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通讯 > 西塘书话 > 正文

《感悟人生》让我们感悟人生(唐张新)

发布日期:2012/1/9 11:28:55  阅读:1961  【字体:
 

谢红光(谢鹏楼)先生年近古稀,但看上去还是那么充满活力,乐观向上。前不久,他送给我一本他的回忆录《感悟人生》,拜读之余,真的让我对人生又更多些感悟。

人生对于外部世界虽然是短暂的,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却是一条长河。行进在这条长河中,许多人可能会以难酬壮志而郁闷纠结,许多人可能会以困厄缠身而唉声叹气,更有许多人随波逐流,并无生活航标,并无生存追求,甚至可能会以浑浑噩噩一生为得意安乐。谢红光没有这样,谢红光二十岁在家乡恒济建河参加工作,四十年一直在最基层的生产队、大队、企管站、运输公司,但可贵的是,不管在任何时候,也不问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以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家人的赤心,观察生活、体味生活,进而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事和理有很多,其中我觉得谢红光的父亲最让人动容。这位老人土改时受过左政策的影响,被误评为富农,虽说后来改评为中农,但伤害已经造成,偏见依旧很深,但这位老人始终没有向困厄屈服,对家人、对生活始终保持着深情。为了送别当兵的儿子,他一夜步行近百里,赶到上冈;为了给儿子过个20岁生日,他不远万里赶到辽宁义县。亲情实际是一种传递的过程,需要的就是一种去传递的信念。更让我深深感动的,这位老人在三年困难时期,带着幼小的谢红光去大上海见世面、走亲戚,什么外滩呀,二十四层楼呀,国际饭店呀,大世界等等,凡是有名的地方都要带着我跑去看,虽然想给小儿子尝一尝白馒头,可是因为太贵(需要一两粮票、五角钱)终于空手而回,。就是这样还是没有影响到他向儿子传递热爱生活的信心,继续着这次旅行,上浙江,到无锡,仍然是那样的兴致勃勃。生活实际是一种感受,需要的就是一种去感受的信念。由此我还想到,来自一个封闭农村的农民,怎么就会以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外部世界,并执着地把这一切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呢?这样的心态与信念,反映的正是追求美好生活,踏实面对一切的精神,这样的行动与信念对周围人们的影响是向上的,对后人的影响也是相当积极与可贵的。

     我想,谢红光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所自有源,这个源头说起大头当然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丰厚积淀,是建湖极富特色的水乡文化。但是我们还必须重视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工程,那就是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谢红光父亲对谢红光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较主要源头的影响还要直接还要有力,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谢红光编纂《感悟人生》,以此向自己的儿孙后辈传递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生存价值吧。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家族都能有这样的意识,那对于全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听说老友金学桂先生打算编一部下江南为主题的淮剧,希望他能把极度贫困中的人们那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与心气展现出来,引导更多的人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全力地去追求美好。

     也许有人会怀疑普通人物对人生的感悟的价值,其实,在人生面前并没有贫富贵贱之别。我们最推崇的看透人生的老子和庄子,老子据说是个史官,在当时还是属于位高权重之辈,而庄子呢,只是在宋国蒙地漆园这样一个小地方做过小吏,家境贫穷。要是我说,有时小人物对人生的感悟会比权贵、富翁更加真实更加到位,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权力重压,没有那么多的金钱挂牵,他们更多地会去关心到人情、人心,更多地会去从生活的本原去思考人生。谢红光的《感悟人生》正是这样的一本书,自然我们可以相信它会让更多的人感悟人生。可惜,目前这只是作为家庭内部的一本读物,要是能让更多的人读到它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作者:唐明泊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