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古代也有“身份证”

发布日期:2012/9/8 14:59:12  阅读:1906  【字体: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的;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的。为了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官员们朝见皇帝、会见同僚、外出办事,都得先亮“鱼符”,以“验明正身”,然后才能为对方承认和接纳,所以当时曾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之说。

 

俗话说:一个皇上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罄。皇帝换了,“鱼符”也跟着“变脸”。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换成了“龟符”,用途没变,只是外形和材质变了。后来,“龟符”又相继变成了“虎符”、“龙符”、“麟符”。符的形状和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也增加了:除了证明身份之外,还多了一项权限功能:亮一亮手中的“符”,便可以调动、指挥军队和任免官吏。归根结蒂,“符”还是身份的象征:身份高,权力就大。

 

  明朝时,大概嫌金属符太重,携带不方便,也是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统统换成了“牙牌”。牙牌的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其详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超大号名片了。2004年,考古学家在南京明代宝船厂船坞遗址中,就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一块“牙牌”,这是一块由朝廷特制,前宽后窄、轮廓浑圆的乌木牙牌,上面有孔,是用来挂系腰间的,所以也称“腰牌”。

 

转自《浙江老年报》2012718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