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妯娌”与“连襟”(姜茂友 徐清国)
“妯娌”和“连襟”这两个词在建湖方言中可算是常用词汇,而且没有其它词汇来代替它们。建湖方言常说“她们是妯娌们”、“她们是妯娌两个”、“她们是妯娌三个”、“她们是表妯娌们”;同样,建湖方言还常说“他们是连襟们”、“他们是襟兄弟”、“老王是大连襟,老张是三连襟”。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P782:[连襟]〓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
P1636:[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这些个说法与普通话可能差别不大,但是知道它们来龙去脉的人却并不多。
“妯娌”,按《康熙字典》所说,这个称呼本来出自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所著的《方言》一书,应该属于现今上海及其以西的长江流域的方言。原来的方言是“筑里”,而并非写成“妯娌”。“筑”,当时是有“居室”的意思。直到唐朝杜甫诗中还有“畏人成小筑”的诗句,“小筑”,就是小的居室。“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现在普通话里还保留着邻里、乡里、故里、里弄等词汇,这里的“里”就是街坊和家乡的意思。“筑里”,就是把小居室筑在同一邻里的意思。那么是谁一起住在同一邻里的小居室里同甘共苦呢?古时候大家庭几代同堂是常事,“筑里”,本来是指同室而住的兄弟们,后来因为兄弟之间本来就是兄弟关系,不需要再加一个“筑里”关系。而各自的妻子陆续从不同的家庭走到同一个“筑里”来了,互相之间又没有明确的词汇表达她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将“筑里”逐步发展成为指称兄弟之间的妻子们的关系。再后来又有人创造了同音的“妯娌”二字来代替,意在用“女”字偏旁点明了“妯娌”是专指兄弟身边的女人们。
“连襟”,早在宋代,就已产生了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洪迈为别人代写的一封答谢信中。
有个宋代的故事,说洪迈的堂兄不得志,他妻子的姐夫便推荐他去京城做官,他很感激,便托洪迈代他写封谢函,洪迈在谢函中便用了这么一句话:你我真是“襟袂相连”!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P656:[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P864:[袂]〓袖子。
将一对姐妹的丈夫比做衣襟、衣袖相连的关系,既贴切,又形象。后来,“襟袂相连”四个字逐步演变成“连襟”二字了。
录自《建湖方言》
- 上一篇文章: “两口子“从何而来?(姜茂友 徐清国)
- 下一篇文章: 说古道今考“箸笼”(姜茂友 徐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