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寻找阿凡提们的子孙(施建石)

发布日期:2013/11/6 16:41:58  阅读:3218  【字体:
 

     

提起新疆,就想到阿凡提;行走在新疆,常听说阿凡提。阿凡提那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那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富有特色的笑声,天山南北至今到处洋溢。

 

如同本不知“维吾尔”先前被称 “畏兀儿”等,以前我一直以为阿凡提是个人名,这次到新疆才知“阿凡提”的意思是“老师、有知识的人”,是个尊称而非名字。他的名字叫纳斯尔丁。出于对他的敬重,大家又称他为霍加·纳斯尔丁·阿凡提。而且,各地说法上又同中有异:土耳其人称他为“纳斯尔丁·霍加”,也有称“霍加·纳斯尔丁”的;高加索、伊朗一带称他为“毛拉·纳斯尔丁”;中国新疆、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称他为“纳斯尔丁·阿凡提”。“毛拉”(Mawla)一词是阿拉伯的音译,原意为“保护者”“主人”,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霍加”(Hoja)和“阿凡提”(Apandi,又译“阿方提”)都来源于突厥语,前者意为“老师”“导师”,是对有知识、学识渊博人的尊称;后者意为“先生”“老师”,一般也指有学识的人,是对男人的一般称呼。在我国,广大汉族读者习惯称他为“阿凡提”,其实是不准确不完整的。

 

当然,纳斯尔丁·阿凡提究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流传于民间的虚构人物,众说纷纭。史学家们经过数百年来的研究考证,他的生卒年月虽不可考,可所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十一到十四世纪——这一点是一致的。他的活动地区有大概范围,但“国籍”至今仍不十分明确:维吾尔族人说他十二世纪出生在中国新疆的喀什;乌兹别克人说他出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那儿有一座他的雕塑,形象是倒骑毛驴的中年男子;阿拉伯人说他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土耳其人则说他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阿克谢海尔城,还说那里有他的陵墓,墓碑上写着:“纳斯尔丁·霍加,土耳其人,生于一二○八年,卒于一二八四年。是伊斯兰教学者,当过教师,做过清真寺主持公众礼拜的领拜人。他是一个十分善于雄辩、善于讲故事、善于讲笑话的人。” 土耳其著名作家和诗人拉米依(lamii)(出生年月不详,卒于15311532年间),早在十六世纪就把纳斯尔丁·阿凡提的笑话记录下来,编辑成《趣闻》一书出版。

 

且不考究他到底是哪儿人,反正在人民心目中,大智若愚、才辩超群的阿凡提是智慧和欢乐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脸的人就会展开笑颜。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机的商人、受贿的法官、伪善的毛拉们逞威作福的万恶的社会……一句话,阿凡提嘲笑那些假仁假义的人,这些人在自己为了欺骗而制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护下,吸干了穷人的血。

 

与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诗一样,阿凡提的故事也是人民用来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有力的武器。但有所不同的是,阿凡提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创作成果,而是许许多多劳动群众共同丰富、集体智慧的结晶。既不失其应有的美学意义,又更加通俗易懂、贴近人民。阿凡提这个并非虚构、但又在流传中集群众智慧于一身的人物,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幽默,嘲弄、讽刺剥削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丑恶行径,暴露、揭示他们麒麟皮下的马脚。无论是趾高气昂的国王、大臣,还是形形色色的官吏、财主,在阿凡提面前都相形见绌、犹显愚蠢。

 

阿凡提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而且流传范围甚广:小亚细亚半岛(即土耳其)、阿拉伯、中近东、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中亚西亚和我国新疆,在维吾尔族人民中间更可谓家喻户晓。关于他的故事,维吾尔族通常叫做“纳斯尔丁·阿凡提蓝提凡”, “蓝提凡”的意思实际是笑话或趣事。

 

可以说,阿凡提的故事是最出色、最光辉的民间幽默之一,而且被西域各族人民不断赋予“聪明的阿凡提”新的智慧、新的意义、新的生命,乃至今天在出现他的笑话的地方,都还有生动形象的现实反应。对于他,民族的爱好与概念都不是障碍——阿凡提被列入“世界民问艺术形象”之列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小时候我爷爷奶奶经常绘声绘色地讲老家南通地区流传的机智人物故事,记得深的有曹瘦脸儿、杨圣岩、谎张三、吉高、夏国秀、草鞋讼师、胡长龄等。如果分类,劳动者型如:谎张三、吉高,文士型如:曹瘦脸儿、杨圣岩、夏国秀、草鞋讼师、胡长龄等。谎张三的故事很多,据说流传面很广,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也有称“荒荡山”、“荒唐山”、“谎成山”的。后来知道吉高的故事主要流传在如皋、海安以及与南通相邻的泰州地区。况且,吉高的每一则故事几乎都有一个歇后语,比较短小,笑话成分较多。其名字“吉高”实为方言 “急搞”,乃随机应变诡辩之意。杨圣岩的故事流传于我爷爷奶奶童年生长地启东、海门一带,他的故事我后来在徐珂编的《清稗类抄·讼狱类》中查到记载,说他是崇明人,居于吴门。当年,祖父母还讲过像壮族小甘罗等的故事,特别像《找公鸡蛋》这些简直叫人拍案叫绝。

 

我出生于苏北盐城,幼时还常听左邻右舍津津乐道沈拱山的故事。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的沈拱拱山,蔑视仕途,宁可弃考,不愿为官,甘过农耕生活,长期与农为友,以他的机智、勇敢、仗义,演绎着一个智者、一个平民为伸张社会正义而抗争的饱含辛酸、苦乐参杂的无奈人生,被百姓称为“布衣青天”、 “苏北阿凡提”。他那大智大勇、扶危济困、仗义为民、助弱惩强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前些年,我还专门到苏北郭猛沈家墩瞻仰过三面傍水、四周松柏环绕的沈拱山墓,还记着那碑文:“公生于乾隆五十五年,卒于咸丰五年。一生刚正,遇事秉公,捐躯赴难,义举颇多,远近敬仰赖焉。”

 

是的,无论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义化美景中还是“西风、古道、瘦马”的北方风情里,各民族大多有代代相传、赞口不绝的正机智人物。像自嘲“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徐文长,连郑板桥都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愿作“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也自称“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如聪明睿智、语多隽永,其传说在邓州民间盛传,被今人誉为“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国徐文长”的庞震坤…

 

这些机智人物故事,在人民口头流传都很久。劳动人民的勇气和睿智,在这类作品中往往能得到充分的反映。这些机智人物是一种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混同体,不仅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且在他们身上还有崇高的道德观,对自己力量的信心,有朝气蓬勃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社会维系与转变中不可或缺的。

 

我参加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民问文学普查,本世纪又主编过包括市辖9个县(市、区)各有1分册在内的一套11本的地方特色文化和民问艺术丛书,知道这种正机智人物故事,在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并不多见,而在我国却分布广、数量多——汉族有,许多少数民族也有。

 

这些正机智人物及其故事之所以倍受人民群众爱戴,人们之所以津津乐道地赞颂,是因为他们通常好管“闲事”,主意又多,诙谐风趣,见义勇为,大多富有喜剧色彩,常常热心扶助穷苦百姓,惩治各种邪恶势力,以机智手段为民排难解忧,是民间的“大救星”。其故事常常有着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他们能够巧妙用计,一次又一次地为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惩处邪恶、伸张正义、逢凶化吉:恶人横行,他们常能惩治奸邪;百姓蒙冤,他们常能为民请命;危急时刻,他们总会化险为夷;日常生活,他们总会带来欢声笑语。他们是智多星,是阿凡提,是古往今来百姓喜闻乐见的蕴含着智慧灵光的人物。

 

对于机智人物,史籍早有记载,文学作品也不无名著甚至经典。战国时期<晏子春秋》就有记述,《史记》专列一章《滑稽列传》,魏晋南北朝的《笑林》、宋代人编的人书《太平广记》、明代冯梦龙编的《古今谭概》……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翻检当下的文学创作,各式各等各种人物形象异彩纷呈,好不热闹!但正机智人物似乎不多,可资历史流传的更是微乎其微。我在新疆飞回的飞机上就一直想:作为劳动人民一分子的作家们,不能仅仅是、仅仅有阿凡提,不能老是阿凡提、甘罗、沈拱山这些老少皆耳熟能详的传统正机智人物,不能忽略甚至遗忘新正机智人物的搜集和塑造——让人们看到、欣赏、记住、传颂阿凡提他们的子孙,多好!

 

转自《盐城政协》2013.6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