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丁芒建湖论诗(唐明白)
1989年9月10日,建湖艺文社在政协礼堂举办了一次诗词讲座,主讲人之一是著名诗人丁芒。当时,我在建湖县中学任教,也是建湖艺文社的社员,因此陈金鹏陈老专门让人通知要我参加。二十多年过去了,翻翻当时的笔记,觉得丁芒先生当时的讲座,有许多仍然很有启迪。
丁芒,江苏南通人,时任《江海诗刊》主编、中华诗词理事会理事。据他自己讲述,1941年他十六岁时便参加了新四军,编在鲁迅艺术学院第十二中队,曾在建湖严桥也就今天双湖公园南侧一带驻扎过。他当时创作了一部小说《坚持》,就埋伏在当地的一位老乡家里,后来也不知所踪了。丁芒对自己的战斗生活非常怀念,对建湖这块革命老区也充满了深情,正因为如此,他对讲座十分投入,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现状与前途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当时流行所谓“朦胧诗”,对此丁芒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朦胧”是诗歌必备的艺术表现手法,直道其详的诗便没有诗的艺术美,但朦胧有个度的问题。比如,黄山美就美在云雾缭绕,否则苍山便没有了特色。而正因为朦胧虚幻,让人有了思考的空间,有了补充的过程。但如果只有云雾而不见黄山,那也谈不上黄山之美了,连黄山都没有看见,还谈什么黄山之美呢?如果诗歌是这样来表现,那只能叫晦涩。晦涩与朦胧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实体”,“实在虚中更有神”。诗的朦胧实际上带有一种定向暗示,这样才既避免直道其详,又不让人晦涩难明。写诗有个共知率的问题,从感情与题材来看要言人之未言,共知率越低越好,不然都是老掉牙的东西,拾人牙慧,没有价值,但从表达上必须能引起共鸣,否则那就毫无意义。
丁芒是写新诗起家的,先后出版过新诗集《欢乐的阳光》、《寒村》、《怀念》、《枫露抄》、《我是一片绿叶》、《丁芒新诗选》,他又较早地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陆续出版了诗词集《苦丁斋诗词》、《苦丁斋散曲》、《军中吟草》、《丁芒诗词曲选》、《丁芒诗词曲精选》、《丁芒诗词曲新集》及合集《天风集》、《东西南北集》等。由于是两栖诗人,再加上长期担任诗词刊物编辑,从事诗词研究,并出版过诗论集《当代诗词学》、《诗的追求》、《丁芒诗论》(1、2集)、《丁芒诗论新集》,这样丁芒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分析就很有历史感,很有高度。在这次讲座中,他认为,自五四以来,只承认新诗是过左的,新诗与旧体诗词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应该打破。他的观点是,当代中国诗歌还是应沿着新诗的河床前进,但新诗必须从旧体诗词中汲取营养。新旧诗不会是绝对的平等线,总有接近交融的一天,这正是当代中国诗人的任务。
但是,丁芒认为,新诗要向前发展,就必须从旧体诗中吸取传统诗歌的精华。他认为,历史上元曲实际上就是新旧诗的一种桥梁,新诗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格律。外国诗也是有一定格律的,只是我们在翻译时无法体现出来。50年代时田间就指出新诗注重格律化的诗人有闻捷、严阵和丁芒,也是强调新诗格律化的大方向。诗歌的格律最主要的是要体现音乐美,这是最为本质的要求,包括节奏、平仄、用韵、体式等,总之一个目的,新诗读起来要能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中国传统的审美要点是讲究平衡与对称。中国旧体诗词的体式上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不过新体诗在学习这一点时必须注意不能受此束缚。
讲座结束时,丁芒朗读了他的两首《诗》,其一:诗非下酒菜,入世始称优。泪眼收民瘼,焚心计国忧。思深境乃阔,情致句方遒。一字三吟得,何妨早白头。其二:诗非缝破烂,处处可行针。抒情须托物,言志必求形。意象深营构,风神出性灵。千年唯一我,笔下始雷鸣。其一侧重讲的诗的内涵把握,诗人要有人民心,要有忧国心,要有民族心;其二侧重讲的诗的艺术要求,诗人要重视形象,要重视构思,要重视特色。
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今天想来觉得当时这次讲座的组织者也很值得赞赏。我在想,经济建设是中心,但中心不是唯一,相反其他的方面如果搞好了,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搞好了,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理顺人心,有利于安定和谐,自然会更有利于中心。在二十多年前,文化活动相当活跃,实际也只是各个部门尽其职能而已。今天我们有着许多的建设华美的文化活动场所,愿我们把组织这样的活动当作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更多些,更正常些。
附记:这次讲座另一位主讲人,是曾任中共建湖县委书记的李子建,时任江苏省诗词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会长,他讲座的主题是“诗品与人品”。其中有一件事与两首诗给我印象很深。李子建讲当时办《盐阜报》时,真的向白居易学习,请些不识字的妇女,把文章读给她们听,不懂就改。一首诗是李子建赠给建湖老县长代平的,诗曰:“离别建湖二十秋,几番风雨一同舟。天灾人祸干群乱,炮打火烧家国忧。”另一首诗是赠给建湖艺文社的,诗曰:“东风毕竟压西风,横槊诗声没太空。湖海更高擎汉帜,青松白雪艳阳红。”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勿忘青春之绿(肖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