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习俗
旧社会,渔民长年以船为家,生产、生活都在船上,称之“连家船”。民谚“船上没搭子”,就是渔民终日在水上流浪,没有固定住处。但渔民也有个聚会的组织,叫“渔家帮会”。盐城西北乡(今建湖)沿荡渔民,曾按作业类别划为捣网帮、箍网帮、划钩帮、卡帮、避风港。这几个帮派,各自定期聚会。
渔民有渔民的习俗,新船下水时,要放鞭炮。船头要钉四绺红绿布条,称为“喜钉”。钉的时候,船主有意藏匿一条,等木匠来找:“东家,还要一个喜钉。”船主高兴地拿出来。喜钉是新船的象征,船主得到这个吉利的口彩,还能发财添船。新船上还要点上香烛,摆出果品、糕点,供祭七官老爷。船上少不了两盆万年青,以示吉祥。新船的舱门口,要贴上大红喜字,并配有一副对联,通常的联语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处处有财源,趟趟皆顺利”。新船下水,如同陆上新屋落成一样,亲友都要来“贺搬”,船主即以酒席相酬谢。
每年渔民开始捕鱼时,都要在船舱中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大吉大利。祭祀时,点香烛,焚元宝(用黄元纸折叠而成),撒祭品,鸣放鞭炮,然后聚餐庆贺。下海捕鱼,出港、进港都要放鞭炮,敬菩萨。如果渔船在海里出过事,船虽没有受损,但都要拖上岸重新上油,请木匠敲打数日,说为小青龙(渔船)壮胆,今后才能乘风破浪,太平无事。
过去渔民生活贫困,很少有人识字,基本上都是文盲,男女配偶也只有在帮内做亲,服式惯穿短袄、裤头,腰系文巾。十几岁的儿童还光着屁股,沿途讨要是经常发生的。渔民过年,船上都贴上花花绿绿,大人小孩都上岸“跑年”,扮以送麒麟、送苍龙、送龙鱼、送财神等角色,有的敲着镗锣、夹板,有的唱着渔家小调,到大户门前讨赏。逢年过节,从不自做糕点,穿村走巷讨要成为过年惯例。
渔民长期的水上生活,形成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习俗和禁忌,如忌在船头小便,认为小便对河神不敬,又认为小便激起水声,会吓走鱼虾,对捕捞不利。还要忌用与“沉”相谐的语言,如“盛饭”叫“添饭”。吃饭不能把筷子搁在船上,如果搁了,说渔船会搁浅;吃鱼不能翻鱼身,如果翻了,说等于翻了渔船。有桅子的渔船,最忌在船上抱桅子,因抱桅子将预兆大难来临,需特别禁忌。渔民重男轻女的禁忌也很多。新船下水或下海捕鱼,忌妇女先上船。做渔会,妇女只能站在旁边看,不能坐在人面前。新娘不满月,最忌上别的渔船串门。渔家女做了媳妇后,就成了男家的厨娘,担当起饮食炊事,故而渔民称新娘是“火脚”,亦叫“烧脚”,走到别的渔船上要起火。倘使触犯禁忌,长辈可以将新娘赶跑,并要鸣放鞭炮,以禳火灾。此俗近年来已废除。
选自《建湖日报》2010年1月15日 人文
- 上一篇文章: 释“饭撮子”(唐周文)
- 下一篇文章: 建湖民风民俗之称谓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