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英烈、“断头将军”陈中柱遗孀王志芳回盐
75岁遗腹子背百岁老母祭父
倚靠在陈中柱纪念碑旁的水泥围栏上,王志芳满脸含笑,腼腆地说:“过去不谈金子、不谈首饰,谈爱情。”
时隔7年,著名抗日英烈陈中柱的遗孀王志芳从澳洲再次回国,今年100岁的她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每一次回国,王志芳总要回丈夫陈中柱的老家盐城看看。
昨天上午,陈志陪着母亲王志芳回到陈中柱的家乡——盐城市建湖县草堰口社区堰东村,村里有一座陈中柱纪念碑,陈志和妻子王润英带了些祭品,和王志芳一起去祭拜陈中柱。
田埂上,背起母亲稳步向前
昨天,在建湖县草堰口社区堰东村,盐城晚报记者见到了王志芳老人,她是曾经怀着身孕勇闯日军司令部,要回丈夫头颅的女英雄,而陪同她的正是陈中柱牺牲两个月后出生的遗腹子陈志。初见王志芳,尽管她已年纪过百,但精神焕发,眼神透亮,看到一两个乡邻就热情地打招呼,思维灵活。
因腿脚有些不便,王志芳坐在轮椅上,陈志缓缓地推着,行走在红砖铺成的乡间小路上。路面有些颠簸,陈志慢慢地转动着轮椅的方向,双手向上用力,尽量让轮椅平稳通过。走了150米,在一个拐弯口,没有砖路了,那是一条只有十多厘米宽的田埂,因为前些天下了雨,田埂上布满了青苔,田埂两边则是随风摆动的稻穗。这条田埂是通向陈中柱纪念碑的唯一路径。
如此窄的田埂,轮椅根本无法通行,见到此状,75岁的陈志背起王志芳,往父亲的纪念碑方向走去。这是一段100米长的田埂,脚下泥泞打滑,有些地方更是烂得踩上一脚,就陷了下去。
戴着眼镜的陈志将老母亲背起来,每走一步,都用力往下踩几下,确定能稳住身体了,再迈出下一步。王志芳趴在陈志的背上,在他耳边叮嘱着:“慢慢地哦。”就这样,陈志一步一个脚印,将母亲背到稻田中央、父亲的纪念碑处。虽然秋风凉爽,但这100米的距离,背个来回,早已让两鬓花白的陈志湿了衬衣。
“我可以永远背下去,只要老母亲还在。”背完母亲的陈志乐呵呵地说道。
74年后,纪念碑前仍谈爱情
“这是您昨晚梦到的地方吧?”儿媳王润英在纪念碑前问王志芳。原来知道要去陈中柱家乡的纪念碑,昨天出发之前,王志芳跟儿媳讲:“我夜里做梦,梦到已经去过纪念碑了。”前一晚的梦境,成了现实,王志芳在碑前感叹:“就是这个地方。”
王志芳倚靠在陈中柱纪念碑旁的水泥围栏上,静静地看着纪念碑,上一次她来这里,已是7年前了,距离丈夫陈中柱牺牲也有74年了。当盐城晚报记者表示想听她和陈中柱将军的故事时,王志芳满脸含笑,腼腆地说:“过去不谈金子、不谈首饰,谈爱情。”
在纪念碑前,王志芳陷入了回忆,她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当年陈中柱在黄埔军校念书的时候,就寄住在她家。“他是一个穷学生,在外面租不起房子,就住在我家,我家里比较富裕,”王志芳说,“他穷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我看到他在床底下找东西,就问他找什么呢。陈中柱说,他记得前一天晚上掉了一个铜板到床底下,早上起来要打热水洗脸,他要把钱找出来去打热水。自那以后,我就经常朝他床底下扔铜板。”王志芳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在一旁的陈志一脸惊讶:“妈妈,这件事你都没有跟我说过,我还真不知道呢。”陈志表示,此前从未听母亲提及过此事。当陈志问母亲什么时候对父亲产生感情时,王志芳想了一会儿,答道:“说不上来。”
忆当年,勇闯日军司令部要回丈夫头颅
1941年6月,陈中柱在兴化一场与日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他的头颅被日军割下。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志芳,带着女儿勇敢地闯进日军司令部,要回头颅,当时她还怀有7个月的身孕。这一英雄事迹被乡人口耳相传,大家无不称道,且十分敬佩。
那么当年仅25岁的王志芳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在祭拜过程中,王志芳和盐城晚报记者聊起了当年事。“那次战斗,陈中柱离家之前,叫我和女儿躲起来,等他回来之后,再叫我们出来。我和女儿躲在了一户农民家的草堆里,两三天不敢出来,”王志芳说,后来发现没有动静,出来之后就听说陈中柱牺牲了,“找到遗体的时候,有人告诉我,陈中柱的头被敌人砍下来了。”
“我要我的丈夫遗体完整,我不能就葬掉一具无头尸首,于是就带着女儿到了日军司令部,我跟那个翻译官说‘要么把陈中柱的头拿回来,要么我把头留下’,他们看我态度坚决,就将丈夫的头还给我了,后来陈中柱的头和身体被我一起埋掉了。作为他的妻子,这是我应当做的事。”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位百岁老人的神情中透着一股坚毅。
祭拜结束后,王志芳让陈志搀着她走到纪念碑跟前,她尽量将自己身体站直,认认真真地鞠上三躬,继而蹒跚走到纪念碑旁边陈中柱的母亲、陈中柱的大哥和大嫂的墓碑前,也鞠了三躬。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农村改革先躯陈庭元遗孀参观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 下一篇文章: 《建湖文史网》年度运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