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之最》之四
(十三)政党社团
清光绪32年(1906),上冈商会成立,是为境内最早的商会组织。上冈商会在原上冈镇商务分会的基础上进行改组,下设湖垛、草堰分会。(光绪本《盐城县志》、《建湖县志·大事记》、《政党社团》)
民国9年(1920),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建阳分会,在顾庄、湖垛、草堰、楼夏庄、北祁舍等地设立办事处、所,办理义渡、义塾、接婴、施药、施粥等义举。后因战事频繁,经费无着,停止活动。(《建湖县志·政党社团》)
民国12年(1923)2月,由进步学生薛树芳发起,有臧循、吴宗鲁等人参加的共进社在上冈成立,是为境内最早公开成立的进步社团组织。该社举办平民义务学校,宣传民主思想。曾在革命活动家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上冈情况》等文章,后于1927年解体。(《建湖县志·大事记》)
民国15年(1926)年4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仇一民,3次来境内草堰口、上冈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唐秉钧、吴广文、梁开甲等入党,并建立草堰口党小组,这既是建湖县境内第一个也是原盐城县第一个党小组。民国17年4月,仇一民牺牲后,集体活动停止。(《建湖县志·政党社团》)
民国17年(1928)1月,中共阜宁县委员会在境内草堰口河北大唐庄成立,为境内诞生的第一个中共县委,此后民国28年(1939)10月,苏皖三地委派刘大谟(女)来境内树家桥组建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次年5月又派方秉文(次年牺牲)来境内改组盐城工委,成立中共盐城县委员会,为境内诞生的第二个中共县委。1941年9月18日,中共建阳县委成立,此为境内诞生的第三个中共县委。(《建湖县志·大事记》)
抗战时期,建湖地区是原盐城县最早恢复中共活动的地区。民国28年(1939)8月,中共苏皖区委第三地委派组织部长杨汉章来境内树家桥、上冈等地发展党员,建立了树家桥、郑沟和农职中学(包括上冈中学、盐城县第一中学学生实习团和农职中学)党支部。同年10月,第三地委复派刘大谟(女)来树家桥成立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次年6月,第三地委再派方秉文来境内前李府,将中共盐城县工委改建为中共盐城县委。(《盐城市志·大事记》、《建湖县志·政党社团》)
1956年4月28日至5月1日,中共建湖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代表501人,列席代表35人。会议听取了县委工作报告,通过了今后3年工作任务的决议,选举了中共建湖县第一届委员会和出席省首届党代会的代表。(《建湖县志·大事记》、《政党社团》)
1988年,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成立,下设有建湖组。咨询会常务主任王俊兼任召集人。后正式成立建湖分会,张培任会长。2006年,吴连登任会长。此后,2005年5月,发展建湖上海咨询会成立,夏振亚、唐兆琪、姚春海为名誉会长,程立斌为会长。(《建湖县志·政治·社会团体》)
1989年11月,县委在全县首次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此后每两年评议一次。(《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十四)政务
建湖境内最早进行的选举,是民国2年(1913),各市乡举行的市乡议事会的选举,尔后又有盐城县临时议会议员和江苏省议员的选举。(《建湖县志·政务》)
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乡行政委员会的组建,采取召开各界群众代表会选举产生,第九区恒丰镇的马兆梅和楼夏镇的马惠当选为镇长,为地方妇女当选为乡镇长之先例。(《建湖县志·政务》)
首届建阳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1942年6月22日在一区长北滩召开,与会代表120人。县长唐君照主持会议,并作建县以来抗日斗争和民主建政工作报告,盐阜军区司令员洪学智到会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最后选举产生建阳县行政委员会,唐君照、金韬、树海、唐君鄂、乔耀汉、陈曙东、杨幼樵当选为行政委员,唐君照为主任。(《建湖县志·政务》)
建阳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0年3月14日至18日在湖垛镇举行,出席代表359人,会议总结1949年的县政工作,提出1950年农业生产方案和春季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本届常务委员会,主席陈宗烈,副主席陆逵、杨幼樵。(《建湖县志·政务》)
建湖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7月4日至8日在湖垛镇北大庵(县体育场一带)举行,出席代表311人,会议中心议题是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审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并选举本届县人民政府委员14人,选举陈中凡等4人为江苏省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湖县志·政务》)
建湖县首届政协会议,1957年1月11日至13日在建湖县政府河东旧址食堂举行,出席委员36名,列席各界代表20名。会议协商并选举县委书记成豫华为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李有相、杨幼樵为副主席。(《建湖县志·政务》)
(十五)治安司法
境内最早设置的警政机关是,清雍正9年(1731)盐城县在上冈设巡检司署,阜宁县在朦胧高草堰巡检司署。(《建湖县志·治安司法》)
1941年9月,建阳县建立,设有保安科,内设侦察、审讯等课,9个行政区各配备公安特派员,是为境内治安机构初始阶段。(《建湖县志·治安司法》)
全国第一所业余法制学校,1984年在上冈镇创办,次年1月15日《人民日报》作专门报道。(《建湖县志·治安司法》)
(十六)民政
境内第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是1944年秋天建立的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即陆庄烈士纪念塔。该塔位于今建湖县钟东居委会境内,纪念“陆庄事件”中牺牲的盐阜独立团和区队的38名官兵,后又将牺牲在附近的原盐城县委书记、后任12区区委书记的方秉文、14区区委书记白果、新四军3师7旅某部副营长邹福初、丁连吉等烈士迁葬于此。
境内第一座革命烈士陵园,是始建于1984年的建湖县烈士陵园。始位于县城湖中路西侧(今希望广场位置),陵园内建有纪念碑和烈士事迹民馆。2003年,迁至庆丰镇东平村境内,与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合并。
按,1943年秋,建阳县政府曾在1区季墩砌造忠烈祠3间,祭祀在境内牺牲的客籍、本籍革命军人及地方干部,后祠废。
1992年,建湖县首次被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县”称号,此后连续于1995年、1998年、2002年、2005年蝉联这一荣誉。(《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社会民生》)
(十七)劳动人事
1984年12月,建湖劳动保险公司成立,此为江苏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县级劳动保险公司,国家劳动人事部曾专函要求江苏省劳动局予以帮助。(《建湖县志·改革开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987年7月20日,县委首次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聘乡镇企业局局长和多种经营管理局一保分管水产工作的副局长。应选者有60多人,经过考核、笔试和答辩,最后择优录用。(《建湖县志·大事记》)
1992年7月起,建湖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3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让企业到机关选用人才,至是年底,200多名县级机关干部进入企业。这也是后来被称为“建湖现象”的发端。(《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7年5月18日,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国家公务员过渡的首批过渡考试在县委学校进行。次年起,国家公务员制度全面推行。(《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十八)军事
抗日战争中境内最先遭受日寇飞机轰炸的是上冈镇。1938年农历3月26日上午9时左右,一架敌机对上冈镇区进行轰炸,伤亡数十人。时隔两日,日寇对上冈进行大规模轰炸,千年古镇化为断垣残壁。(夏瑞庭《故乡云》)
抗日战争期间,境内最先对日寇侵犯进行阻击的是上冈镇保商团。1938年4月28日,日寇佐藤支队由盐城北犯上冈,上冈镇保商团在镇南阻敌,队长仇奎胜战死。仇奎胜也是境内为抗战献身的第一位英烈。(《建湖县志·大事记》、夏瑞庭《故乡云》)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首次在境内对日寇进犯进行阻击的战斗,是57军常恩多部组织的沿河口阻击战。1938年5月31日,侵占上冈镇的日寇分水陆两路西犯湖垛。水路在沿河口(今黄沙港冈西、庆丰、近湖交界处)受阻于木桩构筑的拦河工事,又遭常恩多部隔河阻击,两路遂被迫退回上冈。(《建湖县志·大事记》、《军事》)
抗战期间的杨家桥伏击战,是境内也是盐阜全境首次缴获日寇轻机枪的战斗。1938年5月某日下午,盐城县第14区常备中队皋学洪部(原上冈一带匪部,后为盐城县政府收编)11人,伏击行至通榆路杨家桥段的日寇,毙敌5人,并缴战马1匹、轻机枪1挺。
按,《建湖县志·大事记》、《水乡壮歌》记事在是年6月,此据陈克天《早期党组织活动和剿匪斗争》、夏瑞庭《故乡云》以及吴志宏《草莽英雄——皋醒吾》。
境内由抗日民主政权组织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是盐城县上冈警卫大队,成立于1940年10月底,大队长陈克天,教导员季龙,兵力约1个连,主要在第十四区活动。1941年1月并入盐城县抗日自卫总队。(《建湖县志·军事》)
抗战期间境内名气最大的民兵武装,是“树海大队”。1941年2月份,盐城县西南行署主任树海,利用地方自卫队的人枪组建,同年7月改称盐城县荡东大队,次年7月并入建阳县抗日自卫总队。(《建湖县志·军事》)
在境内驻扎最久、战斗最多的抗日武装是新四军3师7旅的21团。1940年9、10月,八路军教导1旅某团进驻湖垛地区,后编为新四军3师7旅21团。直至抗战胜利后,随军北上。任团长时间较长的是王良太。(《建湖县志·军事》)
全县民兵武装最多的时期是1958年。是年9月,毛主席号召“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建湖县成立民兵师,各人民公社设民兵团,大队设营,生产队设连。机关、中学、企事业单位均建立民兵组织。全县共有民兵25.85万人,占当时人口的28.8%。这一规模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全县普通民兵压缩67%。(《建湖县志·军事》)
境内抗战期间一次战斗歼灭日寇最多的是建阳战斗。1943年6月11日,从泰州调来增援湖垛的日寇与伪税警团共600余人侵驻建阳镇,企图扼断盐城至益林和经过建阳的南北水陆通道,切断盐阜区与淮涟宝兴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中共建阳县委上报盐阜军区,决定趁敌立足未稳攻打建阳。当晚,县总队长王良太率两个营迅速包围建阳之敌,围攻至16日下午,新四军3师副师长张爱萍亲率23团两个营、22团1个营投入战斗,至次日凌晨敌人被迫放弃建阳,逃往湖垛据点。此战,共歼敌140余人,其中日寇36人,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建湖县志·军事》)
按,据《建湖县志·军事》,民国27年(1938)6月是旬,日寇上百辆马车满载军需物资从通榆公路南线向北,某日下午进至上冈,被驻境内国民军57军常恩多部侦知。次日晨,杨部在杨家巷处突袭日寇,战斗异常激烈,至上午9时左右,上冈、阜宁两地增援的日寇陆续赶到,杨部遂主动撤出战斗。此役击毙日寇30多人,毁辎重车10多辆。
抗战期间,一次战斗我军牺牲最多的是蒋营、收成阻击战。1941年7月中旬,日寇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西路从宝应北犯的日伪军1000余人,20日上午11时由射阳湖镇出动,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两路向蒋营进犯。其时,新四军军部和中共华中局已从盐城转移至境内北左庄、汤碾至高作一带。为保护后方机关安全转移,新四军7旅21团奉命阻击,在旅长彭明治、团长王良太的指挥下,该团2营坚守阵地,毙伤日伪军100多人,自己也损失惨重。当日下午2时撤出战斗。该团3营9连则在收成阻击北犯之敌,在罗汉院一带与敌进行巷战与肉搏。战至傍晚,我军完成阻击任务后撤出战斗。此役仅收成一地即有52位指战员光荣牺牲。(《建湖县志·军事》)
按,据《建湖县志·军事》,民国29年(1940)5月某日,驻海河、陈洋的日寇1个小队和伪军约400余人向上冈进犯。日伪军行至境内陈灶锅一带时,遭驻上冈国民党常备2旅左飞团的9连和11连官兵阻击,后我军撤至大缺口。左飞团派出两个连的增援部队,在大缺口孙家祠堂附近与日伪军展开肉搏。日寇1个小队基本被歼灭,2旅左飞团官兵死难有50多人(《建湖县志·大事记》记为52人),安葬在上冈东郊,人称“二旅坟”。
苏中抗日根据地救护盟军坠机及飞员最大最成功的一次行动,是我军民在境内成功救护盟军坠机及飞行员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44年8月。是月20日夜,盟军一架B—29轰炸机在袭击日本军事目标的返航途中坠落在建阳县6区胡桥乡(今金桥公墓正门路南),跳伞落在县境的5名美军飞行员经地方干群营救,护送至县政府所在地。当日深夜、次日上午,盐阜独立团和县总队两次打退湖垛日寇的进攻。
按,《建湖县志》等均只记日寇发动一次进攻,此据时任盐阜独立团团长王良太《刘少奇同志路过湖垛和两军会师情况》)
解放战争期间,在境内我军一次歼敌最多的是草堰口战斗。1947年5月24日,我军在攻克沟墩据点后,主力11纵在建阳县总队和射阳县总队的配合下,对草堰口据点之敌发起攻击,黄毙伤敌军百余人,俘敌营长、保安大队副以下500余人及国民党还乡团3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0挺,步枪500余支,子弹4万余发。
按,《建湖县志·大事记》与《军事》所记有异,此据《军事》。
解放战争期间,境内我军牺牲人数最多的战斗是上冈地区阻击战。1946年冬,苏中“七战七捷”后,华中人民解放军奉命北撤山东,国民党黄伯韬兵团沿通榆路尾追北犯。为更好地掩护北上我军的战略转移,华中军区命令二分区4团与军区特务团在上冈阻击敌人3天。12月21日晨敌25师派出1个旅开始了对上冈镇南我军阵地的进攻。次日,我军撤至上冈以北、唐家营以南地区继续阻击,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6点。我军转移至益林地区待命。此战,我军迟滞了敌军北犯,消灭了敌人不少有生力量,但我军伤亡也相当严重,仅4团就伤亡116人。(《建湖县志·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