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通往小康之路——建湖县村村通公路纪实(金学桂)

发布日期:2016/4/26 15:50:35  阅读:2212  【字体:
 

 

“路,是一道彩虹,连接着人类走向未来的希望与梦想!”

路,是一部历史,记载着人类的跋涉与探索!”

路,是一个抉择,蕴含着人类的睿智与胆略!

这是一条追求之路,这是一条开拓之路,它追求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让广大人民群众昂首阔步快速奔向小康,它为人民致富开拓前进方向,它为闭塞的农村开拓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途……”

以上这段话是建湖县农村公路建设专题片《水乡彩虹图》里的开头语。作为经验介绍,该片曾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放映。2013723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年底全省又在建湖县召开了农村村村通公路现场会。

2002年初,建湖县委、县政府瞄准实现全县农村公路灰黑化、等级化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紧紧把握住省委、省政府为苏北农村办好实事工程这个大好机遇,从而使建湖跻身于全省“农村公路示范县”行列,积极向省里争取了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立项及资金援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全县完成了730公里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革,实现了村村通硬质公路的目标,构筑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坦途,谱写了全县交通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农民寻找脱贫路

 

建湖是有名的里下河鱼米之乡,沟河纵横,水网密布。它道路泞泥,曲曲弯弯;它运输困难,川河过港。多少年来,由于陆上交通的闭塞,在建湖大地上,演绎过多少贫苦的悲剧:有多少农副产品因运不出去而蒙受损失,有多少发展良机因致富信息受阻而失之交臂,有多少投资者望“路”兴叹而扼腕离去,更有多少病人因道路不畅延误了及时诊治而失去生命……道路维系着建湖八十万人民的生存,尤其关系到乡村60万农民的命运,更是制约建湖经济发展的“瓶颈”。人们期盼着能有一天公路通到家门口,期盼着有一天能骑着自行车、拖着大板车到县城。终于,二十一世纪初,这个夙愿终于实现了!

 

党为群众绘新路

 

计划落实以后,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开展了如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大讨论,县四套班子深入乡镇,深入村组,深入工地,制定路线图,策划施工方案,检查施工质量。同时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切实解决施工中的各项矛盾和困难,帮助乡镇扎实措筹资金。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农民下发了2万多份征求意见函,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建湖县农村公路建设意见》、《建湖县农村公路实施细则》以及《建湖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办法》等文件,规范了农村公路建设考核办法、量化措施和激励手段,形成边建设边管理、边管理边完善的良性循环。

为了使建湖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取得好的效果,省交通厅领导和时任盐城市委书记的张九汉、市长赵鹏等同志亲自来湖指导,为基层排忧解难,检查工程质量。时任县委书记曹友琥、县长陈勇同志更是十分重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明确分工到乡镇,明确责任到具体工程。同时交通局和全县15个乡镇密切配合,扎实发动群众,筹措资金,狠抓质量,提供技术,并组织九个检查组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七个“一点”筑富路

 

当时,建湖还是一个财政比较紧张的县,而开展这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全县公路建设总投资为1.83亿元,除省市补助1.06亿元外,县里还得自筹7700万元。这个数字,对于尚未脱贫的建湖来说,不啻是天方夜谭。然而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共度难关,通过七个“一点”的来筹措资金,即:财政拿一点,村组筹一点,乡镇干部垫一点,个体大户赞助一点,线桥冠名募集一点,知名人士捐赠一点,绿化经营权转让融资一点。这七个“一点”汇聚成庞大的资金源,其中蕴藏着无数个感人的故事。

时任宝塔镇党委书记的卢乃铨在全镇筑路大会上号召:我们这地方穷就穷在路上。要得富,先筑路。如今上级帮我们筑富路,我们也要尽份心意。在他的带动下,现场人人捐款150元。钟庄镇三套班子,每人垫资金8万元,共垫出170万元。时任人大主任的杨文昌在工程紧张时,请爱人到亲戚家借来2万元。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宗淮及省里一些庆丰籍人士,闻听家乡筑公路,捐来了80多万元。九龙口镇乔庄村的张连武兄弟为村里捐资20万,建成一座公路桥,被命名为“恒丰”桥……在全县公路建设中,像这样感人的事迹和动人的场景,真是举不胜举!

 

为民造好幸福路

 

资金是筑路的基础,质量更是筑路的关键。建湖把质量看作公路建设的首要,重点把好七道关口:一是施工方案审批关(所有工段都经交通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检测,施工方案经严格审批后开工);二是施工队伍资质关(凡是不具备施工等级的一律不准参与投标);三是专业人员控制关(由交通部门专训1129名监理人员实施监理);四是干群代表监督关;五是技术手段监督关;六是施工工序接转关;七是建设资金拨付关。如此层层把关,环环扣紧,保证了农村公路的质量。为了确保路段顺利施工,沿河镇蒿伦、自强村群众,自动拆除路线障碍,搬迁路障230多处,割清豆荚30余亩。建阳镇建南村村民主动备好砖渣,送交工程。芦沟建筑工程队队长吴宏胜的母亲到工地,对儿子说:这是一条子孙路,你可一定要筑好,不能出任何质量问题。乡亲们筑条路不容易,可不能赚没良心的钱啦!老母亲多次上路查看,一处不达标,就叫儿子扒掉重做。为了保证质量,冈西群众在水泥袋上涂上标记,建阳顾坝群众吃饭端到工地监督施工,而沿河镇群众自动搭起棚子,守候在公路边,不到凝固期,任何人和车辆不得上路……

 

全县村村通公路

 

路,在人们的脚下延伸;路,在建湖水乡大地上铺成……一条条农村公路象一道道彩虹腾起在绿色的田野上。到2003年底,建湖全县新建硬质路41条,全长258公里,受益村79个,受益人口20.7万;完成灰黑化路面730公里,全县15个乡镇200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受益群众达70万人;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秀率95%,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为了使四面环水的建阳李庄村也通上公路,不留空白,时任交通局长的陈兆仿同志乘坐小船,三下芦荡考察,最后与村书记拍板,造6座桥,攻克了全县通公路的最后一个“碉堡”, 李庄村终于“孤岛不孤”,而建湖也成了全省第一个全县村村通公路的典型、苏北第一个完成农村公路建设的示范县。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