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通讯 > 文史建言 > 正文

四旁绿化的潜力不可小视(江治洪  周林)

发布日期:2012/9/2 14:55:06  阅读:3541  【字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大气候、大背景下,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了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提出“绿色风暴”、“绿色建湖”等口号,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县绿化造林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74年、1987年、2008年三次全县林业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11526.27公顷,其中有林地9301.76公顷,分别比前两次增加9.76倍和1.6倍,有林地增幅更大,分别增长37.3倍和13.3倍,这充分说明我县森林资源总量在快速、持续增长,而且势头越来越好。1990年获得了“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称号。

 

在林地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不能不看到另一面,大量的沟河渠路、村庄周围、零星隙地、家前屋后等四旁绿化发展得不仅如人意,我们还是从三次林调结果来看,1974年全县四旁树木为2878.27万株,人均46.8株,1987年四旁树木为994.03万株,人均13.1株,到了2008年四旁树木只有482.6万株,人均6株,(这里有一个公路、圩堤植树折算成片林口径不同的问题,)不管怎么算,四旁树木总株数呈下降的趋势是肯定的。

 

建湖是水网地区,境内大小沟河渠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加上三千多个的自然村庄,18万多农户的房前屋后和零星隙地,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一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一部分迁居城镇,闲置的宅基地和内圩、生产沟等十边地越来越多,如能将这些土地资源都能充分利用起来,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应栽尽栽,以1000多公里大型圩堤防护林和1000多公里各类绿色通道为骨架,配上星罗棋布的四旁树木,点、线、片三结合,用绿色树木覆盖建湖大地。绝大多数的村都可以达到省里提出的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中绿化景观化、河渠公路风景化、基本农田林网化的绿化示范村、标准化示范村的要求。

 

建湖群众素有四旁植树的习惯,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解放战争一结束,农民有了自己土地和房屋,安居乐业,有人就利用房前屋后植树长花,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到了六七十年代,全县涌现了一批绿化样板村,比较有名的有时称东西建东的钟庄公社建东大队(现陶舍村)、建阳公社建东大队(位于钟庄西部),人们称东西建东。钟庄建东,1965年作为县农田林网试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全村所有沟河渠路,村庄周围和房前屋后,凡能植树的地方都栽上树,共30多万株(包括灌木),人均近百株,基本上实现全村白天晒不到太阳,夜晚见不到灯光。树木多了,形成了密结的农田林网,有效地保护了农田,粮棉产量年年丰收;大队还办起了柳制品加工厂,每年树木修枝解决了不少缺柴农户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被省命名为苏北绿化示范村,1968年出席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受到中央林业部的表彰。1969年建阳建东大队,不甘落后,提出赶超建东的口号,在树木品种和栽植规模上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也只用几年的时间,植树25万多株,人均80多株,被省列为又一个里下河地区绿化典型,多次受到省、市的表彰。在典型的引带和推动下,全县四旁绿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一个群众性的植树热潮蔚然成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今只要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四旁潜力,既抓大型圩堤防护林和各类绿色通道的建设,又抓零星分散的四旁绿化,形象工程和民生工程一起抓、一起上;落实政策,明确产权,坚持谁栽谁管谁收益的政策。集体树木,继续实行林权产权制度改革,招标承包,加强管护,明确责权利,用政策稳定人心,用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实施科学植树,提高绿化质量。坚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速生优良树种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花果类树木;搞点放样,以点带面,点面集合,全面推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搞点放样,使我们可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探索新路子。不用几年时间,一个全新的高标准的绿色建湖定能展现在世人面前。

 

0一二年八月

作者单位:建湖县林学会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