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串场河初潮

发布日期:2016/10/1 11:04:55  阅读:2774  【字体:
 

日军1938年入侵盐阜后烧杀、抢掠、奸淫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串场河儿女的无比仇恨,无论是国民党官兵、民团组织还是普通民众,都投入到抗击日寇的斗争中,写下了壮丽篇章。

 

4月中旬,日军沿通榆路北犯盐城,首先对草堰、白驹一带发起进攻。国民党守军奋起阻击,候其进入有效射程后,小炮、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先后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敌军改变战术从中间突破,守军未能组织有效反击,阵地失守。敌北犯至大团河,又遭到国民党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六七四团的阻击,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六七四团一个连的官兵全部阵亡。敌占领盐城南之重镇伍佑,下午进犯盐城。

 

426,日军继飞机轰炸上冈之后,集结了两个中队的兵力,沿通榆公路经新兴场北犯上冈。上冈保商会队长仇奎胜带领三十多名保商队员,提前埋伏于上冈镇南六七里处的徐家河,阻击敌人。

 

下午三时许,这队鬼子兵排成两纵列,目空一切地向前推进。保商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希望早一点消灭眼前的敌人。仇队长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用手示意队员不用着急,待敌人进入最佳射程再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队员们企盼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只听仇队长一声令下:“打!狠狠地打!”顿时“叭叭叭”几十发仇恨的子弹射入了敌群。原来神气十足的鬼子,顿时乱着一团,接着便倒下了一大片,有的再也没有爬起来。一个队长模样的鬼子拔出指挥刀,嚎叫着向前一指,其余的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潮水样蜂拥而来。保商团队员们尽管有河堤作掩护,仅凭几十条土枪,根本挡不住敌人。日军使用的武器精良,还有连发的轻重机枪,民团的火力很快被压住了,并不顾一切地冲过来。仇奎胜看到弟兄们伤亡过半,为保存实力,自己一面开枪掩护,一面命令可撤的队员撤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双方均有不小伤亡,仇奎胜队长在战斗中以身殉国。

 

5月的一天,有两艘日军汽艇从陈家洋出发,沿廖家沟向西南上冈方向前进。住上冈的国民党江苏省常备二旅左飞团部官兵,立即从上冈赶往大缺口潜伏阻击。他们利用河西岸的民房和堤边稠密高深的苇柴作掩护,待敌艇靠近时,出其不意地进行射击,打得敌艇多处中弹进水,日军不敢恋战,只好调头撤回陈家洋。此战毙伤日军30余人,成功地阻止了日军向上冈的进犯。

 

二旅官兵返回上冈时,上冈市民纷纷前来迎接,并杀猪宰羊慰问官兵,谱写了一曲军民共庆胜利的凯歌。市民还主动集资,在上冈东河头的小河东北旷地上,建造了一座二旅阵亡将士陵墓,称为“二旅坟”,每年清明节,上冈群众前去祭扫。

 

事隔几日,占据上冈的日军继续派小股队伍沿通榆公路北犯,在上冈至草堰口之间的杨家巷路段休息。当地民团首领皋学鸿探知这一情报后,带民团队员十数人乘机偷袭。日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手足无措,慌忙应战,胡乱地空放了几枪而已。最后撂下五具尸体、一挺机枪和一匹战马,仓皇而逃。皋学鸿的父兄是草堰口范坝一带的土匪头子,本人曾在国民党军队和伪军陈浩天手下当过团长,回乡后随父兄为匪。父兄死后,他即掌控留下的土匪队伍,在地方作恶,名声不算好。后在中共党员干部陈克天、杨以希的帮助、启发下参加了抗日,被收编为民团武装,改名叫“第十四区自卫中队”,走上了革命道路。

 

此后,日军一○一师团3000余人北犯阜宁,经过草堰口以北的沟安墩,又遭遇了一场激烈战斗,这是国民党韩德勤部队在这里组织的一次较大规模的阻击战。沟安墩位于通榆公路草堰口与阜宁城之间,是阜宁城的南大门。这次阻击,韩德勤部投入了4个团的兵力,它们是:国民党八十九军三十三师旅长曹滂率领的七○一团、一九四团和一九八团第一营计3000余人,从正面阻击敌人;江苏省税警团在沟安墩东十余里的海河镇组织防御;五十七军一部一一一师在师长常恩多率领下,于沟安墩西朦胧一带配合作战,三路军形成鼎足之势,摆开20多公里的阻击战场。

 

428,日军的前哨部队得意洋洋地向沟安墩方向推进,行至镇南5公里处的龙王庙时,遭到国民党军三十三师的阻击,不能前进一步。后续的日军迅速地扑上来,加大火力压制,加快进攻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三十三师只好撤至沟安墩南的渔深河北岸,烧毁了景云桥,切断交通,在河北岸伺机阻击敌人,并开挖了3里长的战壕,作固守沟安墩的准备。

 

29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向守军发起猛攻,守军英勇还击,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经过两天激战,日军始终未能突破防线。狡猾的敌人遂改变战术,以一部正面佯攻,另一部向东迂回,经海河绕过福星庄,转到沟安墩北面,对守军实施南北夹攻,三十三师部队处在腹背受敌的困境中。国民党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部队从镇西侧杀出来,将日军截为数段,两军短兵相接,展开了3里长的肉搏战场,一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战斗异常激烈。国军将士表现出了英勇杀敌的豪气和胆略。经数小时激战,终因三十三师正面力量单薄,税警团部队未能全力配合,加上指挥失当,只好退守朦胧一线,致使沟安墩沦入敌手。激战三天三夜,双方损失均很惨重。接到情报的后续日军又不断增援,国民党军实难坚持,只得撤离。此役打死打伤日军1000余人,是日军进入盐阜地区遭国民党军打击最惨重、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

 

国民党军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师长叫常恩多,在沟安墩防卫战失败后,又率部进行了唐城狙击战、炮轰三元宫、小殷舍大决战,还支援了此后北沙人民的自卫战。

 

同年冬,周恩来秘密指示常恩多:“要争取有利时机,帮助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久,经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常恩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得知五十七军军长缪澂流暗中与日寇订立互不侵犯、共同防共反共的投降协定后,他义愤填膺,遂于1022日夜发动反投降活动,挫败缪澂流投敌阴谋,并拟发电文向全国通告他“忠心爱国,杀敌锄奸,团结抗战,打回老家”的主张。

 

19411月,常恩多身患重病,仍密切注视国际、国内抗战形势的变化,他对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极为愤恨,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有一天,我一定要跟这群混蛋算账!”同时写下这样的诗句:

 

深思既往事,阵阵痛心酸。

谁知征夫意,共整旧山河。

 

他下定决心,要带领自己的队伍走向光明。194283日,生命垂危的常恩多将军在爱国将领协助下宣布起义,将一一一师3000多人顺利地带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投入党和人民的怀抱。次日,常恩多将军病逝。

 

日军占领沟安墩后,一路北犯阜宁城,阜城守军与之激战三天,终被日军从东南方攻破。具有光荣抗倭传统的阜城人民绝不屈服,没日没夜地袭扰敌人,日军粮草无法筹集,等于被阜城军民禁锢起来,不敢出城一步,不得不在630日从阜宁城撤离。

 

531,侵驻上冈日军动用汽艇和掠来的20余艘民船,分水陆两路沿北沿河进犯西部重镇湖垛(今属建湖县县城)。

 

前一天,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常恩多部的一个营,在湖垛镇北神台一带布防,派出7名战士到东北方向的沿河口设哨,警戒上冈来犯之敌。他们还组织当地民工在北沿河与东塘河交汇处之东侧打下两排木桩,并以铁链、铁丝缠绕加以固定,作为拦河工事,在河西岸构筑起防护掩体,架起机枪。上午10时左右,西犯的敌艇驶抵沿河口,立即遭到西岸守军的射击,汽艇、木船受阻于空旷的河面上,前进不能,后退不得。一部分敌人只好弃船登岸,爬上南北两岸群众的房顶上架起机枪还击,企图借助机枪的火力,为拆除河上的木坝赢得时间。但河中的木桩均没在水下,且以铁链铁丝缠绕,根本无法拆除。而房顶上的日军只能伏于房顶的南北两侧,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因此西岸的守军看得明明白白,只要日军一登上屋脊就被击中,从房顶滚落下来。中午时分,有一艘敌艇突然挤开木桩,冲向西岸,西岸守军集中全部火力向其射击,毙伤敌军多人,敌艇只得退回。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日军始终无法逾越木坝屏障,只好撤回上冈,沿途纵火焚烧民房泄愤。这一次战斗,击毙日军17人,击伤2人,常部只二人牺牲。次日,湖垛镇各界隆重集会公祭李孝先、尚凤义二位烈士,盐城县长章骏恭读祭文,第六行政区保安司令杨庚致悼词。

 

514,住上冈日军到上冈通榆公路东侧周家灶一带扫荡,一进村便有两个鬼子嚷着找“花姑娘”。驻地群众周四、周五兄弟气愤不过,夺过刺刀戳死一个鬼子,另一个也被众人捆绑起来,投入柴沟里淹死。

 

5236个日军骑着自行车从上冈西大桥下乡,在沙汪头一带找“花姑娘”。当一个鬼子拽着一个女孩欲施兽行时,庄上殷、王两大姓的群众怒火中烧,将鬼子拉住,一位姓王的大叔举起手中锤草用的木榔头,向这个畜牲的后脑勺砸去,那家伙哼了声就倒下了。众人接着又一阵拳击脚踹,直到完全断气才住手。

 

一部分人打这个,另一部分人吆喝起来:“打鬼子啊!打鬼子啊!”两个庄子的群众全部行动起来了,手执铁叉、木棍、榔头、锄头,将另几个鬼子围了起来,一顿痛打,当场又打死两个,其余三个各自逃命去了。

 

193861,住阜宁城的日军70余人,沿川里河经大戴庄、唐城、史庄向北沙进犯,企图增设北沙据点,控制通榆公路,沟通与淮海联系。北沙及附近村庄的自卫队、小刀会等民间组织和数千群众,自发地拿起土枪、土炮、叉耙、扫帚、木棍、铁锹等,汇集于北沙周围,准备随时抗击日军。北沙乡乡董孟志才挺身而出,站到群众面前说:“乡亲们!现在国难当头,我就是队长,今天要带领大家和小鬼子干个你死我活!我们北沙人民的土地决不能让日本鬼子任意践踏,北沙人民不可侮!”他集中众人于南线大西、马厂一带击敌;北线由北沙乡乡长戴茂堂任队长,组织40余人,选择有利地形迎击日军。日军窜至马厂时,只听螺号吹响,喊杀声四起,枪声齐鸣,日军如惊弓之鸟,到处藏匿,不敢妄动。下午,阜城100多鬼子前来增援,中途遭到通黄乡自卫队的伏击,附近的自卫队、小刀会员纷纷赶来相助。双方相持到下午3时多,增援日军被迫回窜,遗下日军小队长尸体一具。622,经乡绅请求,国民党军一一一师袁良连携大炮一门前来助战,阜宁县八区公安分局局长郭铁钢、周门裘锡礼、涟水县沙登华、王文焕各率部参战,不断用土炮向北沙的日军袭击,迫使日军龟缩到北沙东园的七户民房内待援。

 

63,驻阜城日军援兵300余人,在轻重机枪掩护下,用骑兵开道,冲进北沙,烧毁民房1000余间,杀死无辜群众19人。沿途自卫队及群众不断抗击,三天之内,就击毙击伤日军20余人,地方武装也牺牲10多人。

 

端午节前后,三个鬼子带着十多个伪军到白沙小岗村扫荡,抓住农民吉玉锦、李仁宽,要他们交出村里谁是抗日的,两人就是不说,被鬼子用刺刀戳死。小岗村48个小刀会成员在头领汤文护的带领下,赶来同鬼子、伪军恶战一场,斗杀伪军数人。

 

1939年清明节那天,驻响水口日军为配合由阜宁北犯的日军,从响水口出发,沿通榆路南下,侵占小尖、三套、东坎,企图建立通榆公路封锁线。为了打破日军企图,响水口废黄河沿线民众自发地组织起“联庄会”进行自卫。在“联庄会”基础上,大通口、顾庄、陆集、何沟一带群众还组织了小刀会,增强自卫力量。

 

小刀会的总头目叫祁师鼎,绰号“祁五牛”。此人六十开外年纪,不善言谈,整天闷声不响。他眼看鬼子在沿公路的大小村镇胡作非为、奸淫抢掠,心情十分沉重,因此下决心要严惩这些十恶不赦的侵略者。他一面组织会员日夜操练杀敌本领,一面带领几个心腹侦察敌情。经多日了解,祁师鼎决定先打三套驻扎的百余名日军。谷雨前一天,祁师鼎带着长子祁洪昌、会友张立堂,通知大通口、顾庄、戴庄、杨回、张集、何沟等各堂会,做好攻打三套日军的准备。

 

第二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一队队身背步枪,手提大刀,肩扛红缨枪的小刀会会员,汇集在王茂顺家门前的打谷场上。祁师鼎身背步枪,手握带红缨的大砍刀,大步走到队伍的前面,威武地对大家说:“会友同胞们,现在日本鬼子闯进了我们家乡,奸淫妇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依我看,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先把三套的据点打掉,消灭这伙强盗,我们才有安稳日子过!今天东坎的曹凤庭祖师爷来我家,约定在今天夜里,亲自率领会众打东坎,要我们这一带呼应打三套。请大家都在左膀上系一条白毛巾或白布带作为标记,我要与弟兄们一起战斗到底,哪怕是鱼死网破,我们要誓与三套共存亡!现在,向三套出发!”

 

他将队伍分成左、中、右三队:左路由会友何广大率领,右路由祁洪昌率领,他自统中路,每路200余人,浩浩荡荡地向三套进发。当队伍行进到二套时,天空下起了濛濛细雨。凌晨两点多钟,队伍经过三套据点外围的龚庄据点,雨停了,但雾气很重,整个龚庄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会员们屏声息气,匍匐前进,慢慢接近龚庄据点。龚庄日军据点是一个暗堡,一个哨兵在暗堡前打着哈欠,伸了个懒腰,转身龟缩进暗堡里。三支队伍这时均已进入到暗堡附近,只见祁师鼎纵身跳到一棵大洋槐树上,大呼一声:“弟兄们,杀鬼子的时刻到了!”刹时牛角号声四起,枪声、喊杀声震动大地。毫无准备的日军听到响声,有的摸衣服,有的找枪装子弹,乱成一团。会友张立堂发现几个鬼子从暗堡中冲出来,他闪身隐蔽到一处断墙后,举机枪向敌人拼命扫射,迅速撂倒了几个鬼子。又举起大砍刀,手起刀落,砍翻了两个,并从敌人手中夺过一支歪把子机枪。正要举枪继续射击时,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洋槐树上的祁师鼎咬着牙骑在树杈上高喊:“冲啊!杀啊!”日军知道他是头头,几挺机枪同时向他扫射。祁师鼎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祁五爷阵亡了!”消息迅速在会友们中传开,更加激起了小刀会员报仇杀敌的决心,“冲啊……,杀啊……”的呐喊声,在龚庄上空回荡。

 

祁洪昌的右路军听到中路军的号角,迅速率众赶到暗堡处,把暗堡包围了起来。会友陈宣道枪举弹发,打倒了一名日军。陈宣道、陈宣高和祁洪昌用两枝步枪、一枝短枪,死死封住暗堡出口,并不停地向暗堡里射击。暗堡中的日军出不来,虽有精良武器,也发挥不了作用,成了瓮中之鳖。有人高喊:“用火烧!”会友中有人脱下身上的衣服引火,抱来了大捆柴草,点上火就往暗堡出口内塞,暗堡中的敌人个个被呛得咳喘不止,透不过气来,堡内的木料杂物也被引燃了,鬼子被烧得鬼哭狼嚎,几乎全军覆没。

 

战斗中,小刀会成员祁师鼎,张镗、陈宣道、陈明珍、李庭祥、祁长顺、单体礼、解士华、杨树保等人捐躯沙场,夏文英、顾长礼等血染敌巢,值得人民永远怀念!因龚庄战斗时间耽搁较长,加之祁师鼎阵亡,小刀会队伍未能乘胜直捣三灶,东坎的会友也未能完全重创驻东坎的日军。这次战斗,虽未能实现祁师鼎夺回三套的愿望,但打掉了三套、东坎等据点日军的锐气。第三天拂晓,三套据点的日军仓皇地撤逃了。

 

小刀会这个民间组织,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在抵抗外敌入侵、捍疆御土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日寇的威风,值得人民赞扬。

 

此外,1939年春,国民党三十三师九十七旅一九三团在阜城西南布防,派第一营驻防凤谷村,以对付涟水之敌;第二营随团部驻防杨家集,为东沟、凤谷的接应。日军因感受游击部队之威胁,调集灌云、涟水、阜宁三地700余人,企图一举围歼凤谷、东沟、杨集之国军游击部队,然后扫荡涟、阜,以巩固阜宁一带的占领区。5月初,日军分两路对一九三团实施袭击;西一路200余人,由涟水东进,52日到达南朱集;4日先头部队抵达童营镇小口一带。东一路则从阜宁西进,52日到达陈集,在板湖、东沟一带集结。

 

一九三团驻东沟的三营营长陈仁锵命令部下加强警戒,自己却于4日晚与小老婆黄大小姐,在周姓小楼上高枕无忧地进入梦乡。狡猾的日军5日晨直扑东沟西北之顾家园,担任警戒的八连措手不及,仓皇抵抗一阵即向东沟溃退,陈仁锵和小老婆也夹在跑反的人群中,东沟陷入敌手。敌人在镇上四处纵火,烧毁民房无数。

 

三营九连一排官兵在杨广山排长带领下,誓为东沟被杀害的父老乡亲报仇,请命出征。临行前,杨排长与全排战士“歃血为盟”。

 

59,杨排长率部从益林迂回至东沟,在南圩门发现一队正在整队的日军,估计是准备撤退。杨排长决定“吃”其尾队,他选择了有利地形埋伏下来。战士眼看着大队敌人撤走,心里像着了火,恨不能冲上去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杨排长沉着果断,坚决不让战士轻率行动。当日军大队过去后,杨排长立刻命令:“吃掉尾队!”第一排枪打过去,几个鬼子应声倒了下去,其余敌人立刻卧倒还击。同时分出一批从海陵河过靖海桥,穿插到杨排的背后,对杨部形成夹击之势。两面之敌有100余人,为杨排官兵的三倍多。杨排长不畏强敌,奋不顾身,率部顽强反击,最后与敌展开肉搏,杀死日军50多人、战马10余匹。终因寡不敌众,全排37人全部壮烈牺牲,仅有一名未参战的炊事员幸存。

 

战斗结束后,日军竟用刺刀乱戳杨广山排长的尸体,充分暴露了豺狼本性!

 

下午,三营官兵清理战场,将杨排长及战友们的遗体全部用白布缠裹起来,抬到海陵河东岸太平庵,发动当地群众献出寿棺盛殓牺牲官兵,无棺可献的则献出木料、门板,给烈士们厚葬。77日,一九三团官兵1000多人在太平庵为死难的杨排长和全排烈士举行了安葬仪式!

 

串场儿女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事迹,可歌可泣,数不胜数。以上所述,仅是初期一鳞半爪的斗争情况。

 

当其时,苏北地区的国民党兵力有国防军第八十九军,辖三十三师、一一七师,军长韩德勤兼三十三师师长,副军长李守维兼一一七师师长。三十三师辖九十七、九十九两个旅;一一七师辖三四九、三五一两个旅。国防军第五十七军辖一一一师、一一二师,军长缪澂流,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加上驻苏北的江苏税警团和省、县保安团队。盐城驻军有三十三师一九八团、一一七师七〇一团;东台为三十三师一九四团;阜宁等地为驻军五十七军某部和税警团一个团。另有盐城、阜宁两县的县属游击大队,总兵力达五六万人。这么多的兵力,如果能够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完全可以以优势的兵力抵挡日寇对盐阜的进犯,至少可以制止或击垮敌人大大小小的进攻和扫荡。可惜的是没有一个能统领全局的指挥中心,以致在军事上一盘散沙!尽管如此,当时国民党军队中仍有许多官兵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悬于一线之时挺身而出,不惜抛头洒血,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录自《串场涛声》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