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民间艺苑 > 民风民俗 > 正文

喊好

发布日期:2012/7/22 9:46:19  阅读:3203  【字体:
 

 

  喊好,这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流传已久的风俗。人们每逢男婚女嫁、建房上梁、新船下水等喜庆之事,甚或一些祭祀活动,都会喊好——即由一人喊出上句,众人齐应“好啊!”

 

  “一个儿子三间房,外加猪圈与厨房。”对于世居平原地带的农民来说,长期以来最操心劳碌的事莫过于建房。而建房中最开心、最热闹的事莫过于上梁——一边把在新房上所有桁条中位置最高的、处于厅堂正中的一根正梁安置到位,一边喊好!

 

  相传当年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借宿于一建房人家。房主为上梁想请人写副对子,乾隆皇帝主动帮忙挥笔而就:“上梁正逢黄道日,竖柱巧遇紫徽星。”翌日清晨上梁时,工匠在屋顶诵词,乾隆皇帝听后很觉新鲜,人家说一句,他就在下面喊一句“好啊!”仪式结束后,大家在喝喜庆酒,乾隆皇帝却悄悄离开了。不久,前来贺喜的一位先生被这幅笔法雄奇、意境超凡的对联吸引,就问清来龙去脉,猜测是乾隆皇帝到此。而房主此后生活越来越好,还发了大财。人们认为这与皇帝喊好有关,后来凡砌屋竖柱、上梁,总要写副对联贴上,还请人喊好,以讨吉庆。日子久了,这风俗就慢慢流传开来了。

 

  上梁前,房主为图吉利选定好“吉日”在正梁两头系上红绿布,钉上红布包裹的五谷铜钱,中间贴上“福禄寿禧财”,房柱上必贴乾隆皇帝当年写过的对联,还有什么“立业千秋”、“老少无忌”之类的条幅。为防小孩口无遮拦(说不吉利的话),时辰一般选在清晨。其实即使这样,乡下每逢人家上梁,聚集来看热闹的人依然很多。当最神圣最庄严的时刻到来时,主人点烛敬香磕头拜佛,燃放鞭炮。而稳坐房梁上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扔下斧头,一边高声念着:“太斧(即斧头)着地口朝上,恭喜主家盖华堂,东边盖的金银库,西边盖的米粮仓……”一边将房主亲朋好友送来的馒头、粽子、大糕等贺礼,从上面向下撒……围观的人们特别是小孩子一边捡拾,一边应“好啊!”喊好声一起,主人忙给老师傅递上“红包”。亲友乡邻在应好声中,与房主共庆新房落成之禧,共享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建房上梁固然是农家值得庆贺的大事,“洞房花烛夜”更是农村人一生中最开心的事。

 

  “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这时,千万别以为婚礼快要结束,真正的“高潮戏”还在后面——“喊好”如蓄势已久的勇士急急登场了:“洞房花烛喜洋洋,亲朋好友来帮忙,有请老少让条路,让我进去闹洞房——”

 

  几句开场白拉开了闹洞房的序幕。“好啊!”一句一应,一唱一和,声音脆亮,众人欢喜。喊好的挤过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掀开贴着大红双喜的粉红色房帘:“门帘一掀起,八仙来道喜。先进何仙姑,后跟韩湘子……”洞房正式开闹了。

 

  人们都称乡间喊好者是杰才(急才),他们眼关四方,见机行事,识字不多,有的甚至是文盲,但能出口即词,现编现“喊”令人钦佩。这不,在历数了新房里的各类家具后,又喊上了:“望过嫁妆望牙床,牙床边是俏新娘;牙床本是鲁班做,金丝帐子绣鸳鸯;鸳鸯同飞又同息,息在荷花枕头上;莲莲结子荷花香,连子连孙状元郎……”

 

  闹新房还有个尾声——捣窗户——依然离不开喊好!一位“童男子”(小男孩)在新房的窗户外,由大人抱着,手拿红筷子,将糊窗户的红纸捅破,口中喊道:“我是童蛋子,手拿红筷子,捣捣窗户纸,望见新娘子。望见新娘子脸,粉白大团脸;望见新娘子腰,蜜蜂小蛮腰……筷子成双下面圆,养个儿子中状元;筷子成双上面方,儿子做官巡四方;筷子成双……”孩子每说一句,围观的大人们就大喊一声“好啊!”气氛依然热闹,欢声笑语不断。

 

  尽管乡村早已是夜色深深,但人们似乎还在欢乐中沉醉。因为,乡亲们通过“喊好”不仅表明了当下的心情,更表达了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情追求!

 

 转自《建湖史志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