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方言语汇 > 建湖方言 > 正文

“骨头”怎么能“打鼓”(姜茂友 徐清国)

发布日期:2015/2/27 8:58:35  阅读:7225  【字体:
 

 

 

 

 

 

在建湖方言中,老人们常常以“骨头打鼓”来比喻死。如感叹人老了,快要死了,就常说:“老喽,骨头快要打鼓了!”再如逃过劫难后也大发感慨:“我那年子要不是亏陈医师抢救得及时呀,恐怕早已骨头打鼓喽!”

“打鼓”,与建湖方言中常说的打桌子、打橱子、打床等说法一样在形式上都是动宾结构,但后者的“打”是做、制作的意思,而前者的打却是“敲”的意思。“骨头打鼓”就是用骨头敲鼓的意思。

那么,死人与用骨头敲鼓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据《盐城晚报》介绍,原来,我国有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说的是黄帝在河北涿鹿应战炎帝后裔蚩尤时,为了壮大军威,震慑敌人,制造了一面奇特的军鼓。鼓的皮面是用东海流波山雷兽的皮蒙的,并用雷兽的大骨头做成鼓槌,敲起来声震五百里外,使天地震惊,风云变色,吓得蚩尤手脚发抖,逃之夭夭,最终被黄帝杀死。

这个美丽的神话后来竟然被历史学者所证实,被视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交通和民俗等重要参考书籍的《同海经·大荒东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其声如雷,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这场战争最终是黄帝统一了中原,开创了华夏历史上的“五帝”之初。而由黄帝首创的“擂鼓助威”也被后世兵家世代传承并演绎为“击鼓助阵,鸣金收兵”的军中号令。可见,正是战鼓声中将士捐躯这一原始行为的传习不衰,从而也促使了“骨头打鼓”比喻死亡这一最原始的观念得以长期传存。又由于击鼓交战时的阵亡者,从交战双方各自的立场看,均属英雄壮举,何况发明用骨头敲鼓的又是黄帝,这就难怪乎后世来人津津乐道:“老喽,骨头快要打鼓了。”

倘若我们再把探讨的视线移向考古发现的古代遗存,便不难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那些有身份的人的墓穴里,常常会发现“鼍鼓”一类的随葬品,看来,他们真的要亲身实践“骨头打鼓”的诺言和宏愿了!

附:鼍鼓简介

鼍,《现代汉语词典》P1288tuó,爬行动物,吻短,体长2米多,背部、尾部有鳞甲,力大,性贪睡,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制鼓。也叫鼍龙或扬子鳄,通称猪婆龙。用鼍皮制成的鼓叫鼍鼓。

 

录自《建湖方言》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