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阿英《敌后日记》之建湖六日日记唐注

发布日期:2016/5/12 15:20:15  阅读:2394  【字体:
 

 

(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   星期二  

  晨三时半,乡人颇有起者,见吾室灯火,纷纷来集。余因所携参谋处路单,系水路里程,渡河以后,经苗家庄、李家墩、朱家墩、裴家舍、李家舍、阜家舍、王家舍、裴刘港口,到达苏家桥。今由旱路,乃不适用。遂与彼辈曾至苏家桥商榷,成一新路单。⑵

  四时,新伕子已至,唤小鬼起煮粥。

  园中南瓜已能采食,葵花亦成长,面日而开,色彩殊绚烂。

  二十分,从睡梦中唤诸儿起,天大明矣。

  于保长家得《新盐城报》一份,已发行至四十九期,油印,前所未见也。较之三分区之《斗争生活》、《江潮报》,四分区之《先进报》、《江海报》,内容形式均不如。⑶

  六时发,先于庄南渡河,沿河北行,三里,达华判庄。又四里,抵仓家桥。所携伕子自此不识前路,觅保长、甲长,均不得。后知有一新任乡长在附近,乃寻一民哨岗位引去,北行约一里,到达。

  在此得知建阳县署即在河对岸崔家庄。三区区公所亦在附近。余正预备往访县长骆明,而乡人来告,二旅有收粮员在此屋后数节田崔家舍,即将返旅部,因急率队前往。⑷

  既至,知其人已至东一里之何家墩,由留守者引吾人同去。

  晤见后,知彼实为四团中人,团部与旅部均离此十八里地。闻之大喜,乃随之行。先至陈祁庄,在庄后过河坝,二里,达裴刘庄。⑸

  河坝为兴化、建阳分界处,吾辈渡河,达建阳县界矣。⑹

  自礼佛寺至此,凡行十八里。

  十二时,继续自裴刘庄出发,经乔家湾,过苏家桥侧,至花园垛普德庵,因系急行,天又酷热,乃在庵小休,并煮水饮之。

  又四里,至河东寨,四团两引路同志,乃径返团部。吾侪则过桥北向二里,达东夏庄,二旅旅部即在此。⑺

  其时正三时,行又十数里矣。

  至参谋处,出师部函,访刘政委,云去出席七七纪念会,访张主任及文工团团长司徒扬亦均不遇,盖均在会场中。⑻

  盖今日为抗战六周年开始之一日,中日战争又进入新的一年矣。

  余访刘政委不遇,即请通讯员导余至陈宜郁处,彼以参谋处命,坚持不可;至此遍寻诸人不得,无已,乃导余去。至则不仅宜郁在,刘政委下午亦并未前往会场也。刘字培善。

  略经谈叙,当即由刘政委派人代为觅屋休息。

  在此得遇王旅长必成。⑼

  住处略定,司徒偕陈昌基来,据云彼下午亦在家中,实未外出。陈昌基实昨夜即已抵此。

  已而陈宜郁、刘政委,亦相继来谈,至晚饭时始去。

  今晚二旅全体举行七七会餐,余来如至三旅,甚奇巧也。晚饭后,以室中闷热,蚊多,污秽不堪居,乃复移床至广场中。数日来竟未得一完整睡眠,殊为焦虑,不知今日又将如何。

  吾真有畏夜如惧虎之感矣。

  乃因有风,又在河畔,眠甚酣适。

  顾一时,竟又雨,只得复迁入屋内。闷燥,辗转不得入眠。直至雨止,始复假芦席,挟单被,至河畔再宿。刚睡定,复又大雨。于是再归,然终竟无法再入睡矣。

  不知何日,始能得一酣畅睡眠也。

 

七月八日   星期三   

  东夏庄古老如六甲镇,惟商业繁荣不如之。街市所有,应用品店铺而已。市街滨河,成直线,长不及半里。⑽

  有老虎灶,故起身后即购水漱洗衣,烹茶。

  无棹(桌),就床草一函,交侦察员携回,证明到达延迟时日。

  已,宜郁来,漫谈许久,持日记册及《洪宣娇》去阅读。⑾

  司徒约往工作团,并借《海国英雄》、《杨娥传》、《北京人》去。⑿

  宜郁去后,遂往文工队,访司徒并副队长。

  午,应司徒约,饭于文工队。旋同赴河南沐浴,简陋远过于北新桥。继同访陈政治部主任,又值往司令部开会去,仍未遇。仅会见秘书同志。

  归途中,大雨一阵。

  晚饭后,王秘书代表陈主任来访,并约明日午饭。前从一旅调来之女同志亦来询问一旅近况,直谈至天色昏暗始去。

  室中无法安眠,仍宿河畔,已而又雨,乃移归,并燃蚊香去蚊。凡燃六枝,始得草草安睡,然无意中竟将小惠棉袍烧去。

  下半夜,在半睡眠中度过。

 

七月九日   星期四   

  夜,有情况,旋证实不确,遂未移。

  因夜中睡眠太少,至六时半始起,而宜郁已送日记册归。《洪宣娇》亦阅完,转至司徒扬处矣。

  晨饭后,乃去访刘政委及宜郁,决定为文工队讲话一次后,即行离此。对彼等留在此小住问题,并致谢意。

  于宜郁处见到新本《时代》数期,上海苏联领事馆所刊也。

  陈昌基今日随王旅长往军部,昨约其带信,竟因迟起不克写,只得托其先代口信,给予政治部诸友。因余应此间约,不能即日行也。

  往访司徒,彼以所作三幕剧《独立大队》原稿托看。归后,一气阅完,并以修改意见致之。

  旋即同至陈主任处午饭。

  饭后,阅司徒扬旧作《安中里》原稿,不数页即困乏入睡,未能竟。

  四时起,因今晚行军,不知移去庄子有无市面,赴集市购买若干应用品。

  归,先发行李上船,人则待饭后与部队同陆行。

  六时十分,发东夏庄,经葛家庄、计家庄至吴家舍渡河,至江家庄宿营。据云凡十五里,实则在二十里上也。此一地带所谓“里”,大抵不据丈量,信口言之而已。

  闻此处离陈祁舍仅六里而弱。

  吾等到达时,为八时四十五分。

  行李因舟运,十时始到达。

  此间有一小街道,余分配至一馒头肆中。而全庄屋宇甚少,未分配得屋者,竟在半数人以上,均露宿广场中。

  所以然者,以又有情况,遂变计移此暂住也。

  无广场可寻,只得闷卧室中,蚊扰成阵,挥之不去。而外面沟渠,又甚污浊,彻夜竟不得眠。

  提前赴军部之念,遂更炽矣。

 

七月十日   星期五  

  晨间即燥热,较之过去数日乃更甚。

  因思急离此,遂往晤司徒扬,提前于上午为文工队作报告。

  得《新野》首二期,合昨在东夏庄买茶叶时所得包纸一期,又益三份矣。⒀

  致函刘政委,告拟下午行意。政委当与宜郁同来,坚留明日行。

  至九时,司徒来,遂与宜郁同往镇上一宗祠,为文工队作报告,漫谈连队艺术工作,凡近二小时,热汗浸背矣。⒁

  午,应刘政委、陈宜郁约,至彼等处午饭。

  漫谈至二时后始归,记前两日日记。

  陡感倦乏,遂小眠,至四时,起沐浴。

  宜郁又来,为布置各事。当以《列宁家书集》、《苏联历史讲话》二书,留予阅读,因此间书籍极为缺乏,而彼甚为勤读也。⒂

  司徒为觅得一宿处,因系文工队队员让出,辞谢之。

  因明日行,将所剩面粉19斤,交付肆中,请其做饼,作途中干粮。

  饭后,在河滨寻得一小广场,甚佳,乃移榻彼处。

  就寝后,雨又一阵,旋止,始得安眠。

 

七月十一日   星期六  

  六时起,料理一切,准备上船。

  宜郁、司徒先后来,还《洪宣娇》、《杨娥传》,宜郁并托至军部时,代为照料其表妹陈淑宜,最近方自上海来者。

  各事料理完竣,遂与宜郁至陈主任处辞行,与司徒告别,往谢刘政委,司徒与政委送至河畔,至船开后始去。

  宜郁为布置一切,亦至此时始去,数日来,累彼甚矣。

  二旅文工队一女同志,随行往军部。

  此行携侦察员二人,便于行动也。

  八时发后,即发现船漏甚剧,故既出口,乃另觅一船易之。经张舵口,行十数里,于十一时半,抵达东夏庄。

  船上生涯,完全在睡眠中度过。

  在东夏庄造饭,换船。

  下午二时二十分,船再启行,至四时半,抵达八字桥。

  自此向北,即为建阳城,水路土匪甚多,时有抢劫、战斗。陆行较安,然亦极复杂,盖在城周围十数里间,有鬼子伪军据点,有顽固派住扎地带,有土匪、散军,路不易行也。

  此完全一三角地带,俗称“共和国”,共产党、和平军、国民党之总代名词也。大抵清晨为伪军活动时期,中午则顽固派时有活动,四时以后则为新四军活动时期矣。唯恐其埋伏,故虽四时后行动,仍不能不戒备、小心。⒃

  余等因仅携侦察员,遂决陆行,改雇挑夫。

  自此经金家庄、沈家圈子(此庄庄屋完全构成一对心约二里之圆圈),走马扬长沟(一长形庄屋),达建阳城。

  穿过全城时,实行武装戒备,急行,因街衢中最复杂,也最成问题也。

  所谓城,其大小不过如北新桥而已,并无城垣。

  在极紧张状态中,安然度过全城,时已七时矣。

  出街头二里,渡河,在野人家小休,烹水饮,换伕;再行五、六里,经江家舍、华家庄,至达前中舍,渡河,宿营。⒄

  陆行约当十五里强,急行最累。

  时已九点,乃急炊饭食之。

  宇屋地基高,卧穿堂间,风极大,彻夜无蚊为扰,睡始得酣。

  夜间,由自卫队为侦察、放哨……

 

七月十二日   星期日  

  晨,四时即起。

  八时,易舟再发。结齐家舍、陆家墩、江王庄,顺风扬帆,于十二时半抵达朦胧,又称永兴集。自此入阜宁界。⒅

  集为此一带重要市场,经敌机轰炸,屋宇毁圮者极多。颓垣断墙,亦当不知何处而来之难民,塞挤满满。

  市场以米为大宗,西瓜、碧桃亦充塞市间。

  在此午饭,并候侦察员至浴室沐浴,至四时始易舟进发。

  扬帆行十五里,舟小风顺,至七时,即达硕家集。

  此亦一较繁荣之小市镇,洋货价格皆较以前各地为贱,藕鱼之类,当街售者极多,其长约半里。

  镇长介余等宿一学校,舍半毁圮,乃改移一地主家宿。

  蚊仍为扰,晚饭后,乃宿门口穿堂间。

  

  【唐注】

⑴本段起先选自《阿英散文选》,钱小云、吴泰昌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201010月,我在盐城市图书馆寻找阿英《盐阜民族英雄传》时读到此书,遂花了1个小时将阿英在建湖这几日的日记再摘抄下来。后发现此日记版本多有不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敌后日记》最接近真本,无随意径改之处,遂改录此书。近日,收拾家中旧书,竟发现我199041日在合德新华书店购有此种版本的《敌后日记》,真真让人哑然。此篇即摘自该书所载之《庙湾纪程》。

  《敌后日记》前有小序,其中开头云:“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泰州前来军部,于地区侧经泰兴、如西、南通、东台、兴化、盐城、建阳,始抵阜宁,凡经九县,并于黄海中舟行十日。”

  阿英(19001977),安徽芜湖人。原名钱德富,又名钱杏邨(村)、钱德赋,笔名钱谦吾、魏如晦、张若英、阮无名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从芜湖逃亡到武汉后又到上海,长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曾任《救亡日报》编委、《文献》杂志主编。1941年去苏中、苏北参加新四军革命文艺工作,并参与宣传、统战工作的领导。1946 年任中共华东局文委书记,后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文委书记,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一生著述丰富,涉及文学、文艺理论、文艺批评、戏剧、电影文学史、美术史等多方面,又重视俗文学及曲艺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在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时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改造传统淮剧,建设新淮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抗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依据有限资料编写《盐阜民族英雄传》。

  ⑵参谋处,指新四军11旅参谋处。路单,即常说的路条,是进入根据地的凭条。从这里记录的来看,上面不但标明持路单人的身份,途经地点,还标明是水路还是陆路,以及停留时间,如果有变化,还必须经过当地民主政权组织更换新的路单。

  ⑶阿英是著名的书刊收藏家,在那样紧张的战争岁月里,他也没有忘记这项工作。《新盐城报》,1998年版《盐城市志》载有《新盐城》,系中共盐城县委机关报,但似乎与这里所说的不是一种报纸。一个是《新盐城》,一个是《新盐城报》,名称不同;再者据《盐城市志》,《新盐城》创刊于民国31年(1942)冬,可见阿英在1942年夏天看到《新盐城报》的第49期,当是另一种报刊。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盐城市志》把时间记错了。不过从阿英拿这份报纸和三分区、四分区的报纸比较来看,似乎说明这份报纸应该是分区一级的,而不是低一级的县委机关报。《盐城市志》上提到盐阜区委的机关报《盐阜报》创刊于194211日,时间上倒是像,但阿英是不可能把报纸的名字记错的。此事还有待专家考证。

  ⑷建阳县,即今之建湖县。1941年民主政权创立建阳县,因与福建省建阳县同名,1951年改为建湖县。河对岸,这里的河当是指的南盐河。今天南盐河的河南属盐城县(今盐都区),河北为建湖县沿河镇。崔家庄,据文意当在今建湖县沿河镇境内。1994年版《建湖县志·建置区划》只记述到1944年以后县政府曾移驻过沿河镇马沿庄一带,另外曾设西南行署在今颜单镇西虹桥。及下文云见县长骆明,当为盐城县署之误。三区,当指新盐城县三区。骆明,当时为民主政权盐城县县长,广西灵川人。

  ⑸四团,新四军24团。裴刘庄,今建湖县芦沟镇裴刘居委会。《阿英散文选》作丕刘庄。

  ⑹此当指今盐河。

  ⑺东夏庄,今建湖县沿河镇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建湖县南20里。2旅,新四军12旅,《建湖县志·军事》驻军一节,只记载八路军5纵、新四军3师在建湖设防和开展反扫荡斗争。《盐城市志·军事》“新四军第一师”条记云:“民国30年(19412月,新四军一师二旅(即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参加泰州战斗后北上,旅部驻刘庄。其四团、五团、六团,流动在台北县北部今大丰县地区及盐城南部一带。”亦未言其进入盐城西部今建湖县一带活动。然据阿英所记,1942年新四军12旅曾驻扎在本县,旅部在东夏庄。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阿英所记无误。1师师长兼政委就是赫赫有名的粟裕大将,12旅旅长王必成是我军著名的冷面王老虎。

  ⑻刘政委,新四军12旅政委刘培善。七七纪念会,为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所举行的集会。司徒扬,1939年随上海慰问团进入苏北抗日根据地,先在12旅任文工团团长。据《钟期光回忆录》、《决战南京》等介绍,19451015日,新四军奉命北撤,时任新四军4纵政委的韦一平,率领司政机关、苏南二地委干部,乘坐“江安轮”渡江,因轮船超载,在泰兴天生港沉没,韦一平和船上800多人全部遇难,当时任四纵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的司徒扬也在其中,后来与同时遇难的战友们一起,被安葬在扬州平山堂烈士陵园。《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抗战史话》中记作司徒阳,1940年曾受命赴上海邀请著名诗人许幸之参加苏北抗战。

  ⑼王必成,时任新四军12旅旅长。

⑽六甲镇,在南通境内,阿英69日曾住于此地,并谓其商业甚为繁荣。

  ⑾陈宜郁,曾与阿英等人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共同编辑《文献》月刊,后进入苏北抗日根据地。《洪宣娇》,阿英创作的话剧,塑造了太平天国女首领洪宣娇的英雄形象,发表在《海滨日报》创刊号上,署名魏如晦。

      ⑿《海国英雄》(即《海国英雄——郑成功》)、《杨娥传》,均为阿英创作的叙述南明历史的话剧。《北京人》为曹禺创作的话剧。

      ⒀益,增加。

      ⒁镇上一宗祠,待考。

      ⒂《列宁家书集》,徐懋庸译,生活书店1937年出版。《苏联历史讲话》,张忠实译,生活书店1939年出版。

      ⒃建阳城,当指今建湖县建阳镇,在湖垛镇(今近湖镇,建湖县城)西约10华里。和平军,“和平建国军”简称,是抗日战争期间汪伪军的统称。19403月汉奸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后,将国民党降日部队改编而成,主要分布于江浙皖豫鲁等地日占区,在建阳镇东不到10里的湖垛镇、西北不到15里的硕集镇有日伪据点。1942年夏天,驻扎在湖垛镇的当是伪苏北行营营直属总队胡冠军部约有1000人。顽固派,指抗日战争期间不愿真心与共产党共同抗日的国民党军队,据《建湖县志》,1939年后,国民革命军第89军(军长先为韩德勤,后为李守维)之常备第2旅(旅长吴漱泉,后投靠日伪)约1000人,分驻湖垛、肖庄、沙庄一带,后被新四军1师赶往荡西。新四军,1942年前后常在建湖境内设防的主要是新四军37旅(旅长彭明治)21团(团长王良太)。

      ⒄走马扬长沟,当作走马晏荡沟。北新桥,又作北兴桥,南通海滨一集镇,阿英66曾宿营此地。江家舍,当为姜家舍之误,在今建湖县建阳镇顾杨村境内。花家庄,即花家舍,与前中舍均在今建湖县建阳镇赵墩村境内。

      ⒅齐家舍,当为祁家舍之误;江王庄,当为蒋王庄之误。两地与陆家墩均在今建湖县高作镇境内。朦胧,朦胧镇,位于建湖县城西北约30华里。

      ⒆硕集,硕集镇,位于建湖县城西北约45华里。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