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之芦沟镇(含原裴刘镇)
林凡(原名崔津)为抗日办刊物。1938年至1939年夏(《建湖县志·文化篇》记为至1939年春),出生于开明士绅家的林凡在大崔庄与崔德勋、崔一鸣等,自费办起《伟声》刊物,宣传抗日救亡,宣传进步思想。刊物由相识的同学发往盐城女子中学、萧家岸景鲁中学、黄土沟省临时高中以及亭湖、群英等中学,在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林凡也被公推为盐城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负责人。(据《水乡壮歌》)
嵇维喜(1912.7~1992.8)冒雨卖《力报》。1938年4月,日寇占领盐城后,吉震镰、萧怀九等青年主办的宣传抗日救亡刊物《力报》,由盐城转移至大崔庄崔福海、崔福镇家中编印。青年农民嵇维喜是义务叫卖员,不论刮风下雨,他坚持领报,到10多里外的楼夏庄叫卖。(据《群英谱》)
“铁交通”刘维贵(1907.5~1976.5)。抗日战争时期,刘维贵是6区政治交通员,经常要穿越日寇据点湖垛,但他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区委书记高兰戈夸他是“铁交通”。(据《群英谱》)
余发祥(1889.6~1950.7)热心办学宣传抗日。1941年春,53岁的余发祥在本村崔学师家办起了小学,还自编教材,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剥削压迫。建阳立县后,他编写了《家住江苏建阳县》等歌曲,教学生们唱。(据《群英谱》)
“崔铁胆”(崔庭珍,1900.12~1963.3)奋勇夺机枪。1941年8月的一天中午,5区区队侦察员崔庭珍在小祁庄一带,碰上了下乡骚扰的伪军,他趁敌人不备,夺走敌人1挺机枪。(据《群英谱》)
张永学(1920.10~1994.8)智除伪哨兵。1941年秋后,准备去苏南做工的大同村农民张永学、沈玉山、嵇维礼一起去湖垛镇拍通行证上的照片。回家途中,他们干掉了1个伪军哨兵,然后家也未回就去了苏南。(据《群英谱》)
开明士绅赵席珍勇救武工队。1942年,6区(今芦沟裴刘一带)形势非常紧张,区长杨兆熊和组织科长朱士林组成武装小分队,坚持原地斗争。一次,他们惩办了叛徒原诚连乡乡长张运诚。敌人听到枪响追了下来,跑到大头铺这里,开明士绅赵七爹爹(赵席珍)把他们藏在稻囤子中间,躲过了敌人的搜捕。(据杨兆熊《建阳县建政前后》、杨兆熊、高兰戈、朱士林《抗日时期建阳县南部敌占区斗争回忆》)
苏焕如(1885.2~1947)散传单宣传抗日。1942年秋,在大崔庄做熟食生意的苏焕如到亲家夏守昌那里取回传单,四外散发。伪军本来以为传单是他的大儿子苏永亮所写,把他抓了去,做了47天牢。但苏焕如决不屈服,出狱后仍然坚持每天散发传单。(据《群英谱》)
崔颂晋(1907.3~1987.4)利用商行搜集情报。1942年9月,伪军占据大崔庄后,士绅崔颂晋开设的鼎盛祥商行就成了我党地下情报站。崔颂晋经常请伪军官兵喝茶抽烟,给些小恩小惠,从他们嘴里套出不少情报。后来还拉拢伪军的杨秘书合伙开店,店名改作“同顺昌”,此后情报就更多更准了,受到6区区委、区政府对他多次表扬。(据《群英谱》)
王权(1922.6~1994.2)身负重伤守秘密。1943年4月27日,乡民兵中队长王权在阻击“扫荡”敌人时,身负重伤,被敌人抓住,关进敌据点。敌人严刑拷打,逼他交出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名单,他一问三不知,敌人毫无所获。当天夜里,乘敌人不备,逃出虎口。(据《群英谱》)
朱宗保(1925.12~1962.6)坚决要求参军。朱宗保,今建湖县芦沟镇朱庄人,他是家中的独生子,读过几年私塾,富有正义感。新四军一到县境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就缠着干部要当新四军,因为是独子而未能如愿。后来大崔庄被伪军阎旅占据,在这期间,朱宗保经常帮助坚持原地斗争的区乡干部进行抗日宣传,传送情报。1944年春,伪阎被迫撤离大崔庄,在民主政府召开的参动大会上,朱宗保积极报名要求参军,终于如愿以偿。独子参军,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他的举动得到区、乡干部的赞许,也鼓舞了其他青年的抗日热情。抗战胜利后,朱宗保又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等大的战役。1955年,复员返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担任村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等职,后因故去世。(据《盐城朱庄朱氏宗谱》,2007年续修本)
- 上一篇文章: 点油灯时代(李世安)
- 下一篇文章: 群英荟萃之沿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