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武器论”谁首先提出?(邓加荣)
很多人都认为,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首先提出“唯武器论”并加以批判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1952年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在讲话中突然向在座的人们发问说:“你们知道是谁发明‘唯武器论’的?”在座的人无人回答得出,因为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是毛主席首先讲到这个问题的,因为抗战期间,他的那部《论持久战》是人人必读的,而且是党内学习的重要文献。难道说,在毛主席之前,还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吗?在座的人不住地互相观望。
毛主席环顾了一下,见无人回答得出,便告诉大家说:“是章乃器首先提出‘唯武器论’的。他早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提出来了。”章乃器坐在下面低下了头,一言不发。今天,毛主席在这样一个有上千人参加的大会上,又将十几年前的这一桩往事提出来,他的心中在沸腾翻滚着。
那么,这一桩往事是什么呢?
一场争论
原来,在1936年章乃器做救国会头领时,曾写出了一系列宣传抗日救国、批驳当时各种流行颇广的“抗日必亡”、“中国必亡”的投降主义谬论,其中,《辟一套亡国论——唯武器论和唯武器史观》,在社会上影响最大。
他能够写出这篇命题很高的文章,也有一定的客观背景。有一次,他到我国铁道专家黄伯樵家里去做客,适逢被人称之为蒋介石“智囊”的黄郛也在座。谈话中,黄郛大讲其不抵抗主义,滔滔不绝地说:“我们今天不是组织什么抗日救国会的问题,而是应该组织师日救国会。”接下来,便大讲、特讲日本陆海军的装备是如何的精良,并当着铁道专家黄伯樵的面说:“你知道日本的铁路运输是怎样装配的吗?日本的列车节数和容量,是与军事单位的人数、士兵的背包体积构成一定比例的。所以,他们动员起来投入战争,就既方便又迅速。只有这样的装备,才能打现代化的战争,中国能够与日本对抗吗?所以我说,中国欲求不亡,当下里不是组织什么抗日救国会,倒是先要组织师日救国会!”
章乃器听了十分气愤,当场就打住他的话头说:“你渲染的那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那叫做‘标准化’。就是将列车车厢与士兵背包都按一定标准规范化起来。我国要标准化起来也不难,但是全国必须统一,首先,就是要赶走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统一东三省。否则,便不可能有我们的铁道标准化,有的只能是日本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标准化。所以,在当前还是抗日救国第一,而不是什么‘师日救国’!”
一席话,即刻就将黄郛驳得哑口无言。在场的人,包括我国铁道专家黄伯樵夫妇在内,大家都为章乃器的话所感动,有不少的人也因之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救国会的活动中来。
一篇文章一本书
章乃器回去之后,激于当时的那股义愤,再加上联想到国民党当局所宣扬的形形色色的失败主义理论,立时铺纸挥墨,接连地写出了《由爱国主义说到误国主义》、《四年间的清算》等文章,还有前边指出的那篇命题很高的《辟一套亡国论——唯武器论和唯武器史观》。
文章明确指出:“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清政府的武器力量显然是超过同盟会;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的武器力量,也显然是超越前者。然而武器优越的人们,竟都会在武器力量低劣的人民大众面前崩溃下去。谁说武器是万能的呢?谁说民众是可以尽量压迫的呢?”
在引证了这许多历史事实之后,他最后明确地做出判断说:“如果武器真是万能,人类就不可能有这许多历史的演变,历史上的弱小民族和被压迫阶层便不应该有翻身的机会。”
1936年冬,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七位救国会领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章乃器在狱中,又将这些抗日救国的道理,系统化地写成了一部长达十余万字的理论著作《救亡运动论》,其中包括了绪论、抗日必胜论、民众基本论、统一战线论和结论等五个部分。1937年出狱后,因为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基本形成,又加上日寇已经逼近淞沪,他只将其中的《抗日必胜论》和《民众基本论》作为宣传小册子拿出去出版。他在《抗日必胜论》中,更加系统地批驳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甚广的什么“物质对比论”、“机械定命论”、“五十年后抗日论”、“三月亡国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论”、“退到堪察加去”等谬论,对其一一地加以批驳,并明确地指出我们之所以必胜,有着我们深厚的历史的与现实的根源:其一,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文明;其二,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其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誓死抗敌的决心;其四,觉醒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其五,具有相当的武装力量。他最后下结论说:“这些武装力量,虽然武器比较低劣,但武器的力量不是绝对的,而人民的力量毕竟还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他在《民众基本论》中,也较早地提出了民众是战争,特别是抗日救国战争的基本力量,他说:“我们的军事力量不及日本帝国主义,那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那么,我们究竟凭什么力量可以战胜它呢?答案是: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基本的力量是民众。”他还是用历史事实来作证明,说:“国民革命军所以能用低劣的武器战胜武力强大数倍的北洋军阀,谁也不能否认是民众的力量。”
1938年5月至6月,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所做的演讲基础上,写出了指导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理论著作《论持久战》,引用了章乃器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也引用了“唯武器论”这一概念,写出了至今人们仍能背诵下来的名言:“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转自《人民政协报》2012年8月9日 春秋周刊
- 上一篇文章: 典故由来两则(仇宏曙)
- 下一篇文章: 见证三十年风云(赵海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