按十三亩草荡办盐一引(200市斤),依率缴纳税课银七厘,二十引就是二十个十三亩,当时每副锅(钅敝)分配额荡三百零三亩,折合成引,灶丁按受引数赴场售盐、纳课。灶地报废或私垦,仍按旧率纳税,称为引田或灶田。沿冈带“引”字的旧地名均由此而来。

 

大曝场  今上冈粮库即其旧址。清嘉庆九年(1780),新兴场盐课司署由新兴镇北迁上冈,坐场收盐的场商亦随盐务衙门北迁。场商收盐后按司马秤(每斤比市秤多23.16%)一百二十斤装包,其中一家单放一处叫小曝场,今上冈镇新街居委会即其遗址。六家合放一处,叫大曝场。周围砌有墙垣,故场商亦称垣商。大、小曝场遂习用为地名。建国后,随着上冈市政建设的推进,大、小曝场之名渐为人所遗忘。

 

廖家沟  在冈东乡境内。北沿河古称廖家港(与庆丰堤内的廖家港同名异处)。明万历年间,两淮巡盐御使陈煌所著的《治水或问》里称作上冈河。明代中叶以来。海岸不断接涨,港身也不断下伸,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新河床,称为廖家沟。其下游即今射阳境内的海河。堤内的古廖家港易称上冈河,以有别于廖家沟。

 

大缺口  冈东乡政府驻地。清道光年间,上冈宋姓盐商在串场河东新辟黄沙灶等七个灶区,其中以黄沙灶为最大,周围筑堆以障内水与外水,名曰黄沙堆。每逢伏水、秋水连发,內河行水速度受阻,堤西农田多涝,北盐河两岸农民群起抗争,盐商勾通官府,久悬未决。直至同治年间,始在堆上开大、小缺口的地名缘此。

 

黄沙港  晚清时,北七灶因堆高海远,卤气渐消,宋姓盐商在近海的新淤滩续辟了四个移煎点。移煎点距上冈路程遥远,用牛拉的轮车运盐入垣,殊属不便,宋姓盐商于黄沙灶间独资挑浚了一条运盐水路,名黄沙河。黄沙灶因此分南北两灶区。废灶兴垦后,经刘启佑、马玉仁等参用征工办法将该河疏浚为蓄泄兼筹的生产河。 1973年国家兴办黄沙港工程;北盐河、鸭蛋港一并疏浚,统称黄沙港。

 

 

学滩港  上冈镇东。清嘉庆年间,新兴场盐务衙门迁设上冈后,按“逢场立社”的惯例建文庙(祭孔子,又称孔庙)、武庙(祭关羽,又称关帝庙),把范堤东的公樵地收为庙产,所收花息供作修庙与春秋二祭的祭祀费用。其后,当地富户又捐献了若干滩地,用作在文庙内兴办义学和补助清寒士子的膏火之资(助学金),故名学滩港(“港”与“场”音近)。民国初年废灶兴垦,北七灶灶民与张謇所创大纲棉垦公司为争灶地产权,兴起诉讼,以灶民胜诉告终。经灶民全权代表刘障东倡议,抽出部分灶地作为兴办灶民子弟学校的学产,在大缺口东的叫北学滩,在黄沙河东的叫南学滩。其后,大学滩、南、北学滩统为盐城县教育款产经理处管理,学滩港之地名,沿用至今。又县境乡镇多学田、学产,土改时学田分给农民,但至今仍有以学田作村组名或地名的。

 

庆余  芦沟乡境內,旧名毛家舍。土改前该地二十六户,一百三十人,人平土地不足三分,每年入冬后,大部分人家泥门逃户,乞讨为生。土改时分得土地,口粮年年有余,故更名庆余村,以示不忘翻身。

 

考场  位于草堰口河北。清初,江南省总督范时绎于草堰口河北设小关营(今草堰口乡政府大院即其营盘遗址),北与庙湾营、南与盐城营对哨,建有守备署(后称都司署,1938年毁于战火)。常驻官兵约三百人,坐马七十余匹,受狼山镇总兵节制。每年狼山镇秋季会操前,小关营于教场考校营兵武艺,选拔优秀者参加会操。旧时人们把教场读作“高场”,如阜宁域有大高场、小高场,实即大教场、小教场。清代中叶,废小关营。年深日久,人们又把“高场”附会成“考场”。

 

五里墩  南距上冈镇五里,故名。此墩原为明代备倭报警的烽火墩,后改称今名。

 

铁屎湾  位于上冈镇西南郊河湾上,地多冶铁炉渣,故名。该地名首见于明万历年间陈(火奎)所著的《抬水或问》。就地座讲,既属灶区,又近海口,当为铸造煎盐铁盘或海船铁锚的冶炼作坊遗址。就时间讲,明中叶以前该作坊已不复存在。旧传唐薛仁贵征辽东时于此造船,南辕北辙,纯属附会。

 

宋楼  位于西冈河东岸。原为清道光年间户部虞衡司郎中、上冈场商宋道勋的乡村别墅,故名。

 

民灶沟  在宋楼东。清代中叶,宋姓场商勾通盐务衙门侵吞南起南草堰河,北至北沿(盐)河,西至北冈沟(今西冈河)的大片灶荡,创办商灶,在商灶的东边挖沟筑圩。沟东为民灶,沟西为商灶,民灶沟得名于此。今上冈明照村的村名,系“民灶”二字的变称。

 

玉溪乡  旧乡名,地当宋楼南,今新光村,即该乡的北部地区。该地位于中冈(二条冈)和西冈(三条冈)之间,地多细脉,含水清冽甘甜,名沙水。当地人截竹为管引之,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玉溪之得名缘此。近代以来,沙丘渐湮,沙水不复见。

 

界牌桥    位于庆丰镇东界的西冈河南段。旧时新兴场灶,区版图属县,行政属场。河东为新兴场灶地,河西为盐城县民地,立界牌标之。桥因牌名,今作地名。

 

沙旺头  地当中冈北端,沙层之厚高于他处,故名。今作沙汪头。

 

龙开汪  地近沙旺头。往昔,飓风卷走该处泥沙,形成积水汪塘。人们以为龙扫尾所致,故名。旧制建阳县开沙乡得名于龙开汪和沙旺头。

 

唐营  位于草堰口南。原为明代南直隶淮安卫盐城千户所兴屯营田的处所,近似近代的军垦农场。盐城千户所共有水旱屯田三百八十顷(绝大部分在今建湖境内),分为三百五十份,分配给世代为兵的军户和军余(预备役)承种,岁交地方政府钱粮和千户所军食若干。其绝大部分屯田分布在草堰口乡、颜单镇、建阳镇和蒋营乡境内。分区设屯长(世代相袭,职位相当副百户),管理营田事务。唐营、蒋营均为屯所名,这是与屯长的姓氏联系在一起的,和驻军营盘无关。清初,废除前明军籍,军户始获人身自由。营田改制,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称为官屯,招丁承种。官屯所在,名曰官庄。颜单的大、小官庄,建阳西南的东、西官庄、官家桥、官路沟、官沟头之得名皆缘于官屯所在。其后,因管理不善,屡有赔累,屯田废置,售给私人为业。

 

萧家荡  往古,县境腹地东塘河两岸为沼泽地带,自然港汊纵横分歧,苇荡草滩一望无尽,兽群出没,鸟类栖息。后经垦发,高者曰垛,低者曰荡、曰滩,可耕可牧,可渔可猎。明代盐城县向朝廷进贡的白天鹅、雁,鹚鹅(鱼鹰)、獐、貉以及糜鹿、貉、獐、山羊之皮张,翎毛等方物,大半出于该处。后兴围田障水,罱淤划渣垫田之法,滩荡面积日窄,大部分野生动物逐步绝迹。但萧荡、符荡、张荡、黑鱼荡、东荡、北荡、吴荡、傅荡、观音荡、牛耳荡、谷荡、瓦荡,十顷荡、夏庄荡等地名和若干垛名仍至今沿用。

 

垛头铺  位于芦沟乡南境。原名垛头,明代盐城县设传递官府文书的递铺于此,名垛头铺。该铺例设铺司兵三名,东接冈门铺至盐城城厢县前总铺,西连走马沟铺、马家荡铺入山阳县境至府城淮安。明清之际,淮黄屡溃,百年水灾,川陆易形,递路告废,改走北道,经上冈铺,牛端浦铺(草堰口东旧有河名牛喘浦,亦名牛端浦,铺因河名),西折朦胧入山阳县境。诸铺皆废,仅垛头仍存铺名。

 

院道港  位于草堰口西,近东塘河。该处颜庄系明佩镇国大将军印宣府都督同知颜彪故里,成化十一年(1475)颜彪卒,明廷特遣兵部侍郎俞钦、主事陈谟致奠。盐城地方为迎“钦奠”,特发人夫疏浚由东塘河至颜庄的河道,以利钦差行舟方便。因侍郎位列部院,河名称作院道,今作地名。

 

堰头  位于辛庄乡南。古代筑堰于此,原名侍其议堰(堰名来由失考),水年开堰行水,注射阳河入海,早年闭之蓄水兼阻海潮倒灌。后堰废,昔作里名、地名,今作村名。

 

曼塌仑  在堰头东。明初,苏州移民在此落户造屋。吴语以草泥涂墙叫曼塌仑,土著居民就其音呼其地,后当地有好事者以“牡丹林”称其地。

 

标地  境内塘河两岸及西高田区旧多标地之名。元末,江北到处田荒灶废。明统一全国后,强移苏州、松江等府农户以实淮扬、凤滁四府。移民至新地落籍,有的分配给额定草荡充当灶户,有的分配给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给他们。所分土地概由地方官吏插草为标,以明经界,故称标地。如马庄原为马氏三兄弟的标地,高作镇东郊原为孙、吕姑表兄弟的标地。年深日久,标地也渐被称作地名。

 

蛮子庄  走马沟西庄名。明初,苏州移民在该地落户,当地人因其操吴语,呼为蛮子,进而称其庄。

 

长北滩  高作镇西北境。原为无名滩地,明代中叶,居住在瓦屋庄的王姓苏州移民后裔,因人丁繁衍,原来分配的标地不足以养家活口,遂迁一支来该地垦荒,因其位于当时的建城乡长建里(今建阳一带)之北,散取名为长北滩。抗战时,曾为建阳县政府和中共建阳县委机关驻地。

 

油葫芦港  辛庄乡、钟庄乡界河。旧县境图上标作北塘河,原为旧制盐阜界河。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作“繇葫芦港”,光绪《淮安府志》作“由葫芦港”,盐城旧志作“油葫芦港”,庞友兰《阜宁新志》云,该港系明英宗驸马都尉游泰(交睦庄人,尚隆庆公主)所开,原叫游驸马港,此存疑。今作地名。

 

冯秀沟  建阳镇东南。有大、小冯秀沟之射,今作地名。元、明时称财主为秀;如沈万山为沈秀,张百万为张秀。此沟系当地冯姓财主(明盐城千户所正千户冯善后裔)所开,故名冯秀沟

 

千铺沟  建阳镇冯喜村地名。原为沟名,系明盐城千户所某千户所督开,故名千户沟。沿河乡马沿庄附近,旧有李千户沟,系李姓千户督开。季堰附近亦有千户沟之名,后被附会为清初盐城知县武韦皋兴修水利时,为破地方“风水”用千把铺锹一夜开成的,讹称成千铺沟。

 

走马沟  河名兼地域名。建阳镇以南古无沟河,明初,开了一条南北流向的生产河,因其位于南北两马厂之间,地势坦荡能跑马,取名走马沟。

 

武陵沟  近湖乡西南,河名兼地名。据说原为当地顾姓财主所开,武陵沟因顾姓堂号武陵而得名。

 

憋气沟  走马沟小街南首。该处地势高,往昔夏插时,走马、晏荡两沟每每河干见底,经常发生引水争端。某业户为避免与乡邻冲突,独开了一条引水沟,取名憋气沟。

 

皮汊河  庆丰镇南界河。原名皮大河,后与洪桥东的汊河合称皮汊河。清道光年间,江苏巡抚林则徐为核实疏浚该河所需的工程预算,特微服来此作实地调查,详见《林文正公全集》。

 

花园  近湖乡村名。原为清初当地巨富郭玉仙的花园。郭为了方便出嫁的女儿回家探望父母,在花园之东开了一条东北,西南流向的斜河,取名女儿河。

 

千杨庄  颜单镇境内的地名,传为明盐城千户所杨姓千户的庄园,一说该庄四周曾有千棵杨树,故名。

 

前后李府  位于县城南,为明代李姓官员私宅,故名。1940年夏,中共淮属三地委重建盐城县委,后李府为地下县委机关驻地。

 

桑台寺  沿河乡地名。原为台地,植桑其闻,后建寺于此,故名桑台寺。其名首见于明万历《盐城县志》。

 

古基寺  近湖乡小街名。该处在宋代为驻兵栅寨(附近至今尚留有古水井多座),后寨废,在营房旧基上建寺庙,取名古基寺。

 

涔庄  高作镇地名。一说原为唐代淮东第一大寺永宁寺的庄园,旧多井(至今井圈尚存),井水深涔,故名涔庄。一说连续下雨积水成滲叫“涔”,该地低洼故名。两说孰是,并录备考。

 

沈汉庄  楼夏庄西北。该庄为清顺治戊戌科进士沈汉的故居,故有是名(见光绪《盐城县志地域图》)。其后有韩姓迁入,“韩”与“汉”为一音之转,沈汉庄渐讹称为沈韩庄。

 

古岔由  地近沈汉庄,原为古岔河的河头,旧名古岔攸,一名古岔由。  “由”,意为“头”,即古岔河的河头,河久湮,作地名。

 

新阳村  新阳村因古新洋浦而得名。

 

梁泽  蒋营乡境。原为古湖名,明隆庆三年以后,淮黄交溃,明清之际,百年水灾,渐淤成陆,以湖名地。

 

亥子河  县境西南河名,傍古集镇常盈庄(今蒋营)。古代农村集镇隔日为市,叫亥市。该河近市,名亥市河,后讹传为亥子河口又曾附会为“害子河”,“亥”、“害同音,“市”与“子”为一音之转。

 

漕沟  颜单镇村名、河名。明代盐城漕粮例赴设在宝应境内水次仓交纳,该河为运漕通道,故有是名。万历以后,此道废,沟名相沿至今。

 

槨尚  颜单镇赤旗村地名。传为明总兵颜玉埋骨之所,外槨内棺,故有是名。

 

官渡  建阳镇的戛粮河渡口名,后作地名。该处地当古山盐大道,官方曾设渡于此,免费以济行人,后官渡废置,有寺僧化缘作渡产,设义渡,但官渡之名不废。

 

陈堡  明崇祯四年以后,灾害迭现,境内农民、灶丁揭竿起事者彼伏此起,地方豪绅宋曹、王时祯等结东西义社(地主武装组织)镇压,地主庄园筑堡坞,立栅寨。陈堡、中堡、前堡、后堡等地名即来由于此。

 

也吴庄  今近湖乡东有东吴庄、西吴庄,是以姓氏加方位的庄名。后有同姓不同宗的吴姓人家迁入,人丁繁衍,别成庄舍。吴姓土著称之为“野吴庄”,含有轻蔑其为野姓之意。对方不甘示弱,自名也吴庄,意味也姓吴。

 

西北厢  位于高作镇西北,旧有庞大的建筑群(地下曾发现杉木梅花桩基脚多处),因地座及建筑冠以“西北厢之名。建阳立县初,党政军机关多驻该地。

 

七里  颜单镇内地名,地当明代淮安府至盐城城厢的驿道上,东距唐桥渡,西距走马沟铺均为七里,该地有僧施茶以供行人,人称为七里茶庵,后以庵名地,今作村名。

 

川洋  冈东乡在明代以前原为浅海,其后逐步形成滩涂。其间多自然港汊,每每冠以,“洋”名,如川洋、大洋、小洋、西洋等。洼滩则称大洼、小洼,洼滩高处则称为洼脊,今多作村名或地名。

 

大团口  沿冈往古临海。唐大历年间,淮南黜陟使李承筑常丰堰,宋兴化县令范仲淹奉委筑挡潮堰(即范公堤)均以东冈为天然堤基,留有缺口,涝开以行内水,旱闭以防海潮倒灌。县境海口有三:一叫沙沟海口,地当古沙沟(即今上冈南界河,今名南草堰河)下游,因其近大团灶点,又名大团口,后因海岸东迁,古洋麻港的河身形成,此口遂废,转为地名。二叫上冈口,旧址即今上冈镇北坝。明初曾设闸于此,中叶以后闸废。三即草堰口,清乾隆初年,北穿(串)场河浚通后,大理寺正卿汪隆于串场河东设上冈闸、草堰闸,立有闸官署,后因海岸接涨,两闸随废,但草堰口之名沿用至今。

 

沙沟营  地近大团口,为明代盐城千户所备倭营寨遗址。嘉庆年间,倭寇内犯,常在古沙沟下游的洋麻港登陆。盐城千户所奉查勘海防的通政使唐顺之令,于沙沟口设防,名曰沙沟海口寨。该寨驻有官兵120名,根据季风特点,春汛秋还,当地群众简称沙沟营。倭患平息后,此寨废,沙沟营却成了地名。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