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文史网》年度运行报告
《建湖文史网》于2010年5月开通,至今已5年有余。5年来,在县政协文史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网友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定时更新内容,不断完善栏目设置,积极对外联谊交往,目前网站运行良性向好,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汇报一下网站的运行情况。自文史网改版以来,网站保持每天5篇的文章的更新量,全年更新近2000篇,文章总量已经有8000余篇。网站的阅读访问量持续稳定增长,全年访问量约15万人次,总访问量突破70万。其中有一半以上访问量来自各大搜索引擎,可以说,《建湖文史网》为各位网友检索资料,查阅档案,提供了一个内容丰富、快捷方便的互联网平台。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发掘和扩大网站主撰队伍,主撰们的优质原创文章是网站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网发表原创文章10篇以上的主撰有李世安、王学言、朱明安、游育林、许兆广、金之愚、金学桂、姜茂友、孙禧斌、王兆唐、徐杰范、匡加松等12位同志,在此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激。李世安先生虽年高望重,却笔耕不辍,几乎每月都向我们寄来佳作,过去的一年里,他的创作百花齐放,曲艺方面的有《梨园行话》、人物方面的有《青少年时代的“乔氏三兄弟”》、亲历纪实方面的有《陈村小学纪事》,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文史稿件,令网站生彩,令网友喝彩。姜茂友委员提供的《建湖人经常写错的字》、《建湖方言词缀探析》、《“耷”音三十一说》等建湖方言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既长知识,又长谈资。徐杰范老师的《1960年清退超龄生运动的回忆与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三忠于”与“四无限”的回忆》、《烧糠灰》、《生姜茶》等几篇文章都是上世纪建湖社会的真实写景,触发了许多过来者的共鸣。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不断完善和丰富文史网。在栏目设置上除了文史通讯、文史沙龙、史志档案、人物春秋、淮剧杂技、民间艺苑等文史工作栏目,还增设了方言语汇、西塘雅集、国学经典、创意空间、校园天地等栏目,务求满足网友们的多方位需求。在内容形式上,除了传统文字史料外,我们搜集了大量视频、录音、图鉴资料,有效提高了史料的研究价值。在文章的更新上,通过持续稳定的内容更新,在消灭空白栏目实现内容全覆盖的同时,兼顾各个栏目内容的平衡,目前网站大多数栏目实现了100篇以上的文章收入量。
建湖文史网的联谊交往作用进一步凸显,五湖四海的建湖儿女和关注建湖的各界人士在网络空间汇聚一堂,交流心得,咨询解惑。民主革命先驱孟铁珍的二女儿孟芬和三女儿孟芳在《建湖文史网》上阅读到她们的父亲孟铁珍的事迹后,并在本网的联系协助下,相约来到建湖一道寻找父亲的遗迹,她们的大姐孟文则寄来一篇《寻找关于1945年寻找总团经过的回忆》。天津市天津市河北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勇则先生向我们寄来《抗日烈士陈中柱将军在天津》一文,填补了我县研究陈中柱将军在天津任职时期的空白。江阴要塞起义重要参与者唐仲衡烈士的女儿唐妍女士向我们发来一篇《怀念我的父亲母亲》,详细回忆了唐仲衡夫妇在解放前夕埋伏江阴,参加策反起义工作的经历。
我们深深感到网站的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通过向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赠阅《建湖文史网通讯》,许多人因此了解文史网,点击阅读文史资料,从而自发地宣传文史网。县内《建湖日报》、《塘河》、《薪火西北乡》等媒体与我们互通稿件,互相宣传推介,共同唱响和谐文明网络主旋律。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建新带领兄弟县市区政协文史委领导来湖调研视察工作时,特地观摩了文史网的日常运作情况,对进一步办好网站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仍需清醒的认识到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一是网站原创稿件特别的高质量的“三亲”史料亟需进一步挖掘和充实,这一项工作离不开主撰们的辛勤努力和社会上有心人的支持,在此恳请广大网友不吝赐稿。二是几年来大量文章收录导致部分文章重复和部分资料因系统错误造成丢失或者排版出现异常,有待进一步梳理整合。三是文史网的辐射影响面不够广泛,特别是发挥文史资料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有待我们做进一步努力。
只有目标高远,才能跨步前进。素质教育伴君成长之最佳网络读本;传承文明了解家乡之最优精神快餐;陶情养性宁静致远之最美心灵鸡汤。这是《建湖文史网》的一直坚持的奋斗目标,我们将一步一台阶地做优做好,以此来回馈网友们的厚爱。
- 上一篇文章: 著名抗日英烈、“断头将军”陈中柱遗孀王志芳回盐
- 下一篇文章: 我县抗日名将马玉仁被追认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