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½普通话现象”探析(姜茂友 徐清国)
你注意这个现象了吗,普通话中的同义双音节词汇大多是由甲地方言和乙地方言中的两个同义单音节词联合组成的,这实际上是为同义双音节词的两个同义单音节词找到了“娘家”,为了通俗易懂,姑且称它为“1/2普通话现象”,本文仅以“1/2建湖方言+1/2北方话=普通话”来举例探析。
1、北方方言“邮”+建湖方言“寄”=普通话词汇“邮寄”:建湖人习惯说“寄”。例如:寄包裹、寄钱、寄信等等,而北方人则习惯说邮包裹、邮钱、邮信等等,合起来才有“邮寄”这个普通话词汇;
2、建湖方言“急”+北方方言“躁”=普通话词汇“急躁”:建湖人习惯说“急”。例如:真叫人发急、你把我急死了,而从建湖向北仅仅百十公里以外的滨海县人则习惯说“躁”,例如,真叫人发躁、你把我躁死了,合起来才有“急躁”这个普通话词汇;
3、北方方言“道”+建湖方言“路”=普通话词汇“道路”:建湖人习惯说“路”。例如:水泥路、砖头路、大路、小路,而北方人则说水泥道、砖头道、大道、小道,合起来才有“道路”这个普通话词汇;
4、北方方言“使”+建湖方言“用”=普通话词汇“使用”:建湖人习惯说“用”。例如:这筷子不好用,这钢笔不好用,而北方人则说这筷子不好使,这钢笔不好使,合起来才有了“使用”这个普通话词汇;
5、建湖方言“路”+北方方言“线”=普通话词汇“路线”:建湖人习惯说“路”。例如:说3路车、5路车,而北方人则习惯说3线车、5线车,合起来才有了“路线”这个普通话词汇;
6、北方方言“沉”+建湖方言“重”=普通话词汇“沉重”:建湖人习惯说“重”。例如:这东西真重,而北方人则习惯说这东西真沉,合起来才有了“沉重”这个普通话词汇;
7、建湖方言“作”+北方方言“废”=普通话词汇“作废”:建湖人常说浪费叫“作”。例如:粮食“作”不得呀,这烟不抽不是“作”得了吗?这些学生吃饭就会瞎“作”。不过,这里的“作”是不是普通话词汇里“作废”的“作”,还待考证,因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这个“作”字是“当作”的意思,而在这里是槽蹋、作践的意思。
8、建湖方言“广”+北方方言“播”=普通话词汇“广播”:建湖人习惯说“广”。例如:我写个稿子请你明个帮我广一下!而北方人则习惯说“播”,上例则说成“请你明天帮我播一下”。建湖方言还把“喇叭”称作“广播”,可能是由“广播喇叭”简称而来的,如,家家户户通广播,这里边的“广播”就是名词了,理当另作它论。
9、诸如此类还有:
北方方言“理”+建湖方言“睬”=普通话词汇“理睬”,
建湖方言“包”+北方方言“裹”=普通话词汇“包裹”,
北方方言“床”+建湖方言“铺”=普通话词汇“床铺”,
建湖方言“安”+北方方言“装”=普通话词汇“安装”,
建湖方言“田”+北方方言“地”=普通话词汇“田地”,
建湖方言“房”+北方方言“屋”=普通话词汇“房屋”,
建湖方言“搀”+北方方言“扶”=普通话词汇“搀扶”,
建湖方言“站”+北方方言“立”=普通话词汇“站立”,
北方方言“冰”+建湖方言“冻”=普通话词汇“冰冻”,
北方方言“脸”+建湖方言“面”=普通话词汇“脸面”,
北方方言“明”+建湖方言“亮”=普通话词汇“明亮”。
如此等等,不能一一列举。
中国的汉语在古代绝大多数是以单音节为单位,也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十个字就是十个意思,那极个别的特殊情况就是联绵词,只有两个字连在一块才有意思,拆开来就无法理解,例如,彷徨、徘徊、望洋之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已逐步以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乃至多音节为单位,其中又以双音节为主,也就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占了汉语词汇的大半壁江山,而在双音节词当中,又以同义双音节词为主,也就是说一个词的两个字是同一个意思,这类词汇产生的原因就是把各地方言中的同义字组合到了一起。
录自《建湖方言》(姜茂友 徐清国 著)
- 上一篇文章: 建湖亲戚关系称谓(姜茂友 徐清国)
- 下一篇文章: “独”音七释(姜茂友 徐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