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记忆 感受信仰力量 ——渡江战役七十周年纪念专刊
编者按: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建阳县(今建湖县)成立渡江支前总队,组织民工用木帆船运送人民解放军渡江。同时,经过多年秘密策划组织,以建湖人为主发动的江阴要塞起义取得成功,保证了东线大军顺利渡江。建湖人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着渡江战役的建湖故事和建湖精神。值此渡江战役70周年之际,特编发专刊,以期纪念。
江阴要塞起义的建湖印记
唐张新 彭淑玲
江阴要塞起义1949年3月底划归三野十兵团领导前,先后由华中五地委、苏北区党委、华中工委等领导,这些机构当时均在盐城(华中工委1948年12月由合德迁往淮安),同时参加起义的有不少是建湖人,所以本文拟以建湖为视角,记录建湖、建湖人与要塞起义的关系。
1
鉴于江阴要塞的重要地位,我党一直准备将江阴作为过江登陆的突破口,抗战胜利后内战一触即发,我军曾有向南夺取京(宁)沪线的设想,当时就曾调查过党政军干部中谁与江阴炮台驻军有亲友关系。
1946年6月,华中五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收到老大唐君鄂转来的信,是四弟和五弟用暗语写的,他们想离开国民党军队,回家乡参加解放区工作。四弟唐秉琳黄埔十期毕业,时任国民党国防部特种兵科上校科长,五弟唐秉煜黄埔十五期毕业,时任国民党工兵24团上尉连长。唐君照即向地委书记曹荻秋汇报。曹根据当时的形势,要求他们留在国民党军队里,并说将派人和他们联系。华中五地委当时在阜宁县益林、板湖一带。唐君照是草堰口人,复旦大学毕业,1941年第一任建阳县县长。
1947年初,五地委撤销,成立盐阜区党委。盐阜区党委通过建阳县县委书记树海,派共产党员、上冈区副区长唐坚华以政治交通员的身份去上海,看望在上海治病的堂叔唐秉琳。唐坚华的父亲唐碧澄在上海同济大学做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五地委派往上海的统战工作者。唐坚华在上海通过唐碧澄的帮助见到了唐秉琳,传达了组织意见,要他继续在白区工作,等待时机。
此时江阴炮台已改为江阴要塞,直属国民党国防部。要塞司令孔庆桂是唐秉林的老上级,邀请唐秉琳到要塞担任上校参谋长。唐秉琳由上海回南京家中,把组织意见传达给唐秉煜和姨表兄吴广文。吴广文是草堰口人,早年曾加入过共产党,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在黄埔八期毕业后留校做过教官,学生很多,他为人正直,大家都称他老大哥。吴广文当时在国防部一厅任上校参谋,一直想离开国民党军队,重新参加革命工作。
1947年3月,盐阜区党委与淮海区党委合并,在射阳成立苏北区党委。江阴要塞的工作就由苏北区党委领导,党委书记曹荻秋主管,社会部长兼公安处长宋学武、公安处科长江华具体负责。
2
1947年春,为阻止敌人进攻解放区,我军准备派支先遣队渡过长江,在江南开辟根据地,以威胁南京、上海(后中央调整战略,派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逐鹿中原,此行动取消)。5月,唐坚华去南京向唐秉煜等人传达组织最新指示,要他们在要塞谨慎地抓实力,在绝对保密和相当可靠的人中间做争取工作,以配合先遣队在江阴一带渡江。这一次,唐秉琳、吴广文、唐秉煜向组织上提出了入党申请。
为了工作的便利,建阳县政府拨给唐坚华一万斤小麦作为津贴和安家费,唐坚华和妻子仇英化名唐觉先、邱秀英,以逃亡地主的身份,带着母亲和弟妹住在江阴城内兴国塔附近,他们夫妻俩还经常来往于江阴、合德之间,传递两方的情报和指示,合德这边是公安处秘书居策负责接待和安排。
就在唐坚华来江阴后不久,苏北区党委派唐秉琳的堂兄唐仲衡以逃亡地主的身份,在江阴城内建立地下联络站,对外说是在家乡生活不下去,来江阴投靠要塞当官的亲属。唐仲衡是上海法政大学毕业,1926年的老党员,建湖县第一个党小组草堰口党小组就是在他家成立的,来江阴前在家乡做教师。11月份,为更好地掩护地下工作,组织上派唐仲衡的妻儿和岳母来江阴。他们把家安在江阴城内要塞司令部后门斜对面的高巷11号,不久,国民党21军通讯连也搬到这里,一家人就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生活。家就是联络站,要塞地下党经常在这里讨论事情,妻子陈丹梧和女儿唐芬就在门口放哨。后来接替唐坚华的政治交通员吴铭,渡江前十兵团负责要塞起义的领导人王征明以及派进要塞的李干、徐以逊、陆德荣、王刚等,到江阴时都在这里落脚。唐坚华和唐仲衡在江阴时,生活条件都不太好。唐坚华家最困难时靠母亲上街卖粽子度日,唐仲衡经常穿着有几处补丁的长衫。他们虽然手里有活动经费,但从未想到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1947年11月,华中工作委员会(简称华中工委)在射阳成立,苏北区党委撤销,陈丕显任书记,管文蔚和曹荻秋是主要成员。江阴要塞的事由华中工委负责,管文蔚主管,具体负责仍是宋学武和江华。组织上经过认真考察,批准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三人为地下特别党员,介绍人是宋学武、唐坚华。这时江阴要塞就有了四个党员,唐仲衡、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后来王德容也入了党,一共五个人),有了地下党小组。
1948年6月,唐坚华从合德装一船棉花(既是掩护,出售后即为党的活动经费)去江阴,经泰州时特务上船检查,藏在棉背心里策反用的金戒指、小金砖给搜了出来,特务们将夫妻俩带走。后来又上船严密搜查,幸得船夫唐余士(建湖人)机警,按事先说好的把藏在镜子夹层里的文件都烧了,唐余士被关了两天又放了出来。后中统以缴获共区来的棉花船为由,私吞黄金,把唐坚华和仇英关进镇江江照庵监狱,仇英当时有孕在身,后在狱中分娩,因无人接生流血过多,差点惨死狱中。在狱中,唐坚华称自己是逃亡地主,坚不吐实。他趁敌人不备,撕开伪关金券,在背面写了两封密信请难友带出监狱,一封给建阳县委书记王大林,一封给华中工委宋学武,内容是请党放心,我们决心牺牲自己,坚守党的秘密,万一牺牲,请党组织开个追悼会,向首长和同志们告别等,夫妻俩还咬破手指盖上血手印。这两封信现保存在镇江档案馆唐坚华的档案里。由于唐坚华夫妻俩的坚贞不屈,起义工作未受影响。1948年底,江阴要塞地下党组织拿出一大笔钱,由唐坚华的父亲通过上海的盐城老乡吴金刚的关系将他们保释。
唐坚华被捕后,宋学武派居策到草堰口,找到原新四军敌工干部唐路(唐坚华堂弟,知道江阴二唐情况和住址),让他立即去江阴恢复联系。1948年11月,吴铭接替唐坚华任交通员,来往江阴和合德之间。这时淮海战役已经开始,国民党巡查很严,被巡查士兵发现会当场击毙,他们是要想着各种办法完成任务的,比如扮成给国民党部队送蔬菜的船工等,有时候过江要过几次才能过去。
3
1948年6月,孔庆桂辞职,要塞司令一职空缺。在当时国民党内部看来,江阴要塞司令是个肥缺,有上千亩良田可以出租,附近的矿山有采矿权,有黄金港之称的黄田港可以走私等。蒋介石想选黄埔少壮派担任此职,以加强江防守备。华中工委经过分析,认为射阳县通洋人戴戎光与唐秉林等人关系较好,如能出任司令,对起义工作有利,便指示要塞地下党帮助戴戎光活动人脉,提供经费。在戴本人和唐秉琳等人的努力下,戴被蒋介石圈定为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黄埔军校六期、日本陆军炮兵学校毕业,和唐君照同学,两家有世交。
戴戎光上任后,写信邀请王德容、吴广文、梅含章等原任职的陆军总部军械处同事来要塞工作。因戴大事糊涂、小事精明,三人均婉言推托,不愿与其再度共事。唐秉琳便去南京动员吴广文,吴广文又动员王德容和梅含章。戴戎光招兵买马成立炮兵总台,并将唐秉琳调任炮台总台长。吴广文先任要塞参谋处长,后任守备总队长;梅含章先任守备总队长,后任参谋长;王德容先接任要塞参谋长,后任游动炮团团长。唐秉煜仍在国防部任职,在要塞挂任工兵营长。
起义组织工作以唐秉琳为核心,他首先动员的是妻兄李容有,安排在戴戎光身边任勤务队副队长。又通过李容有,争取到李黄埔的同学陈凯、肖明贵、王醒中等,安排在守备总队当分队长。唐秉琳、吴广文等利用同学、同乡、同事的关系,采取联络感情,帮助解决困难等办法,团结那些遭到排挤、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中下层军官。比如要塞参谋长李云葵、第一大台长孟怀高、第二大台长傅仲山、第二中台长丁佩基、第三中台长毛介平、第六中台长吴钟祺、工兵营副营长龙浒等。守备总队人员复杂,但吴广文有很强的控制力。第三大队副大队长曹炳三是盐城人,手下的兵主要来自苏北,吴广文请父亲吴兆山做曹炳三的工作。吴兆山是青红帮头目,曹炳三见到他要称老太爷的。他们又争取到曹炳三的小兄弟、总台警卫排长曹正海,王德容争取到游动炮团一营营长杨明光等。这样,江阴要塞的四支主要武装力量——炮兵总台、游动炮团、守备总队和工兵营,都掌握在地下党手中,戴戎光被架空。要塞地下党也曾策反过戴戎光,但没有效果。
江阴要塞隶属国民党国防部,但由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丁治磐指挥。1948年9月,为了加强控制,要塞成立了搞特务活动的政工室。为了得到情报,防止特务破坏起义,唐仲衡让同学的女儿何漪来江阴,先在司令部做上尉秘书,后做政工室秘书。何漪是建湖钟庄人,进步青年,原在苏州做小学教员,抗战时在江西国民党战干三团学习过,她的父亲曾托唐仲衡介绍何漪回苏北解放区工作。在要塞,何漪与唐仲衡单线联系,及时报告政工室的行动。
4
淮海战役后,南京国民政府向广州方面转移,准备撤逃台湾,在南京留下一个指挥所,由参谋总长顾祝同负责。唐秉煜在顾祝同召开的一次作战会议中获得经蒋介石审批的绝密军事情报《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要图》,即以探亲为名请了一个月假,先到江阴与唐秉琳、吴广文等商量,认为急需送回苏北。可是联络员吴铭在苏北,唐仲衡身体不好,就决定由唐秉煜来送。当时长江已成前线,国民党军全面封江,严禁船只往来,违者格杀勿论。唐秉煜化名王大中,冒着生命危险,几经周折来到盐城,找到唐君照后和唐君照一起去淮阴(当时华中工委在淮安近郊开扩大会议)跟管文蔚和陈丕显汇报情况。唐秉煜去苏北前后有二十多天,就在唐秉煜去苏北期间,国防部找唐秉煜,引起一场紧张,后通过马锡川的关系开了住院和休养证明才应对过去,唐秉煜也因此留在江阴参加起义。
马锡川是建阳马厂人,马家在建阳是望族,父亲马为瑗做过清廷的州县官,马锡川在建阳教过私塾,后在苏州生活,起义前起义军官的家属即安置在马锡川处,马锡川还给予要塞地下党经费上的支持,马锡川的儿子马祖毅教授也回忆说,1947年大学毕业后,也曾为江阴炮台地下党和太湖游击队做一些外围工作。
起义组织工作要非常谨慎,任何细小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全盘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想象。在江阴的地下党们经历了无数艰险,比如,唐坚华弟弟唐明被人举报为新四军而遭关押,唐坚华夫妻被捕,唐秉琳被人举报为共产党,唐秉煜去江北国防部要人,尤其是起义前夕,吴广文因放船事件被免职扣押,起义前两天游动炮团(原定负责十兵团的渡江突破口长山)与国民党21军换防,等等,他们凭着忠诚勇敢和沉稳机智,都一一化解了。他们那种为了践行信仰而勇于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奉献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思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江阴要塞起义已经过去70年了,他们当年的智慧与胆识、热情与奉献,以及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已化作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化作建湖精神的一部分。
深切怀念唐仲衡同志
口述:何漪 整理:王烽
我很怀念唐仲衡同志,他是我的恩师、又是我的战友,还是我的世叔,他和我父亲是中学同学,两人感情比较好,不论分别多少年,他们那种同乡、同学的深厚感情都始终没变。
唐仲衡到江阴来之前去了上海,他还有一个任务,他在上海认识一个叫张君劢(唐仲衡的老师,民社党主席,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的先生,想争取他站在共产党这一边,未能成功,以后唐仲衡就留在江阴,负责要塞联络站。
联络站的工作说起来好像不引人注目,其实还是很繁重的,江北来的人要先到联络站来,把一些事传达给党员,还有什么问题要请示的,不能解决的交给政治交通带回去,那时也没什么电台。唐坚华出事以后就不能再做这个工作,回去了,由吴铭接替。吴铭化名姓马,我们都叫他马先生,他经常出入唐仲衡家。江北来人也很诡秘,都是“逃亡”出来的,渡江前十兵团来了四个人,王刚、徐以逊、陆德荣、李干。李干是老红军。他们来,要安排吃住弄行装,这些都是唐仲衡去做的。有一次给他们做被子,做的都是花花绿绿的新被子,我也帮做的。新被子,邻居问是不是何小姐要结婚呀,这一下提醒了唐仲衡,就把家里的被子撤下来,有新有旧混起来,不让人怀疑。这一连串的事他做的都很细致,不让人看出有什么破绽。唐仲衡除了江北来人接待外,就是后来家属撤退的事,都是他来往于苏州联系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唐秉煜到苏北去送江防图,时间很长没回来,国防部来要人,问为什么还不回来?到哪里去了?这事弄得很紧张。唐仲衡到苏州去找我父亲,还有马锡川(马锡川是地主,很开明,为要塞起义出钱出物,做了大量工作),想在苏州搞一个假的住院证,马锡川在苏州人脉很熟,找了一位朱太太,在一个私立医院弄了个住院证,证上说是因为发生车祸住院的,国防部的人说要看看(唐秉煜),(这边)说不要看,人已经出院了,在家养伤。这些事都是唐仲衡去办的,紧张了一番,人总算回来了,国防部的人也没去看他,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这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唐秉煜去苏北的十几天,后面的人是多么紧张啊,一旦暴露全盘皆空呀!这里面找医院证明,去联络,都是唐仲衡同志做的。
唐仲衡是以江北的逃亡地主、唐秉琳堂兄的身份来掩护他的行动的。唐仲衡工作很细致用心,比如他住的房子,对面一间是空着的,江北来人(三野十兵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和要塞起义的人)就住在那里,他指给我看了,房子后面有个小门,通向隔壁的一个房间,那里只有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可以坐着打麻将的,是个休闲的地方。一排玻璃窗,半截白窗帘,经常好像只有人打麻将,没有其它用处,里面有个后门通后山,有危险时是个退路。他家的大厅外面就是21军的电台。把江阴要塞交给第一绥靖区管理的时候,要塞司令部设在城里,司令部的城防就是21军的城防,唐仲衡一家就住在那个地方,时时处处都在危险之中。
唐仲衡同志是个老党员,要求自己和家里人都很严格。他有个两岁的儿子,风湿性心脏病,扩散到关节上,不能走路了,需要盘尼西林,就是现在说的青霉素,他手里有党的活动经费,但一分也不会动,后来他的儿子死掉了。他的生活非常艰难,经常穿着洗得干干净净有几个补丁的长衫,人什么时候都是严肃、潇洒、沉着,即使再紧张,他都不会在家人或别人面前表现出来,他不愧是我们党的老党员,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在江南,他的家人也是很好的,那么穷困,他的爱人和丈母娘(他的夫人是独生女,到哪里都要把她妈带上)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了保证起义成功,唐仲衡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如果不是他忠诚、谨慎、机智,江阴要塞起义很难顺利完成。可是起义成功以后,唐仲衡同志无声无息地走了,回到江北教他的书。
这些70年前的事情,虽然一些具体的细节难以一一记清,但唐仲衡同志的光辉形象在我心中始终难忘,并常常令我深切地缅怀!
致敬,渡江支前功臣
李世安
淮海战役结束,党中央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建阳县响应号召,成立渡江支前总队,县长陆逵兼总队长,县委书记王大林兼政委,同时组成渡江营。与此同时,各区都成立渡江支前中队,乡成立分队,很快在全县掀起渡江支前热潮。
建阳县是苏北老区的支前模范县。支援淮海战役的5200名民工刚复员归来,正赶上县里组织民工民船参加渡江支前,便纷纷报名。不少人已连续十几次支前,这次也争着参加。荡东区荡东乡青年管步青为参加渡江支前,三次登门说服女方父母推迟婚期。
渡江的先决条件是船只和船工。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全县有3354只木帆船,1.2万民工出征支前。其中参加渡江支前的木帆船1104只,民工5308人;编为运粮船的木帆船587只,民工2778人;编为转运船的木帆船201只,民工835人。
长江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建阳县渡江营船于3月中旬抵达长江岸北。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已向长江边集结,开始紧张的渡江作战准备。三野组成的东突击集团,承担江阴地段突击强渡任务,这段四千多米宽的长江,有国民党军队炮台多座,有重兵把守。长江北岸原有的船只都被国民党劫走或毁坏,我们的船只能停靠在江北内湖和内河里,但内河出口已被敌人封锁,因此船不能从内河入江,不得不重新开挖引江渠,到时把船拖出来,才能同时渡江。引江渠不是开挖一条两条,而是每段都要开一条。这一庞大的掘土工程,主要靠参战官兵和部分地方群众一起突击完成。部队首长对船工十分体贴,不让他们干重活,以保存体力,或让他们辅导不会玩水的战士学游泳、学划船。三野副司令员粟裕还亲自到建阳县渡江营驻地看望民工,他说:“抗战时期,我在一师随二旅参加过盐城保卫战,几次去建阳。建阳是老区,是水乡,老百姓不仅习水性、擅用船,政治觉悟也挺高。这次渡江支前船多人多,兵强马壮,就跟我们东突击集团第一梯队一起行动吧!”在场民工异口同声回答:坚决服从首长安排,宁愿死也要把战士送过江!
在渡江作战演习的那几天,天天刮东南风,东南风不但不能加快木帆船的前进速度,还会而导致船往下游跑。当预备开船信号发布时,天助我也!东南风变成西北风,越刮越猛。几个年长的船工风趣地说:“诸葛亮借东风打败了曹操的水军,这次毛主席借来了北风,一定能打败蒋介石!”晚7时30分,东突击集团发布启航令,满载着渡江突击队员的木帆船,按预定的战斗队形,在迷茫的夜色中迅速驶出各自渡点。
建阳县渡江营的木帆船一直奋勇前行。新阳乡顾永才的木帆船到江心时,不料桅杆顶端中弹,滑轮被打破,他冒着生命危险,很快换好滑轮,坚持把船行驶在最前面。冈西郭德胜的木帆船在行驶中看到前面的船被炮弹掀起的浪头颠翻,船上战士全部落水,他随即安排好水手替他掌舵,连续三次跳入江中,救起9名战士。树家桥女船工孙家善,船过了江心,被飞弹炸破,她就让战士们抓住事先准备好的漂浮物、竹捆,由她在后面拍水推进,把战士全部带上岸。她的船沉了,就参加其它木帆船继续送战士过江。
这一夜,万炮齐发,千帆竞渡。广播中反复播送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海南中学组织的随军鼓动队,唱着“打过长江去”的战歌,炮声、号令声、歌声与战士们的呐喊声,交织一起,震撼长江。不仅鼓舞了我军指战员的斗志,也动摇了敌人的军心。这四千多米宽的江面,原来预计需一个小时能过去,因广大官兵和船工们无畏的勇敢精神,只用20分钟就横渡过去。顾永才仅用了15分钟,这一夜他连续7次送战士过江。在24小时内,东突出集团几十万战士全部跨过长江。许多战士不等船靠岸,便跳下江中,蹚着齐胸深的江水登陆。
致敬,渡江支前功臣!
- 上一篇文章: 回忆江阴要塞起义前后的那段经历
- 下一篇文章: 盐城近代人物及史事漫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