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曾经的年轻人(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6/5/12 15:33:56  阅读:5011  【字体:
 

 1

1906年,恒济孟庄的孟佐天先生应南洋陆军第九镇新军之征,投笔从戎,不久加入同盟会,并改名佐天,意为一心辅佐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统治,创建共和。1911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孟佐天在安徽民军司令柏文蔚处供职,同年11月参加苏、浙、皖三省民军会攻南京战役。次年2月在宝应遇害,年仅32岁。1927年秋,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与孟佐天一起参加的,是堂弟孟铁铮,孟先生是云南讲武堂毕业,军人中的精英分子。同样在柏文蔚处供职的,还有上冈青年陈中凡,那年他23岁,原在两江师范学堂读书,他在柏文蔚处担任书记官,叶兆言先生说他当的是伙夫,叶先生是这样写的:譬如后来的著名教授陈中凡先生,他曾在革命军中当伙夫,毕竟只是极少数,基本上微不足道。无论是伙夫还是书记官,原来研究古典文学并成为一代大儒的陈先生也有热血率真的一面。境内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还有草堰口的唐少友,在他二十多岁时的好时光里,唐先生是辛亥革命时攻克南京雨花台的指挥官之一,年轻时热起来的血从来没有冷过,一直到老,他们都有很好的口碑。

19232月,南通代用师范读书的上冈青年薛树芳,召集青年臧循、吴宗鲁、彭大铨等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成立上冈共进社,推选臧循为社长,确定宗旨是:砥砺德行,交换智识,谋乡梓公共事业之进步。他们向乡民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给家乡带来新鲜明亮的时代风气。1927年北伐军抵达时,他们组织市民张贴标语,欢迎北伐军,开展军民联欢活动。

其中的吴宗鲁,草堰口吴桥人,武昌中山大学学生运动领袖,1928年大革命时期被杀害于武汉,牺牲时26岁。从法国回来的表弟王慕尊与何应钦有一面之交,在表弟的努力下,只要他登报申明与共产党脱离关系,可免一死,他觉得信念比死更重要,放弃了生的机会。与吴宗鲁同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还有崔鉴,芦沟大崔庄人,在家时他经常劝身为地主的父亲宽待佃户,降低租额,父子间冲突很深,1934年春,崔鉴被逮捕,解送镇江监狱,不久遭杀害,年仅23岁。年轻的他留下了这样的诗:平生有抱负,马列为我纲。家道亦须改,人世已沧桑。风云任变幻,难更我主张。

2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当年冬,在上海读大学的乡人唐秉钧(唐仲衡)、唐秉枢、梁开甲(梁乙东)、吴广文、乐葆生、邹渐余等,回乡成立草堰口党小组,那时候,共产党才刚刚成立三年,他们是建湖最早的共产党员,唐仲衡是第一个共产党员。早期的党员是没有活动经费的,都是自己掏钱搞活动。

提到曾经的年轻人,一定要提党史研究者俗称的唐氏五兄弟。老大君鄂,上海法政大学政治系毕业,担任过上海日日社、新华社和《时事新报》记者。老二君照,上海复旦大学毕业,1932年担任社联上海复旦大学分盟支部书记。老三唐小石,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老四唐秉琳,黄埔军校十期炮科毕业。老五唐秉煜,黄埔十六期工兵科毕业。他们的父亲就是建湖人称唐二爹爹的唐少友先生。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家国之念。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君照从上海回到上冈,召集唐小石、陈宗泽、陈宗良等青年,组建盐城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唐小石任团长。青年服务团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文艺演出、街头演讲、贴小字报等形式宣传抗日,同时为抗战搞募捐。在上冈、盐城公演盛行的《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等抗日剧目,轰动一时。

同样轰动历史的江阴要塞起义,就是在君照、唐秉钧、吴广文、唐秉琳、唐秉煜、唐坚华等青年人的参与下完成的,200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4集电视剧《江阴要塞》,讲的是与他们有关的故事。老四唐秉琳和老五唐秉煜是剧中的男一号和男二号。

除了唐氏五兄弟,还有一对非血缘关系的兄弟一直感动着历史。一位是国民政府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的陈中柱,一位是盐城地区早期的地下共产党员、革命教育家赵敬之。他们同乡,同学,一起长大。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政党,却有着近乎相同的价值观,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努力方向。危险时,他们彼此都会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19416月,陈中柱将军在日军的大扫荡战争中,身中六弹,后被日军砍下头颅,牺牲时35岁。19478月,赵敬之在一次去行署请示汇报工作的途中,遭遇国民党的便衣队,后跳入河中,被子弹击中头部,牺牲时41岁。如今,他们以一前一后的亲密距离,长眠于盐城市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中。

3

翻开三十四年代的建湖组织志,上面提到的青年人,都是社会的精英呀,多半年纪轻轻,已有许多阅历与故事,甚至有了传奇色彩。他们多半是外地人,公开身份多半是民运队员,在组织志上的职务是区委书记、组织部长什么的,要知道,那时民主政权还是地下状态,区委书记、组织部长与今天的职务是不一样的,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吃住在百姓家里,喊百姓为干妈妈或干爸爸,闲时也帮百姓做农活。百姓待他们如亲人,可也实在没有好东西招待他们,用酱盐水代替菜也是常事。

朱浣、鲁光、艾侠、邬凌秋、陈紫光、许荣、马克、方平、沈尹、王志行,这些名字今天听起来已经很陌生了,她们当时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呀,十七八岁的年龄,来到这个穷乡僻壤,要克服很多的问题,语言上的、风俗上的、生活习惯上的,有的孩子家境很好,根本没有吃过苦,可敬的陈毅军长建议她们,看到百姓家凳子上有灰,不要拿出手帕来掸,那样百姓就不愿意跟我们亲近了,她们脱下西装旗袍,换上布军装,甩掉皮鞋,穿上草鞋,慢慢学着吃苦,学着不怕困难,为心中认同的真理奉献自己。民运队员鲁光后来回忆说:碰到的第一家就不让进门,我就坐在门口拉家常,替他们抱孩子,最后还要到他们家里去住宿。王志行是归国华侨,她在回忆中写道:当时写给家人的信多半会加上一句,当你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不是悲观或是害怕,而是一种豁达与洒脱,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他们是真的把生命放在一边了。其中的艾侠,原名赵素娥,广西柳州人,在盐城被日伪军用包着石灰的毛巾捂住嘴后活埋的,牺牲时年仅20岁。

作为清华大学一二·九运动主要发起者的孙兰,在建湖工作了两年多,热情地做着对她来说有点屈才的职务,建阳县文教科科长。她是那个写出北平已放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才子蒋南翔的女朋友,二十多岁时就与鲁迅有交往,鲁迅日记里四次提到过她,做过许广平的助手,父亲是主持审判过陈璧君等战犯的检察官韦维清。建国后做过丹麦、叙利亚等国大使的秦加林,浙江省鄞县人,出生在上海,21岁来到这里,先后做过今天的芦沟、沿河、高作等地的区委书记或区长等职。山东聊城的白果,原名邓延熙,清朝康熙年间状元邓钟岳的后人,他是从延安来到这里的,在冈西尖墩突围战斗渡河时因不会游泳而牺牲,牺牲时22岁,留下了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还未出生的女儿。他留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除了向年老的父母表达报国的决心外,特附信给堂叔:愿吾叔有食一日,勿让家中断炊一天。一封平常的家书,像是有准备的遗书。

4

那个时代有些年轻人呀,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参加抗日是不用动员的,他们有不少是可以不革命的,甚至是不需要革命的,他们革的是自己的命,明知是火坑却偏要跳进去,不惜与家庭决裂。若是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自讨苦吃,他们会告诉我们,民族的命运比自己的命运更重要。

钟庄陈村的王翰,原名陈延庆,父亲是地方名绅,家境优裕,早年就读上海南洋中学,与蒋家的太子蒋经国同期,后读于复旦大学,叔父是学者陈中凡,陈独秀的高足,民国政府的人脉关系极广,谋一个体面的职业是轻松的事情。他却选择了另一条艰辛而危险的路,入党时正是白色恐怖时期,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没有任何的活动经费,都是向家里开口要钱。二十岁之前因为参加进步活动,已经进过两次监狱。弟弟陈延熙与他一样,学生时代就作为进步学生参加反对专制与独裁的运动。在遥远的香港,20多岁的庆丰人乔冠华已经开始用笔名乔木发表国际述评文章,以诗化的语言,舒情化的表达分析国际战争形势,一改社论一贯严肃枯燥的面孔,引得青年人争相传阅,给黑暗而混乱的时代带来明亮的思想和观点。

树家桥的树海,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毕业,一二九运动时当选为暨南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20多岁回乡组建地方武装,命名树海大队,乡民们还记得树海威风神气的样子,背着一个盒子枪,神武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很多土匪怕他,许多青年人很崇拜他。树家是地主家庭,他主张把自己家的田分给农民。乔舍村的孙达伍,大夏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乡做地下工作,最危险时,白天藏在老百姓家中或苇荡里面,晚上出来行动,挖公路、炸桥梁、割电线、与土匪谈判,没有害怕的事情,真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呀。乔舍村的乔新民,父亲是有名望的大地主,开明乡绅,他放弃了学业,离开贵州的浙大,一路步行,辗转到湛江,最后到达离家一百多里地的阜宁,参加了新四军,过着清苦危险的游击生活。湖垛镇南前李府的王大林,同样是富家子弟,盐城县委就设在他家中,他曾说过,为了民主建政三不要,一不要命,二不要钱,三不要家。同时前李府的王炳文,把家里的地契抵押了,换成300银元给盐城县委做活动经费。恒济孟庄14岁的女孩子孟文觉得天下兴亡,小女子也应该担一份责任,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地离开家了,有一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洒脱。

上冈青年徐亚云是这样回忆自己参加抗日的:1939年春,陈克天由苏中路经沙沟镇,跟树海谈起了高邮湖西三路二团的抗日情况,并说那里有党的组织。我和树海同在沙沟教书,听到这个消息,为了抗日与接受党的直接领导,我们辞退了教职,相约而去。大约他在三月、我在四朋先后到了三路二团的住地塔儿集。

5

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9414月中旬,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政委吴载文在蒋营处的蔷薇河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吴载文,福建省宁化县人,牺牲时27岁。陈毅在总结战斗时说,这次仗打得是不错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的团政委。

鲁艺的青年,是建湖战争史上不可忘记的一笔。19416月末,鲁艺师生为躲避日军的扫荡,从盐城来到湖垛,在这里呆了近一个月,宣传抗日,排演节目,723日,一部分师生转移至北秦庄时,遭到日伪军的袭击,丘东平、许晴、袁万华、王海纹、徐辉、张炳炎、朱丹、魏征、叶令、李锐等众多青年牺牲了。这些师生,多半是来自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其中的丘东平是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人,是当时非常有名气有前途的青年作家,还有几个月,他就要做爸爸了。许晴是扬州人,剧作家,《青春之歌》许宁的原型。对他们的牺牲,陈毅将军非常心疼,在《新四军抗战殉国先烈纪念册》中提及:又如丘东平、许晴同志等,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青年翘楚,或擅长文艺,其抗战著作,驰誉海外;或努力民运,其宣传动员,风靡四方,年事青青,前途讵可限量,而一旦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能弥补。言念及此,伤痛曷极!同时牺牲的,还有新安旅的总干事张平和张杰,张平的资料很少,他是安徽当涂人,复旦大学毕业,父亲是民国政府的邮政局长,家境不错,他第一次报名,正在当涂读中学,想放弃学业参加新安旅,遭到了拒绝,第二次是要求自带生活费参加,他的诚意打动了新安旅,张平是个有着单纯的热情的人,总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光和热。

就在鲁艺师生牺牲的前一天,722日凌晨2时,淮阴人方秉文在钟庄毗卢庵遭到袭击牺牲,年仅22岁。他的战友回忆,方秉文是个有点小资情调、又特别能吃苦的人,会唱歌、吹口哨、吹口琴,闲时还能来上几段京剧,拿一根筷子就可以打起拍子,指挥大家唱国际歌,有点文艺青年的作派,是一个很会快乐并且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在建湖工作的一年时间里,他用双脚走遍了建湖的乡村小路,宣传抗日,动员参军,一天步行三五十里甚至一百多里是日常生活,出发前放几个面饼在口袋里,饿了就边走边吃,渴了就到河边或池塘边喝点水。在同一天,另一个可敬的青年人,苏鲁皖边联合抗日司令部参谋长黄重厚在上冈石桥头指挥渡河时,溺水牺牲。黄重厚,泰县人,先后就读于国立暨南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和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都中央军校第15期),牺牲时32岁,他从家里拿出一千银元参加抗日。

1945年,余江烈士被捕后,民主政府想拿700万元伪币赎他,他舍不得乡亲们的负担太重,说,革命总会有牺牲,请组织上不要筹款,不要搞得人财两空。322深夜,他选择了自缢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一个血性的汉子选择了自杀,求死的大勇令人心疼。在同一年的6月,上冈青年沈纯被捕后,组织上想劫狱营救他,让他保护好身体配合营救,他舍不得牺牲太多的战友,脱下了自己的汗衫,撕成碎条,搓成绳子,自缢而死,牺牲时34岁。人生总有一死,何争早迟,这是他留给世人的话。他曾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劳动大学,因无法筹措学费而未能就读,他的遗书写得情深义重,对妻子孩子的生活一一详细安排,从容淡定,读人令人落泪。在这一年的921,解放淮安前夕,在淮安城内一个新挖的土坑面前,三找共产党参加革命的严桥村人苏林森被荷枪实弹的日伪军活埋了。112,盐城解放前夕,年仅28岁的申德辉被活埋,面对死亡,凛然而淡定。申德辉是一介书生,但有勇有谋,有人称他为苏北的李向阳。在牢中受尽侮辱,坐水牢,水中还被人倒入粪便,蚊子咬、苍蝇叮。他的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今特留书致各位同志,以表吾等最后斗争之决心,望能给我家留一点纪念,使教育后人继承余志,我居九泉之下,绝不忘党的教育之恩,敬祝我党革命早日成功。这次万一身遭不幸,吾深知革命是要流血的,绝对含笑以赴。他的遗书,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伟大的中国书生革命者,瞿秋白。在他牺牲后不到十天,盐城解放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