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民间艺苑 > 民间故事 > 正文

血染疆场——马玉仁传奇故事(八)

发布日期:2012/7/30 7:55:31  阅读:2638  【字体:
 

 

马玉仁在拉队伍的时候,合德,陈洋已先后被日寇占领。这个以抗日为主要目的的江苏省沿海一路游击队,就主动出击。他们在日寇往返合德、陈洋途中,阻击或追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仗打得激烈的时候,十七天打了二十四仗。因此,日寇在合德街上挂起捉拿马玉仁的悬赏。

 

那时,驻防沿冈的国民党第八军和八十九军三十三师,却蓄意把马部挤向海边,从不给予配合或支持。但马部转战于阜城与海口之间,从不动摇。有时日寇还派遣间谍动摇马部军心,分化瓦解。马部参谋金新吾勾结汉奸,诱马投降。马趁金醉酒时派亲信将其推下水塘淹死,以此向部下表明,决不当汉奸亡国奴。

 

马玉仁平时训兵有这样几句口号:枪子有眼,专打薄命儿郎,不打有福的孩子。有一次打仗,他骑在马上,敌人一颗炮弹落在他的旁边,没有炸。他指着哑弹对士兵说:“是吧,炮弹不炸有福人。”

 

马玉仁打仗,大都立射或跪射,从不卧射。在海边,因为战斗频繁,部下给他搞了个铁板屏障,底下装着轮子。两个士兵推着前进。因为马是活线手,他的长短枪轮番射击,也委实厉害呢。后来,他嫌这个铁板屏障啰嗦,索性不要了。

 

马玉仁这次在海边抗日,为什么如此顽强拼命,而不像“闹马党”时到处逃窜呢?主要是,他在起步时就下了抗日的决心。他认为这会抗日,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名正言顺。再者,他现在的军职是“中央”委任的,不象“闹马党”那当儿纯粹是“草头王”的玩意。这是就大方面说的。而小方面呢,盐城县保安队队长,他的学生徐天模,不断鼓励说:“马司令,您老一生戎马,这回要显点威风出来,把几个鬼子赶下海!”当然,也不可排除的,马在海边有几百顷田。这是他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一致起来了。所以他拼命抗日。抗死了,也死得其所了。

 

每到晚上,他和司令部几个人喝酒,总是说:“喝,今天又过来了;多喝几杯,或许明天就喝不成了!”

 

民国二十九年农历冬月二十日,即194013,马玉仁得到消息:陈洋百余鬼子要下来。他就命令提前开了早饭,去抢红锅腔地方的一个高圩子,他前头一个小分队,20余人。接着,就是他和卫队十余人,后面是嵇得俊的大队。谁知,日寇已先他们一步占领了高圩子。当他们逼近的时候,高圩子上埋伏的日寇,轻重武器一起开了口。

 

这时,马玉仁前头的分队,有人往棉花沟子里滚了。他在后面喊:“顶住!谁下枪毙谁!”渐渐,马玉仁身边警卫员,也有人下了。因为敌人火力太猛,顶不住,更上不去。马玉仁的贴身警卫,也是他的堂侄孙马以才,凑近他耳边说:“司令,下棉花沟子避一避吧!”“不!谁下枪毙谁!”马以才催了三遍,司令不下,马以才只得自己下了。

 

嵇德俊的大队,本来就没上来。这时更下了。事后,人们都这样说:“这回马司令不死,嵇大队离死也不远了。”

 

待到枪声稀疏以至停息了的时候,马以才等几个警卫员,才摸了上来。一看,江苏省沿海第一路游击司令马玉仁,身中数弹,血染疆场。陪同他倒在血泊里的,还有三个警卫员,是他老四的內侄:杨秀德,杨秀本,杨秀春。人们禁不住敬佩;好样的三杨警卫员!

 

那几天,总是天昏地暗,马玉仁老说自己的眼睛模糊不清,好像蒙了一层膜子。加之,牺牲的地点叫红锅腔。老百姓说:大将军犯地名。马入红锅腔,还不坑死吗?

 

不久,计雨亭副司令员他们来了,发现马玉仁挂表金链子摘碎了,甩出老远;手枪也甩出老远。这大概是怕敌人上来认出他是长官,因为他的衣着是同士兵一样的。

 

马玉仁在抗日疆场上,壮烈牺牲了。时年66岁。他的尸体装到上冈,开了个追悼大会。各界人士致词悼念。盐城县保安队队长徐天模带来一条几丈长的挽幅,上面写着:“江苏省沿海第一路游击队司令马玉仁将军永垂不朽!”中间八个大字:“毁家抗日,为国牺牲。”

 

马玉仁殉难后,这支沿海游击纵队,由副司令计雨亭统带。1940年秋,八路军五纵队南下阜宁时,计司令将纵队的全部人枪,交给了共产党领导。自己退出部队,听党另做安排。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抗日阵亡将领,在江西南昌建立了百花亭,为赵登高,佟麟阁,彭雪枫,范筑先等百名抗日阵亡将领勒石。马玉仁以陆军中将咨议,列九十七名。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有关部门,也认定马玉仁为抗日烈士。

 

注:马玉仁(1875-1940),原名马曰仁、曰能,字伯良。今建湖县高作镇陆沟村马家楼子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兼卖私盐的家庭。

 

讲述人:唐光来

采录人:莫如华  建湖县高作镇陆河村人  农民

马以贵

  间:198712

  点:高作乡政府招待所

 

转自《建湖民间文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