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盐渎古城今何在?

发布日期:2012/9/25 16:28:25  阅读:2968  【字体: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从古射阳县划出盐渎县,与射阳县“分湖为治”,二县分界在射阳湖东,并属临淮郡。盐渎,就是盐河的意思。据明万历《盐城县志》载:盐渎在县“西九十里,其支流出大纵湖入官河,东入塘河,达安乐港,经侍其汊入射阳湖。”由此可见,盐渎县是因县内有盐河而命名的。

 

盐渎古城究在何处?明、清以来的《盐城县志》,都说在县城西北九十里,与古射阳县隔湖相对。其实是误传。根据一九五七年秋,盐城北门外发掘出的大面积汉代遗址考证,古盐渎县的治所,就在盐城北门外东北部沙井一带。这处汉代建筑群遗址,在地表一米以下,东西约五百多米,南北长九百多米,陆续发掘出古瓦井九口,砖井四口。沙井前一处屋基,发掘出炼渣、红烧土、铁沙、铁刀、铁犁、铁锛和破残的铁锅、铜鼎、铜箭镞、陶范等生产用器物,似为当时冶炼铜铁的场所(其后在龙冈杨家河一带,开河时挖出过铁砂层约三里长,证明当时盐城不仅制盐,还有冶铁)。沙井东屋基多间,发掘出已锯过的鹿角料等物,似为骨器制造工场(盐城沿海地区多鹿,直到明代还向皇帝岁贡鹿皮二十七张。后来草滩樵采殆尽,鹿始绝迹)。沙井之西一处屋基,发掘出不同花纹的瓦当,下水道中还发现封泥(相当于现时邮包的铅封)多枚,其中一枚有“射阳丞印”四字,一枚为战国文“贵其亭鉥”四字,还有的是姓氏,可能是当时的县令、县丞或盐官姓氏。此处当是盐渎县的县治或盐铁官署。由此可见,今盐城市东北至西北,包括今市体育场一带,在秦汉时已是一个人烟稠密,渔农盐业兴旺,冶铁制骨等手工业繁荣的城镇了。

 

在盐城市东南到伍佑镇之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土墩,俗称头墩、二墩、三墩。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在二墩附近,先后发现了四座土坑木椁汉墓。这些墓葬,与江苏各地出土的木椁汉墓相比,在布局和形体结构上独具一格。其中一号墓规模最大,有三棺两厢。从墓口至椁顶均经夯打,坑内填褐色泥土,用珍贵的楠木板七十余块排列构筑成椁室。其头厢、侧厢位于棺椁之外,成为一个独立部分。此墓有被盗过的痕迹,墓东南部有盗洞两处,随葬器物的位置都被扰乱,但葬品仍残留不少。棺用整段楠木掏挖雕凿而成,棺下铺垫厚约六厘米的汉五铢钱一层。随葬品琳琅满目,最多的是漆器和铜器。漆器有碗、耳杯、奁、盘、几案等;铜器有镜、刷、薰炉、油灯、壶、鐎斗、尊等;其他还有戟柄、铁刀、铁戟、弩机、剑等兵器,缸、灶等陶器和印文、木俑、木简、木梳、磨刀石、黛板、铁皮炉、铁火盆等器物。墓主人似为西汉晚期或东汉初期的盐铁官或大盐商。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年,在头墩,二墩、三墩又发掘出十多座汉墓,棺椁均用楠木制成,墓葬器物以漆器、陶器为主。头墩一徐姓墓主人的棺内,还出土一块长宽和棺木相等的彩绘天花漆板,纹饰富丽流畅,色彩鲜艳,在国内汉代木椁墓中还是首次发现,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中。这一批汉代墓葬群的发现,也证明今天盐城市,早在秦、汉时即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城镇,否则,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怎么会把他们的祖宗埋葬在随时会被海潮吞没的海滩上呢?

 

摘自《盐城史话》《古淮夷地的变迁》节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