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塘河锦路——镇村文化史料专辑》之上冈镇之一

上冈镇

发布日期:2017/5/31 17:18:04  阅读:42605  【字体:
 
早年是大海的出口,后因海岸东移,口废。大海边自然会有倭寇跨海而来,烧杀抢掠。有叫五里墩的地方,原名烽墩,为明代防倭报警的烽火墩。

3

宋天圣年间,范仲俺出任兴化县令,在此筑成一条堰海大堤。那时范公才三十多岁,这条长堤是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最初表达。1911年,南通到连云港赣榆县的车要经过范公堤,范公堤又叫通榆公路。1935年,上冈的陈家章等在小曝场开设私营汽车站,招聘从上海逃难回乡的驾驶员。范公堤、老204国道、通榆公路,说的是同一条路。

上冈水陆交通发达。南去盐城、东去射阳、北去响水滨海的车船都要从上冈经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盐城开阜宁的盐阜班,盐城开潮通港的盐通班途经上冈,是县内最早的轮船客运。民国七年(1918),上冈有了轮船码头,一个是实业家张謇的大达,盐城直达阜宁,开明绅士陶锡类派人承办的,一个是顾竹轩的大生,开明士绅唐少友派人承办的,盐城直达陈洋。大达轮船局在上冈西桥头,有两幢办公用房和高大的门楼,门前靠河边有一个大的货运场。这样的交通,让上冈的青年比其他地方的青年有了更宽阔的视野。

上冈是沙冈之地,镇南曾有黄海东移遗留物,一条长五千多米,高出地面三丈多的带状沙冈,上冈十景之南沙春游即是此地。沙冈之地曾有很多沙井,属于地下泉水,清澈、甘甜,当地人称沙水。沙墩北有两口池塘,乡人分别叫它们白沙井和黑沙井。从井口看,黑沙井的井水是黑色的,水却是清澈的,还有一段主人公为张秀才的传说,后来因人为破坏,井像传说一样没了。新光村,曾为玉溪乡的所在地,玉溪二字应该与沙井水有关吧。建国初期,这里专门成立卖黄沙的机构,如今黄沙已经卖完。松软沙地宜种植水果,葡萄已成招牌水果,上冈的洋花萝卜也是有名的,红皮白心,脆甜、水分足。

4

早年的上冈老街有八条大街,以角头街为中心,分别是北坝大街、中心街、鱼市口大街、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街。街巷纵横交错,如同迷宫。如今的上冈老街部分,仍然有很多的巷子,保留着老上冈的传统生活。

角头街、北大桥、鱼市口、西圈门、轮船码、沧浪池,是上冈人的童年记忆与历史乡愁。角头街现属于西桥居委会。西桥取自镇西边有桥这一地理特征。说角头街,必绕不过祖籍安徽歙县的盐商宋家。宋家先祖来上冈前操持裁缝手艺。据民间传言,有占卜打卦者建议宋家,发家需要东迁,见冈而落。宋氏从安徽乘船一路东行,当船行至西南的铁屎湾,洗碗时不慎碗沉河底,怎么摸也摸不到,宋觉得诧异,上岸询问,得知这是一个叫上冈的地方,对冈字敏感的宋氏仿佛是应了天机一般,在上冈住了下来,并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在上冈,宋家有如神助一般,从裁缝店到杂货店,再到盐业,样样做得顺风顺水,家业越来越大,后人称他们为宋氏家族,宋家最有名的是宋端甫,乡人称宋小郎,他一生未婚,无特殊嗜好,极善经商,捐了个四品衔的红顶花翎,也就是红顶商人,在整个盐城都很有名气。作为盐商,拥有的不是土地,而是滩田灶地。他家的家业到底有多大?上冈曾流传两句话,一句是,上冈宋小郎,一道院门墙,镇上八条街,乡下十里长。石桥头向南,高楼望海洋。高楼望海洋说是的宋楼,宋楼村就因有宋家的更楼而得名。另一句是说他家的灶地东至浪响三十里,浪响是一个很虚的词,可见他家家业的丰厚,宋家的灶地南抵盐城,北与阜宁交界。黄沙港河原来叫黄沙河,最初是宋家独自挖开的运盐水路。他家的裕隆银号是地方历史上最早的钱庄,扬州、盐城等地也有宋家的商号及产业。宋家信誉很高,银号开出的庄票在北京、九江、南昌等地都可以兑现。

那时的角头街与其说是上冈镇的,还不如说是宋家的更准确些,无论是商铺还是住宅,几乎都是宋家家产。宋家仅西仓房就有99间半。角头街的西北角是宋家的宅院,徽派建筑的布局和格调,东西两个院落各有数十间。大门朝南,面向大街,街南门前有照壁;前门和南边的沙墩遥遥相对,后门朝北与泰山院毗邻。图的是前有沙墩(灯)照,后有泰山依的风水喜庆。东北角是博场,有杂技团、剧团表演的台子,远在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马戏、杂技、武术,还有四川、广西等地的杂耍班子都常过来表演。逢年过节和婚寿喜庆的夜晚,宋家在博场内燃放烟火,请戏班唱戏。

旧式富裕人家重视积善传家的古训。上冈的北大桥、西大桥、镇东西头的歇脚亭、东西圈门,都是宋家的恩泽所至。从角头街延伸出去的四条大街的路面,东从东河头(老车站),西到鱼市口(西大桥),北至泰山院古井处,南到文庙(原上冈高级中学)北路口,原是花岗岩青条石路面,在今天的西桥路上,还可以见到残存的石条。青条石一块一块地铺下去,铺成一条小街。老辈的上冈人还记得那石板路,说下面是空的,可以躲人做游戏,原理类似现在的下水道,可以排放雨水污水。这样的设计,在那个年代算是有远见的了。

民国时,因兵灾匪乱增多等原因,宋家家道开始败落。辛亥革命前,驻上冈的耿华堂缉私营经常向宋家索取钱粮。马玉仁在东海扩建马公滩,基本上也是索取宋家的土地。1938年,日寇侵占上冈,宋家的一切被焚毁殆尽。不过,在亭湖区伍佑镇老街,宋家钱庄的老房子还在,门牌号是滩子边6号。今天上冈的老辈人还知道宋家、宋小郎的故事。

5

大海继续东移,灶地的卤气越来越淡,1927年后仅有少数灶地可煮盐,盐务渐渐衰败。无盐可煎的盐民希望分得灶地,改为土地用于耕种,而灶地都在盐商手中。从煮海为盐到废灶兴垦是上冈的发展史,在废灶兴垦的路上,发生了一场有名的官司,就是北七灶灶民反对大纲公司强占灶地的斗争。

1917年,大纲盐垦公司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24万余亩灶地,强迫灶民连同祖坟一起迁走,这意味着3000多户、20000多灶民将一无所有,逼得走投无路的灶民拒不交地,双方关系僵化紧张。第二年4月,大纲公司盐警在靠渔湾、朱家湾一带开枪,镇压拒绝交地的灶民,酿成九人十一命(内孕妇2人)的惨案。新兴场的刘障东、沈唐灶的沈云瑞、吴家桥的吴鸿壁等人,热心为灶民奔走,后在上冈周家灶灶民家中发现清道光、咸丰年间的灶田执照和完粮纳税的折串回单,在盐商总管齐景荣处查得清乾隆年间“灶属商有、粮归灶纳”的判词案卷以及经户部议可的商亭灶赎提案版刻文卷等等,使案件有了可借鉴的前例。刘障东还为此撰写了6万多字的《淮南新兴场北七灶商灶剧争索隐》,寄发全省各地,使案情大白于天下。江苏省高等审检厅于民国七年判决,北七灶地六成归灶民,四成归大纲公司,灶民胜诉。

废灶兴垦后,种植棉花成为灶民们新的生计。1920年后,无锡人来上冈收购棉花,盖了三层楼,挂上张义记栈的招牌,最鼎盛时,上冈有20多家棉花行,成为盐城最大的棉花集散地。今天的上冈粮管所就是当时的大纲盐垦公司,有意思的是,大纲公司的前身是收盐的大曝场。从早年的收购盐,到后来的收购棉花,再到今天的收购粮食,上冈粮管所成了上冈产业变迁的见证者。

6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安徽歙县商人为避战乱,一次迁入上冈经商的就有15家。后建有镇江帮的京江会馆和安徽帮的新安会馆,用以联谊乡情。道光二十八年(1848),安徽人宋日新在上冈开办当典,当典有106间房,在小镇上算是规模较大的,湖垛的北当典只有66间半。光绪二十九年,上冈有了邮政局。清末上冈就有卖书的书店,叫书局。先后有顾炳记书局、吴姓文化书局、徐姓正亚书局等。1938年日寇占领上冈时,文化书局、正亚书局倒闭,顾炳记书局一直支撑到建国后,成为县新华书店上冈唯一代销点。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冈商务分会成立,刘启佑任第一任会长,后在湖垛设办事处,商会承担着实业救国的责任,很多事情由商会牵头来做。宣统三年(1911),刘启佑在上冈成立农会。刘启佑极有才,清末科举考试连续三次名列榜首(县案首、秀才案首、会元案首),做过省参议员,他为上冈做了不少好事。第二任会长是冯滋深,冯滋深又名冯少文,是个有传奇式发家经历的风云人物,光绪二十九年,冯滋深创办冯隆兴木行,去南京进木材,货刚接手就遇上天旱封湖,木材价格上涨五成,回来后瘟疫流行,棺木需求大,又涨五成。

在盐城的历史上,上冈的名气比湖垛大。外人多半知道上冈,不一定知道湖垛。上冈有两样在盐城历史上可算第一的。一是同治八年(1869),镇江人许炳辉、许炳元兄弟创办的宏兴昌蛋厂,是盐城历史上第一个工厂,有200多个工人,生产的蛋白片、盐黄等,一直销到国外。工厂一直做到日本侵华战争,后被日寇抢走机器。因为有宏兴昌蛋厂和后来的棉花种植,上冈曾有春蛋秋棉的美称。二是淮剧,上冈石桥头的《吕氏家谱》记载,嘉庆元年(1769),吕氏九世世凰公演香火戏。也许只是无心的记载,却为淮剧的起源作了最早的纸面见证。

民国二十四年(1935),角头街德泰祥老板汪养之在西大桥河西开办盐城西乡最早的电力工业上冈沙明发电厂,沙,取自上冈旧名南沙的沙字,沙明二字有祈愿上冈永远光明之意。发电厂第二年开始发电,主要用于照明。上冈人叫它电灯厂,这在当时是极洋派的一件事。台胞薛鸿均在《盐城杂记》中回忆过:我家居场署西巷,且在巷之正中,门前设有路灯一盏,照亮全巷,每到夏天,左邻右舍,晚来休息,皆喜聚坐在灯下乘凉,谈古说今,其乐融融。

7

上冈古镇最多时有13座庙宇。

新兴场盐务衙门曾设在上冈,按逢场立社的惯例,要建文武庙。文庙又叫孔庙,祀孔子,武庙,又叫关帝庙,祀关公,皆毁于文革,连遗存都没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场大使都要去文武庙做纪念活动,出行时坐四人大轿,与电影里的镜头一样,有跟班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场大使还要主持祭丁的活动,杀猪宰羊,先摆放在孔圣人的牌位前,然后分送给上冈的举人秀才贡生等知识分子。

文庙在镇南,有东西厢房,分前殿、大殿和后殿,一共99间半。东南端有三层楼的魁星楼阁,最顶层供的是泥塑木雕的彩色魁星,东北处有文昌宫,供的是泥塑木雕的文昌装金神像。文庙的南端是一排三开的大木门,中门上方有花岗石刻横匾,写着灵星门三个字,两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