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民族英雄传》寻访记
很早的时候听说著名文学评论家、戏剧家、出版家、收藏家和诗人阿英写过一本书《盐阜民族英雄传》,那是阿英在新四军苏北根据地时编撰的。后来在介绍晚清诗人、政论家和著名学者陈玉澍的文章中经常看到,说在阿英这本书中把陈玉澍称为“民族英雄”,并立传介绍,想读到《盐阜民族英雄传》的感觉愈发强烈。想读这本书,自然先得访寻,而真的读到这本书,又更会让你做一种更深的访寻。
众里寻他靠百度,那“书”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寻“伊人”,自然是自己所交往的有着同样关注的师友,特别是那些在文章中提到过阿英《盐阜民族英雄传》此书的作者,本来以为很有用的路径,却并没有走通,很多人并没有读过这本书,只是听别人介绍如此如此。也有人读过,但在哪里读过,全书的内容与体例以及具体出版的情况怎样,实在已经模糊。当然,这其中出现过让我无限接近这位“伊人”的线索,下面会说起这件让我充满期待而又极度怅然若失的事情。
二寻“伊人”,那就是借助最最时髦的网络通路,这自然是在寻访到新世纪电脑普及年代的事了。在《百度》上打开《盐阜民族英雄传》,出现的条目越来越多,也了解了许多编撰的背景资料,读到了许多专家权威人士对这本书的推崇。印象较深的是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王春瑜先生《评否定历史上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其中说到:“一个没有民族英雄的民族,很难说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在相当程度上说,是由众多民族英雄用他们的赤胆忠心、大智大勇、热血忠魂铸就的。”读到这样深切之语,我在想,假如我们拥有很多民族英雄,却不去彰显他们,不去弘扬他们的精神,那作为民族的传人实在应该愧对祖先。至于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地去歪曲、否定他们,那不只是这些跳梁小丑、渔利逐名之徒的无耻,同样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与堕落。民族精神不可丢,诚如王春瑜先生所言:“有陆秀夫等民族英雄爱国精神光辉的照耀,在任何艰难时刻,中华民族也永远不会陆沉!”不过“伊人”似乎还是没有真正出现,后来我发现自己还是不够细心而错失更早地找到《盐阜民族英雄传》这本书的天赐良缘,下面也会说到这个机缘的错失。
三寻“伊人”,那还是老老实实地从图书馆中去寻。其实这几年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也寻了一些,包括最应该有此书的盐城市图书馆,空手而归是每次的结局,失望惆怅是每次的感受。那时就在想什么时候到北京图书馆或是上海图书馆,“伊人”必定现身,事实也真的是如此。今年年初,盐阜历史方面的专家李世安先生告诉我,他与原新四军纪念馆馆长曹晋杰先生联系了,纪念馆里肯定有这本书,并请曹先生与馆里刘主任打了电话,让我直接去找刘主任就行了。那自然很是高兴,但象很多人一样,一旦知道肯定的结果,原先的紧迫感便会得到释放,便会有各种似乎更紧迫的事情来干扰原先那种急不可耐。这样,我一直到10月下旬,专门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找到刘主任,她也很热情,也知道有这书,但是她很抱歉地告诉我,这些馆藏的物品都已经打包,等待移入新的藏所。后来,我又请盐城大学一位教授帮着寻找,回答也是没有。这时,我才又一次紧迫起来。也巧,前两天我送一位客人去上海,这位客人的落脚点在桂果路,离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只有10多分钟的车程,毫不犹豫赶往上海图书馆,泡在里面一个下午。办了借书证,我就赶紧查找《盐阜民族英雄传》。起先让我很是奇怪也很是不解,在馆藏总书目中竟然不见“伊人”身影,自然在综合阅览室的电脑目录中同样也没有。无奈之下,我就翻阅阿英的著述目录,一下子看到《阿英全集》,一种预感十分强烈地出现了:《盐阜民族英雄传》肯定会露面了。《阿英全集》一共12卷,另有1册附卷,终于在第4卷中我见到了《盐阜民族英雄传》,迫不及待从上到下浏览一遍,赶紧复印。复印好了,又回到那间温暖的阅读室,细细地阅读一遍,这时看到《阿英全集(第四卷)》上的说明:“《盐阜民族英雄传》原载《新知识》一九四四年第五期,收入全集前一直没有结集出版。”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总是围绕书名检索与寻觅,常常会落空。
回到建湖再上网检索,我不禁哑然失笑,过去被我忽视的一些“伊人”信息跃然眼前,有两条关于电子书的信息中提到《阿英全集(第四卷)》中载有《盐阜民族英雄传》。人们有时太执着于某事,便会由此出现固执与偏执的情绪,自然机缘会和你开开玩笑。不过,最近我就《建湖民族英雄传》有关问题拜访李世安先生,李世安先生坚云自己原来收藏的一册阿英《盐阜民族英雄传》,肯定是单行本,铅印、竖排,其他则印象不清了。前不久,我再在盐城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在古籍室居然找到了《盐阜民族英雄传》,而且还真是单行本。其编号为第3221号,有注云:“1979年据1943年铅印本手抄。”大16K,线装本,竖写,其扉页为书名,目录页有目次、前言,正文与《阿英全集》同,只是最末录有3首诗为《阿英全集》所无,一首是夏州梁《岭南拜陆丞相墓,与太子楼相望》、姜有庆《弔陆丞相》、宋曹《弔司石磐墓》。这虽是个手抄本,但似乎说明确有单行本存在,而且“据1943年铅印本手抄”这个说法,很值得注意。
辛弃疾的名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最末一句,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来描述学者们追寻到最终目标时的艰辛困苦与喜出望外。我寻《盐阜民族英雄传》自然不可与学者们做学问相比,但这其中的感受却甚有几分相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籍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但因为他官也做得很大,颇有人认为其诗平平而借名扬诗,正如今日所谓“名人书法”、“名人诗歌”、“名人摄影”之类。不过宋代大文学家、大政治家王安石有这样的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实这已经不仅仅是评价写诗著文,而是富有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了。不过这里还是借此来说文,阿英《盐阜民族英雄传》正可说寻常之中见奇崛,容易背后藏艰辛。
据《阿英全集(第四卷)》之《盐阜民族英雄传》题注云,阿英此书原载于《新知识》第5期,1944年3月1日出版。王春瑜《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记载,《新知识》杂志1944年创刊于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铅印本,共出6期,其中第2、3期为合刊。
1942年7月14日阿英经过艰苦跋涉,从敌占区上海安全抵达新四军军部停翅港(位于建湖县城西北50公里左右)。在《敌后日记》中,阿英曾记述说“此间书籍极为缺乏”,更何况当时敌情复杂,迁徙无定,他完成这样的著作实在是难以想象,正是抗日精神在学术上的体现。国学大师钱穆在西南联大时曾这样表述过自己的心境,大意是,我们不是能够打仗的人,但我们如果不象勇士一样竭尽全力在学术上作出成果,那我们就无颜活在天地之间。阿英的心境也应该与之无异。
先请共读《盐阜民族英雄传》前言:
《盐阜民族英雄传》初稿四卷,据《盐城县志》、《续修盐城县志》、《阜宁县志》、《阜宁新志》、《安东县志》、乾隆《山阳志》摘钞本,并略参其他典籍纂成。客居无书,征借匪易,体系虽俱,阙略仍多。谨先发表于此,以就正盐阜诸硕耆之前。并续征未见盐阜区各县志乘及王梦熊《陆忠烈公全书》八卷,陶性坚《续书》二卷,王之祯《陆丞相崖山志》、丁元右《陆丞相蹈海录》、蒋逸雪《陆忠烈公年谱》、陈玉澍《后乐堂诗文全集》,与其他有关盐阜民族英雄史实载记,以作补充修订,深愿盐阜热心人士有以助之。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五日,阿英记。
今天再看这则前言,更可见其成书之艰辛与不易,可以说所列的6种府志、县志只是一种摘抄本,而另外所列的6种书则并未看到,这样阿英所编“阙略仍多”,就不只是一种谦虚,而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但是其“奇崛”之处,我们确不能轻忽。
首先,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门为民族英雄撰写的传记著作。在此之前,民族英雄的题材固然是史学家们所共同关注的,在《史记》中就对李广、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察、张次公、苏建、张骞、韩说、路博德、赵破奴等奋勇抗御匈奴的民族英雄作了专章记载,特别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千百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安全与尊严去拼搏去牺牲。《汉书》第54卷《李广苏建传》中附载的《苏武传》,记述了汉武帝时,苏武奉旨与常惠等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欲逼苏武投降,苏武断然拒绝。单于便将他拘押在大窑中,不给饮食。苏武渴饮雪,饿食毡,竟得不死。匈奴又将他遣送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声称要等到公羊产下羊羔的那天才能放他回汉朝。苏武来到北海,匈奴不给粮食,苏武便捉野鼠、挖野菜充饥,手持汉使臣之节杖牧羊,达19年之久,直到汉昭帝时才回归汉朝。苏武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人的民族英雄之一。《晋书》起设有《忠义列传》,不过《晋书》这里的讲的“忠义”指当乱世之时,仁人志士“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见贞心于岁暮,标劲节于严风,赴鼎镬其如归,履危亡而不顾”,所谓能“致命于旧君”,并非专门着眼于民族大义。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后周这些朝代更迭频繁,君无常仁,民无恒义,正史中也几无“忠义”之目。《隋书》立《诚节》一卷,所重仍在“临难忘身,见危授命”之君臣大义。《北史》立《节义》一卷,其中唯白道守将段进为抗击蠕蠕(北方少数民族,属东胡族,后并入突厥)大举入侵,力屈被执,抗声大骂而遇害。《旧唐书》重将《忠义》列为专卷,把唐朝遭遇安史之乱与唐末大乱时的忠诚之士的事迹详加载录,颜杲卿身被凌迟而斥骂安禄山不止,张巡、许远坚守孤城睢阳等民族英雄令人感慨,然于史家着眼仍于君臣之节。真正把民族气节作为主题编撰《忠义列传》的实际始于元朝脱脱主编的《宋史》,其《忠义列传》共10卷,收录248位忠义之士,其中“西北疆埸【场】之臣,勇于死敌,往往无惧”者甚多,至于宋末陆秀夫、张世杰等更是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在脱脱等主编的《金史》中也设立《忠义列传》四卷,收录了88位金朝的忠义之士,其中不少固然是与其他部落及夏、辽、蒙古等国家争战中“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军旅者死行阵,市井草野之臣发愤而死”者,但也有不少如乌古孙兀屯、王维翰、纳合蒲剌都、纥石烈鹤寿、蒲察娄室、女奚烈资禄、粘割贞、乌古论黑汉等,是在与北宋、南宋战争中的建功立业者。特别是毕资伦可谓金之文天祥,缙山(治在今北京延庆东北旧县村)人,积功至都总领,后因率军从宋军手中夺取梅林关,论功第一,遥领同知昌武军节度使、宣差总领都提控,并统军屯泗州,城为宋帅时青所破,时青劝其降,毕资伦宁死不降。后囚于镇江府土狱,宋军使降帅纳合买住跪拜辞别,毕资伦骂曰:“纳合买住,国家未尝负汝,何所求死不可,乃作如此嘴鼻耶!”及蔡州破,金哀宗自缢,宋人告之毕资伦,毕资伦叹曰:“吾无所望矣。容我一祭吾君乃降耳。”其祭毕,伏地大哭,乘宋人不备投江而死。明人宋濂主编的《元史》也设有《忠义列传》4卷,录有忠义之士85位,此中多为誓守君臣之义而死的忠勇者,但也有一门忠烈抗金而死的李伯温父子,誓不降明满门遇害的普颜不花等。《明史》设《忠义列传》七卷,收录320位忠义之士。《清史稿》设《忠义列传》10卷,收录469位忠义之士。当然在这些正史当中还为最杰出的一些民族英雄列有专卷,不过很少真正是着眼于捍卫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的,这并不奇怪,因为正史的编者不论其民族出身如何,总归会以自己为正统来看待前朝的一切,包括那些民族英雄,这里可能最有启发的当数元代编纂的《宋史》、《辽史》、《金史》。不管怎么说,阿英这部《盐阜民族英雄传》是第一部立足于捍卫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这些英雄们立传的史书。这样的史书在当时对于团结全民族抗日,激励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抗日到底,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其次,《盐阜民族英雄传》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编者所设4卷,应该说受《宋史》影响较大,但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点。第一卷是取宋末元初之际,第二卷着眼于明代的抗倭,第三卷则为明末清初之际,既是改朝换代,更是汉民族再一次遭受异族统治的时期。而第四卷则取鸦片战争后外强入侵大敌当前的现实,实际也就是截止于抗日战争开始的前夜。编者对《陆秀夫传》可谓倾尽心血,全篇占《盐阜民族英雄传》全书五分之三强,其以《宋史·忠义列传·陆秀夫传》为纲,援引龚开《陆君实传》、沈俨《陆忠烈公世系考》、毕沅《续资治通鉴》等近30种史籍,所引文字为原传之十倍有余,为人们构勒出更加具体更加动人的民族英雄陆秀夫的形象。特别其引用龚开《文陆二丞相传》论中的一段:“可幸者,天下学士大夫,二三百年祖宗培养作成之泽,薰蒸者久,忠臣义子或死节,或死事,盖无愧焉。卒之文宋瑞、陆秀夫,前后死国,精忠激烈,诚有在于天地,而不在于古今者。于戏!吴、晋、陈、隋之际,岂复有一人若是哉!”此语之激励时人抗日之勇气与决心,大矣哉!此外,《黄得功传》也甚为动人魂魄。
第三,体系科学,叙史严谨。全书4卷,总计为陆秀夫等20位民族英雄立传。第一卷记述陆秀夫、张忠孝两位,以陆秀夫为主,均为宋末抗元英雄。第二卷记述汤鼎及其孙汤克宽、史符及贾勇等、卜通、沈坤、陈仓7位,以史符及贾勇等为主,均为明永乐、嘉靖年间抗倭英雄,特别是庙湾大捷中的英雄。第三卷记述黄得功、司邦基及酆报国、缪鼎吉及其弟缪鼎言、厉豫及张华山7位,以黄得功为主,均为抗清英雄。第四卷记述孙汝鹏、秦焕、陈玉澍、顾正洪4位,以陈玉澍为主,均为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列强侵略的英雄。这其中多数为盐阜区(这里的盐阜区是抗日民主政权的辖境范围,当时包括盐城、阜宁、淮安以及建阳、盐东、射阳、阜东、涟东等)本土人士,也有客籍人士,如沈坤,乡贯昆山而寄籍淮安,最后在姚家荡一带灭倭立功;史符及贾勇,均籍贯不明。
盐阜非藏污纳垢之地,建湖乃报仇雪耻之乡
《盐阜民族英雄传》20位民族英雄中有4位明确为今天的建湖籍人士:南宋左丞相陆秀夫,出身灶丁的抗清义士缪鼎吉、缪鼎言兄弟,于列强瓜分之际忧国忧民的思想家、诗人、学者陈玉澍。
著名史学家、杂文家王春瑜(今建湖县高作镇人)在《否认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错误的》一文中这样说:“一个没有民族英雄的民族,很难说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在相当程度上说,是由众多民族英雄用他们的赤胆忠心、大智大勇、热血忠魂铸就的。南宋末年蹈海殉国的民族英雄陆秀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他是在今建湖县建阳镇出生的,这是盐城人民的骄傲。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曾受到鲁迅高度评价的明末绍兴作家王思任的名言稍加修改,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盐城非藏污纳垢之地,乃报仇雪耻之乡。”再套用一下王先生的话,“盐阜非藏污纳垢之地,建湖乃报仇雪耻之乡”。(2010年12月)
- 上一篇文章: 我在建湖政协工作的回忆(陈金鹏)
- 下一篇文章: 阿英《敌后日记》之建湖六日日记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