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李世安
高作镇光明村二组老庄墩,原是地主孙韵樵家西厢旧址。当年因其建筑突出,大四合头套小四合头,一进三堂外加包厢,几十间房屋,全是砖瓦结构,村口还立有石(牌)坊。在那草房时代,这座地标型的建筑群,很是显眼,西厢由此便成为地名。民主建政后,在西厢成立西北村。西厢人看重“厢”字的颜值,富有城厢的光环,故称西北村仍为西厢或西北厢。本文记述的是抗战时期这里发生的往事。
解放前,高作镇周围姓孙的有好几家,数孙韵樵名声较好。他为人厚道,乐善好施,有“乡贤”之誉。1940年秋,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盐城会师,开辟了盐阜抗日根据地。孙韵樵积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带头减租减息,献粮献枪,支持抗日救亡。其时,黄克诚的三师某部进驻长北滩地区,他主动腾出西厢,让抗日部队宿营。在那峥嵘岁月,他和南村杨幼樵都是开明士绅,为推进抗日民主运动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享有“南北二樵”之称。1941年7月,日伪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驻盐城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实行战略转移,临时移至今建湖县境北左庄至长北潍一带。西厢是长北滩除王氏宗祠以外最大的建筑群,便成为军部后勤机关的驻扎地之一。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建阳县(建湖县前身),为适应战时环境,县、区重要会议,有时也在这里召开。建阳县抗日政府成立没几天,就在西厢举行建阳县总队成立大会。以后,县总队、区队即常驻西厢。历史上建湖地域因位于盐城西北,长期以来被俗称为“西北乡”,两个西北乡(厢),读起来语音相同,常被人混为一谈,往往把西北厢(村)的活动说成是在西北乡了,使其知名度受点影响。
西厢是个有文脉的地方。孙氏系几代书香,文士满门。清代下叶,科贡之士就有十多人。其中孙韵涛系同治癸酉科举人,他饱览经书,才华横溢,在盐邑士林中颇有盛名。孙韵沂为郡庠生(府秀才),善文工诗,名噪一时,民国初被推选为国议员;孙翰宗也是饱学之士,政事文章要有建树,民国七年选任省议员。西厢有孙氏读书精舍,藏书很多,据说民主建政初陈毅曾登门借过书。在反“扫荡”前夕,华中鲁艺这支文化劲旅赴这里宣传抗日,组织自卫队;新安旅行团苏北分团也选此为基地,多次在此举办歌咏培训班、秧歌辅导班,教化妆、教导演、教舞蹈,在这热土上播种文化基因。那时候,这里集聚了众多的文化精英,呈现自古以来历史上空前的文化景象。西厢周围,村村锣鼓,庄庄弦歌,涌动着一股澎湃的抗战激情。大卜舍王荫(王春友),就是从这里培训班走出来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他率先在地方组织抗日剧团,创办抗日小学,带出了一大批新文化人才。他的二弟春才,三弟春瑜都是好样的,从小即跟着他登台演出,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后来都踏上了革命道路,并成为著名的“兄弟三作家”。
西厢乃爱情圣地。戏曲《西厢记》里“崔莺莺与张珙恋爱故事”,数百年来,它所表现的“愿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祝愿,深深叩动着青年男女的心弦。西北村西厢曾演绎过战火中的恋爱故事。这里是方平与王大林这对革命伴侣初恋地。那时,王大林22岁,担任一区区委书记,方平比大林小3岁,任联防区主任。区公所就设在西北村西厢。为了共同的理想,他们走到了一起,战斗在一起,并建立了珍贵的情谊。方平看到大林身上衣服破了,就会连忙蹲下身子帮他缝补好;大林发现方平为节省烧草用冷水洗脚,便趁去边缘区了解敌情的机会,绕道为她们到益林买回几只炖水壶,用它放在灶堂内炖热水,满足女同志用温水洗脚问题。他们有时在一起研究工作,常常谈到深夜,只谈工作,从未扯过个人问题。有一次他们一起参加反“扫荡”,眼看敌人一颗弹片飞来,大林一个箭步扑向还没卧倒的方平,为她抵挡了弹片,幸亏来得快,弹片从大林左膀边擦过去,划破了一点皮伤,从而保护了方平。就在大林扑向方平的那瞬间,两颗年轻的心碰到一起,撞出了爱情火花,以后又经过多次一起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纯洁的革命友谊开始升华为甜蜜的恋情。后经组织批准,即在区署西厢成婚。在蜜月里,正碰上日伪发动第二次大“扫荡”,重点扫荡我县委活动的中心区,也就是西厢所在的一区。就在他们成婚的这天夜里,侦察员送来这一份万分紧急的情报,他们随即带上武器,匆匆离开“洞房”,各奔自己的战斗岗位。在以后的十六天时间内,这对新婚夫妻带着区队、模范班,一连打了27仗。第二次反“扫荡”历经52天,他们就参加打了52天的游击,夜晚都是和衣而睡,过了52天的游击生活。之后,他们临时住地移到斜港,有人认为王、方二人的婚事被日伪扫荡搅砸了,建议为他们重新风光一番。大林和方平都说:“不必了,游击结婚蛮好,反‘扫荡’打了大胜仗,是我们再好不过的风光!”
战火中锤炼的恋情,既浪漫又永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二人在扬州离休后,特地重访他们的初恋定情之地——西厢。
虽然西厢演绎的故事已成过去,先人的足迹也已久远,但记下那些人、那些事,仍使我们感受到美丽乡愁的味道,感受到魅力无穷的地域文化信息。
(注:光明村二组,村组合并前为利民村七组)
- 上一篇文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溯源(萧镇人)
- 下一篇文章: 近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