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通讯 > 文史建湖 > 正文

上得纽约大都会 下得乡村百姓家

发布日期:2016/6/3 11:42:57  阅读:2234  【字体:
 

编者按:59日,新华日报头版向读者推荐我县加大文化惠民供给侧改革力度,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满足群众对高水平文化生活新需求的做法,现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刚刚过去的4月,是建湖“文化惠民月”,县里集中推出“杂技进农村,淮剧乡村行”、全民阅读月及书法、美术、摄影等20多项活动,送文化到家门口,让群众心情美得像花一样。

不止是4月。其实,从今年元旦起,贯穿全年的文化惠民“四大行动”就落实到每周:省杂技团每周六下午在建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免费举办“杂技周末剧场”,并以合同形式,保证“送杂技村村到、校校到”;县淮剧团则在每周日下午,固定在“江淮戏苑”进行“淮剧周末舞台”免费演出,也以合同形式,做到送戏下村居一个不漏。

“建湖文化惠民不仅制度化,而且有两大地方特色。”省文化厅负责人总结说:一是将文化惠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紧密结合,促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二是政府舍得购买优质文化产品惠民,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建湖杂技和淮剧,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委书记陈平说,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要加大文化惠民供给侧改革力度,大力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满足群众对高水平文化生活的新需求,通过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跃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奔小康路上有更多获得感。

县里拿出1500万元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文化惠民创精品创特色扶持政策,开展县级文化奖章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原创精品剧目创作。针对群众文化心理和消费习惯,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 通过社会绩效评估和契约式管理,重点向淮剧团、杂技团购买“精品文化服务”,确保下乡惠民的文化产品不滥竽充数、不降格以求。

省杂技团创作的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曾创下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连演27场的纪录。就是这个登过国际艺术殿堂的团队,一结束赴哥伦比亚、荷兰和文莱等4国演出回来后,立马和县里签下全年演出300场的“大单”,覆盖全县200个行政村、47个社区和53所学校。“表演出名了,但不能忘记家乡、我们的根。”省杂技团副团长卜树权说:“专业剧团要在文化惠民中挑大梁、出精品,否则,怎么对得起政府给我们7位数的扶持?”

淮剧在建湖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1961年,淮剧艺术考定委员会就将周恩来总理命名的淮剧,界定为“建湖县方言语音为基调”。多年来,县淮剧团组成多个演出小分队,既演又教,现场传帮带,广泛培养基层淮剧文艺骨干。除自身每年巡演100多场外,还带动乡、村、户淮剧群众文化艺术兴起,全县涌现了数以万计的淮剧票友和爱好者。

文化惠民不仅要有“好戏”,还要有“好舞台”。建湖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阵地建设,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建成苏北首家县级美术馆、设施一流的县文化艺术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县博物馆、江淮戏苑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城乡建成30多个文化广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功能齐全, 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率先在各村居设立文化公益岗位,初步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按照有阵地、有活动、有组织、有设施的“四有”要求,全县新命名10个县级群众“欢乐广场”。

文化惠民重在化人,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奔小康的“精气神”。如今,全县3000多文化志愿者,成为“百姓舞台”的“主角”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媒介”。像恒济舞龙队、芦沟蒹葭诗社、庆丰冠华杂技团等近百支民间文艺团体,紧贴群众富而思乐、闲而崇文的文化需求,开展“菜单式”文化定制活动,让文化惠民常态化、生活化。

让弱势人群乐起来,是建湖文化惠民的人文底色。每年,他们都为留守儿童居多的学校编演励志节目,在孩子心中播下积极向上的健康“种子”。每年,都举办“敬老院演出专场”,让欢声笑语慰藉老人孤独的心。

“多到农村演出!既是省委罗志军书记在建湖驻村时的嘱咐,也是全县文化惠民的努力方向。”县长薛盛堂说。(新华日报记者 林培 卞小燕)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