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建湖方言中的万能词(金之愚)
建湖方言里有几个特殊的词。它们数量不多,作用却不可小看。尤其在建湖人的口语里,它们用途广泛,用法透活,一个能顶替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其他的词,就象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而且出现的机率极高。这些特殊的词,姑称之为“万能词”,本文且来单论其中的一个“揪”字。
在通行的各类字典、词典里,“揪”只有一个读音:jīu(纠)。词义有二:一为“聚敛”,旧时特指“重税搜刮民财”;一为“抓住”、“抓牢”。常用的是第二义,如《水浒传》第十三回:“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紧揪住”即紧紧抓住不放。但“揪”比“抓”的含义丰富,因为它还兼含“拉”或“扭”的成分。如元代扬州人睢景臣在其套曲《高祖还乡》中,无情地揭穿了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的老底,说他年轻未发迹时贪酒好色,还有过采人之桑、借人之粟、强秤了麻、偷量了豆之类的无赖行径,接着便仍用农民的口吻写道:“只道刘三(你只管明说你是刘老三),谁肯(会)把你揪捽(拽)住?白甚么(为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农民以为刘邦改为姓汉名高祖)!”这里将“揪”、“捽”二字连用,连拉带扯的意思就更清楚了。当然,“揪”也并非专指“一把抓”,有时只需两个指头。如说:“这孩子恨疼(建湖方言,意为爱到极顶),把他母亲的膀子揪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个“揪”就是只用拇指和食指来“捏”的意思了。
到了建湖方言里,“揪”除了念jīu(纠)外,还有一个读音:qǐu(糗。这是字典里唯一与其同音的字,音“秋”读上声)。这个“揪”就是前文所说的万能词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很多表示动作的词都可以用它来替代。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揪”可以替代哪些动词吧。
以“揪”代“干”——只要大家下劲揪,就不焦完成不了今年的生产任务。
以“揪”代“打”——为了一件芝麻大的事,他俩居然揪了一架,太不值得了!
以“揪”代“整”——赵麻子心术不正,“文革”中有不少好人被他揪过。
以“揪”代“玩”——这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有时一揪就是一个通宵。
以“揪”代“搞”——这种揪法,要想事能办成,实在难哪!
以“揪”代“比”——老王棋艺太高,很多棋友都揪不过他。
以“揪”代“挣”——这笔生意要是做成了,能揪不少钱呢!
以 “揪”代“批”——昨天老师揪了他一顿,今天他表现好多了。
以 “揪”代“写”——一个简单的故事,竟被他揪出好几万字来。
以“揪”代“吃”——他真的饿极了,大米饭一连揪了三大碗。
以“揪”代“喝”——这人白酒不能喝,啤酒却能揪个十瓶八瓶的。
以“揪”代“输“——他昨天手气很背,一下子揪掉几百块钱。
以“揪” 代“赢“——他今天真走运,一圈牌下来,好几百块就揪到手了。
以“揪” 代“谋“——凭他的水平,揪个文书当当应该不成问题。
以“揪”代“想“——揪了半天,脑子里才稍微理出点头绪来。
上列十五例,还只是冰山一角。“揪”能替代的动词要比这多得多。说句笑话,就连夫妻行房,有时也可以用“揪”来替代呢!如某翁跟挚友戏谑,笑问道:“昨夜与尊夫人揪未?”即其例也。特别是“揪”既可代“输”又可代“赢”这两例,竟是完全相反的意思,这更充分表明“揪”在使用中的灵活性。于此可见,“揪”字的确神通广大,功能甚是了得。“揪”字如此变化多端而从不招致人的误解,当然也有赖于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这是无须赘言的。
最后,乘便再说一下,带有前置词的“揪”也是饶有趣味的。如“死揪”是指无休止地干,“破揪”是指豁出命地干,“瞎揪”是指不按规律地干,“胡揪”是指不计后果地干,而“蛤(癞蛤蟆之蛤,此处借用其音)揪”则是指傻里骨叽、愣里不叽地干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比用“干”字来得生动、鲜活、传神。
- 上一篇文章: 说“爷”道“爹”(金之愚)
- 下一篇文章: “吃”字靣靣谈(金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