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中二分区委《人民报》印刷厂旧址(谢鹏九 谢红光)
恒济镇建河村境内有一处旧址,是建湖县人民政府、盐城市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建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苏中二分区委主办的《人民报》印刷厂旧址。
1944年春,中共苏中二分区委决定筹建印刷厂,出版发行《人民报》。开始,厂址选定在扬州广洋湖东南临泽地区的柳堡乡郑家垛。1944年6月12日第一张铅印的《人民报》在那里印刷发行。
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办印刷厂,出版发行红色报刊,宣传抗日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加之日伪顽的骚扰和破坏,印刷厂被迫于当年冬季转移到苏中五分区吉济乡谢家庄,也就是现在的恒济镇建河村。
谢家庄,地处射阳湖畔,庄前芦荡广袤,水路交通便利。庄上有谢家祠堂和古龙王庙,便于隐蔽活动。1944年12月4日(农历10月19日),印刷厂的运输船一大早就停靠在谢家庄东大码头上,村里派了几个民兵帮助搬运材料,放置在谢家庄祠堂内。《人民报》印刷厂,就在这名不见经传的芦荡小村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洗礼。
《人民报》及印刷厂原有工作人员60多人,转移到谢家庄时只剩21人,多数同志是因为抗战需要,被派到前线作战了。这时《人民报》社社长由蔡修本担任,编辑部由邓卫林、姚丸、李晓辉、朱纯等人组成。印刷厂由陈辉担任厂长,严明担任副厂长,王秋任会计。
在游击办报、隐蔽办报、艰苦办报的岁月里,《人民报》的工作人员与谢家庄的老百姓结下了办报抗日的战斗情缘。为了保卫印刷厂的安全,村里的民兵同报社纠察队员一道站岗放哨,村里的儿童团白天轮流到村口瞭望,一旦发现情况异常,父老乡亲就立刻帮助报社转移,形势危急时人们就把机器搬上木船,撑到芦苇荡里印报。报社有困难,村民们主动捐出自家的钱财物,帮助渡过难关。村妇联会员谢晋懿、谢晋玉两位姑娘热心帮助报社做军鞋,印刷厂厂长陈辉还与村上的姑娘谢晋白结成了“战地鸳鸯”。报社的生活给养,是村干部极为关心的大事。有一次,盘踞在西射阳的日军下乡“清剿”,把谢家庄村头、河口封堵得水泄不通。躲避在芦苇深处邵家墩的20多名新四军,已坚持了一个多星期 ,生活给养和报纸印刷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村长谢立祥、共产党员张顺成秘密带领 10多名进步青年,组织一批干粮食品和印刷材料,佯装下荡割柴干活蒙蔽敌人 ,将物品用小船悄悄地送到荡里去,才使报社同志摆脱困境。就这样,兵民同心战斗,共同出版发行《人民报》,胜利地度过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清剿”。
在抗日战争中,兵民同办《人民报》,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把每一份报纸都能秘密、平安、及时地印出来并送出去。时任盐城县第10区吉济乡五中队民兵的俞万九、谢林千、张文扣、谢晋千4人,主动参与《人民报》传送工作,他们4人作了具体分工,俞万九、谢林千2人帮助《人民报》运送印刷有关物资和报纸。张文扣和谢晋千2人义务承担站岗巡逻任务。由于敌人封锁严密,环境十分恶劣,他们都是夜间行动,每次两人同划一条小船,先把报纸打成捆藏在稻草或柴草之中,送往荡南宝应县鲁垛乡的陶家林分发处,再由那里分往各地。
(本文主要参考谢红光主编、2012年12月印刷的《建河村志》一书。)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 上一篇文章: 树海大队旧址(王勤)
- 下一篇文章: 盐城县中学生夏令营旧址(朱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