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文化珍馐数字诗

发布日期:2013/10/22 9:48:58  阅读:2213  【字体:
 

 

  诗,无疑要有味儿,有味儿才有嚼头儿。如果再有趣儿,那喜欢嚼的就更多,就像冬天里的冰糖葫芦,夏天里的大西瓜。

 

  比如这首《半点缘》,就是一首纯纯粹粹的半字诗:“半边山月半山松,半点清风半点浓。半世沧桑芳草地,半生守候待相逢。半世风云半世愁,半江渔火半边流。半山红叶如枫地,半点灯花照影羞。”诗中12个“半”字,将“情”与“景”非常形象,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落霞孤鹜,天地苍凉、人世沧桑,呼之欲出。

 

  明代方孝孺写有一首《闻鹃》的诗,是抒发他对自己身世、境遇、人生独特内心感受的好诗,此诗是用数字这种别致的形式表达的,诗的苍凉和深沉也得到了特别的渲染与强化。诗云:“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动我愁,二声动我虑,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不言泪如雨。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也有这么精彩的一笔,只是他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只数字由高到低,且格调也是春兰秋菊夏花冬雪,却别有一番风味:“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你有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处。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

 

  多么轻松,多么诙谐,多么俏皮,多么精警,于自然之中表现出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

 

  应该说,这些诗作都是俎豆馨香的千古名作、大作,令人读之三月不知肉味的文化美味。不过,要说集大成者,犹如黄钟大吕的扛鼎之作,还得属西汉时的卓文君。

 

  卓文君是个名垂青史的才女。哪知夫君司马相如发达之后,有点忘本,卓文君遂将自己的惊世才华与大海般的深情变成这样一首不朽的篇章:“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处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万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诉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九重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已死,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下一世,郎呀郎,巴不得你为女来我为男。”凄婉哀绝,柔肠寸断,曲折反复。如此一咏三叹的泣血文字,相如读后,愧服不已,前念顿消,成一段千古佳话。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201310119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