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名胜寻芳 > 建湖旅游 > 正文

上冈风物之熏烧肉 (陶天真)

发布日期:2013/1/12 12:25:05  阅读:4844  【字体:
 

  

镇子在一条大河边上。

镇子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大码头。傍晚时分,镇东头人家喊小把戏回家吃晚饭的叫唤声镇西头人家都能听得到。

小镇的熏烧远近闻名,尤其是熏烧猪头肉,色泽微黄,肥而不腻,是最好的下酒菜。

就这么一个小镇上,做熏烧的有近二十家,什么“王胖熏烧”、“沈记熏烧”,光听名号,就知是祖传的老字号了。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路过这里。快吃饭的时候,乾隆问这里的名吃是什么,有人脱口而出,熏烧猪头肉,但皇上是吃不得的,那是下等人吃的。皇上闻听此说,反倒来了兴致,非要尝尝不可。随从们不敢违背,忙令人到镇上最好的一家熏烧铺子去买。一大盘子切成小片的香气扑鼻的熏烧猪头肉,上面洒着青青的蒜苗末子,让人一见就食欲大开!锦衣玉食的皇上那里吃过这样的民间吃物,尝了几块,赞不绝口。因为得了皇上的金口玉言,小镇的熏烧名头更响了。

大凡做熏烧的人家,都有一口大坛子,里面是多年的老卤。熏烧的味道,全在这坛老卤上,没有老卤,熏烧就会少一等味。

天不亮的时候,铺子里就忙开了。

把整只的猪头用滚烫的松香水褪干净细毛,再用清水洗净,放在大铁锅里。里面早已放上了花椒八角等调料和老卤。当然,还有些作料是各家祖传的秘方,究竟是些什么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灶里的木柴火烧一会,就开始有香气往外溢了。到接近中午时分,镇子上就到处弥漫着肉香了。

家里陡然来了客,老人、孩子的馋虫上来了,都会到熏烧摊子上切上斤把猪头肉。不管桌上的菜多简单,但有了这么一大盘子熏烧猪头肉,也就不算得罪客人了。而客人的筷头子伸得最勤的往往就是它。饭吃完,大盘子也已空了。客人抹着油腻腻的嘴巴,连呼过瘾,胜过山珍海味呵!

在镇上,还有一个独特的景观,那往往是在夏天的傍晚。

小街两旁,家家户户的桌子都在门口摆开,拌黄瓜、切开的滴油的咸鸭蛋,还有一小盘就是熏烧猪头肉了,那是必不可少的!老头儿喝点酒是自然,奇就奇在老奶奶也都会弄上一两盅!而这往往也是镇外的人最觉有意思的地方!

冬天的夜里,外面寒气逼人,街头巷尾,小镇的熏烧摊子上都挑一盏马灯,散发着朦朦胧胧的桔黄色的光,让人看了心头就觉得暖和和的。

附近工地上做工的,肯定会来切上二斤猪头肉。

“拣稍肥些的,把熬。‘

把熬,是方言,油水足,解馋的意思。摊主对他们这样的要求,总是很爽快地答应。

一大块肉细细地切好,洒上蒜末。

“您走好,好吃下回再来!”在摊主热情的招呼声里,他们急急地走向工棚。

五、六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围做灯下,小桌子上是油炸花生米和熏烧猪头肉,还有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粉丝炖大白菜。不知不觉间,两瓶老酒就见了底。在微醺当中,一天的劳累早已散去,他们很快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那些年,我在镇上的中学读书。夜里上晚自修结束,到小饭店里下一碗阳春面,再切上五角钱熏烧猪头肉,热热地吃下去,饥肠碌碌的身子就又饱又暖和了。

 

转自《新浪网》陶天真博客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