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方言语汇 > 建湖方言 > 正文

“约定俗成”的错字(姜茂友 徐清国)

发布日期:2015/3/11 13:56:18  阅读:3302  【字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话看来是真理!

这方人与那方人,不仅除了在脾气、性格、观念甚至于身材、个头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文化方面也各自打上了很深的地方烙印,地方方言,地方小戏,就是各自明显的文化烙印,有趣的是不同地方的人就连经常写的错别字,也各有特点。例如,建湖方言区的人在写错别字方面就有个“约定俗成”,在这个地区,很多人都写同样的错别字,大家见怪不怪,见错不错,互相通用,互相默契。

下边列举的这些字,就是建湖方言区的人经常写的别字。前边是别字,后边是正字。

1、菅——管:〓菅,音坚,一种草,一个姓,与“管”毫不相干。成语有“草菅人命”,指把人命看成草。建湖方言区的人写“管理”、“管道”、“管子”、“管辖”、“管制”等词组时,经常将“管”写成“菅”。

2、坛——增:〓坛,音谈,如乒坛,论坛,等等,与“增”毫不相干。而建湖方言区的人写“增产”、“增收”、“增大”、“增多”、“增删”等词组时,经常将“增”字写成“坛”字。

3、铣——锨:〓铣,有两个读音,一个音洗,如铣床,铣刀;一个音险,如铣铁,就是铸铁。而与平时用的板锨、铁锨的“锨”不相干。但建湖方言区的不少人在写“板锨”、“铁锨”的“锨”字时,就将“锨”字写成“铣”字,商店里的招贴和会计开具的发票,十有八九都将“锨”字写成“铣”字。

4、刈——割:〓刈,音义,是割的意思,但与割不是一个字,也不是割的简化字,而是一个古字,现在很少使用。但建湖方言区有不少人在写“收割”、“割稻”、“割麦”、“割韭菜”、“割草”等词汇时,经常将“割”字写成“刈”字。

5、付——副:〓付,不是副的简化字。作量词,如一付(副)对联,全副(付)武装,一付(副)笑脸,等等,付与副可以通用;但其它,如副业、副队长、付排、托付等等,却不能互相替代。但在建湖方言区中,却很少有人写“副”字,一般都写“付”字。

6、仑——仓:〓仑,音轮,条理的意思,不同于仓库的“仓”。而建湖方言区的人不但常把“仓库”写成“仑库”,而且,还把“抢”字写成“抡”字,把“伧”字写成“伦”字,把“舱”字写成“舟仑”字。

7、弗——费:〓弗,音拂,不的意思,如自愧弗如,与浪费、费用的“费”是两个字,“弗”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用到这个字。但建湖方言区的人在写“费用”、“花费”、“费时”、“费工”等常用词汇时,却经常将“费”字写成“弗”字。

8、迂——遇:〓迂,平声,曲折、绕弯或迂腐的意思,如迂回、迂拙等等。遇,去声,相逢、对待、机会的意思。但建湖方言区的人在写“待遇”、“相遇”、“遭遇”、“遇难”、“遇到”、“遇见”这些常用词汇时,经常将“遇”字写成“迂”字。

9、圹——塘:〓圹,音矿,形容原野一望无际。不是池塘的“塘”。但建湖方言区的人特别是农村干部,在写“塘河”、“草泥塘”、“河塘”、“池塘”、“养鱼塘”这些常用词汇时,经常将“塘”字写成“圹”字。

10、扦——插:扦,音千,是铁扦(钎)、竹扦、扦子的“扦”,不是插的简化字,扦插可合成一词。但建湖方言区的人在写“安插”、“插秧”、“插头”、“插队”、“插图”、“插曲”、“插入”等常用词汇时,经常将“插”字写成“扦”字。

11、么——亩:前边是为什么的“么”字,后边是几亩地的“亩”字,两个字的韵母和声调都不同,意思更是毫不相干。但建湖方言区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干部在写几亩地时,很多人总是将量词“亩”字写成“么”字,连农业局、统计局的报表也常将“亩”字印成“么”字。

12、埝——堰:“埝”,音念,是田里或浅水里用来挡水的土埂;“堰”,音艳。较低的挡水建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这两个字的音和义都不一样。建湖县有个“草堰口镇”,邻近的大丰市有个“草堰镇”,两镇同样地跨范公堤(新204国道公路)两侧。在当地,不但普通百姓常将“堰”字写成“埝”字,就连县委、县政府甚至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奖状或证书上也常将“草堰口”写成“草埝口”;当地新闻媒体也经常将“草堰口”印成“草埝口”或念成“草埝口”。值得探究的是,从命名学来讲,这两个镇是否都应该命名为“草埝口镇”和“草埝镇”,因为“埝”字跟这里的成陆史有点关系,而跟“堰”好象有点扯不上。而十堰、都江堰,都跟挡水建筑物有关,所以人家用“堰”字。

13   ——湾:    ,音也念万,    尾,地名,在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这个字在建湖方言区被误用得很厉害。因为建湖方言区是个海滨水网地区,所以以“湾”字来命名的地名特别多,例如,盘湾镇,姜湾村、吴湾村、唐湾村,等等,所有这些地名中的“湾”字,在建湖方言区中经常有人写作“    ”字,就连祖国宝岛台湾,也常被他们写作“台    ”。

除了上述各例,另外还有以下各例也是经常被建湖方言区的人们写错的字:把姓潘的潘,写成“泮”;把跳舞、舞台的“舞”误写成“午”;把年龄、工龄的“龄”误写成“令”;把了解、解放的“解”误写成“介”;把预告、预先的“预”误写成“予”;把蓝天、蓝图的“蓝”误写成“兰”;把酒店、酒会的“酒”误写成“氿;把道歉、歉意的“歉”误写成“欠”;把源泉、源头的“源”误写成“沅”;把姓濮的“濮”误写成“卜”;把师傅的“傅”误写成“付”;如此等等,它们都各是两个不相干的字。

总结以上各例,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也就是正字的笔划多,而别字的笔划少,他们误写的原因大多是错误地认为,笔划少的字就是笔划多的字的简化字,其实以上各组都是两个字,而根本就不是什么简化字,每组两个字之间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

 

录自《建湖方言》(姜茂友 徐清国 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