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盐城数万民工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始末(陆逵)

发布日期:2016/4/17 15:47:06  阅读:6558  【字体:
 

 

   盐城历史上水灾频繁,素有“洪水走廊”之称。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受灾面积四千万亩以上,灾民一千三百万人以上。为了根治淮河水患,1951515,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同年8月,国家水利部召开第二次治淮会议,决定“入海水道可不再开辟,改由洪泽湖至黄海修筑一条以灌溉为主、结合排涝的干渠”,这条干渠定名为“苏北灌溉总渠”。总渠全长一百六十八公里,其中在盐城地区境内长约九十九公里。这次会议以后,盐城地委、专署立即部署,积极投入开挖苏北灌溉总渠的工程,规定由各县县长任治淮总队长兼政委,带领民工赴治淮第一线。建湖县由我担任治淮总队长兼政委。我立即行动起来,深入细致地做好层层动员和组织工作,全县4万多民工,于当年1113日,即到达苏北灌溉总渠建湖工地(阜宁县羊寨区大戴家舍一带),正式投入紧张的施工战斗。

   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对带队的县、区、乡干部和全体民工来说,都是个新课题,既没有干过,连看都没有看过,对工程的一些名词术语弄不懂,工程质量也不了解,为此,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我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反复向带队的干部和全体民工讲清楚多年来洪水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指出其根源是历代的统治阶级,不顾人民群众的死活,以致造成水患越来越严重。毛主席和人民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决心,组织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治淮河,完全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我们现在出力流汗,修好灌溉总渠,消除洪涝灾害,就像是战争年代打鬼子杀敌人一样,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大家认真学习水利工程的业务技术知识。我们除在工地上搞一些短期培训外,还在民工中开展互学、互教、互帮,使治淮工程基本业务技术人人懂得,个个掌握。如:河底高程负一点四至三米,河底宽六十至一百一十米;青坎二十五米,河坡为一比三;两岸垒土筑堤,两堤中心距一百六十九米;堤顶高十至五点九米,堤顶宽八米;堤基倒毛封底,清除杂物;行洪水位以下,每进土三十厘米,行硪夯实一次,等等。这些方面的要求,都让带队干部和全体民工知晓,以免在施工中走弯路而造成返工。我个人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不懂的水利技术业务知识,我虚心向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及时解决施工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当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经常到伙房检查伙食,力求让民工吃饱、吃好些,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挖土挑泥。由于冬季施工,天寒地冻,晚上我都到工棚看望民工,为没有盖好被子的民工盖好被子,以免他们着凉或冻伤。有位民工得了重感冒,我及时为他找来医生诊治,还把滚热的姜汤送到他的床头。民工们激动地说,总队长待我们如同亲兄弟,我们一定要拚命地干,为建湖人民争光,为总队长争气。

   经过一个冬季的奋斗,苏北灌溉总渠于19524月竣工,全长近一百七十公里的长渠全部贯通。

盐城专区治淮指挥部召开各县总队长和政委会议,对开挖苏北灌溉总渠工程进行总结交流,我们建湖县总队的工程受到了专区的表扬。由于灌溉总渠切断了滨海、阜宁的南北水系,19521114日至1226日,全区又动员组织十八万民工,沿灌溉总渠北侧开挖一条排水渠,挖土一千零二十九万立方。19543月,动员组织民工二点五万人,开挖了南八滩渠,解决十万亩农田排灌问题。

   苏北灌溉总渠竣工以后,全国各大报刊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作了报道。1953年“五一”节,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带领国际工会联盟组织的亚太地区和东欧各国水利考察团,参观了苏北灌溉总渠,十多个国家的四十多位代表,对短短一冬春完成如此大规模的人工河道,都非常赞赏。他们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才能创造出这种多、快、好、省的人间奇迹,我们在今天就能看到中国辉煌的明天。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