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民间艺苑 > 民风民俗 > 正文

建湖民间风俗之撂箩

发布日期:2013/7/12 15:19:16  阅读:2567  【字体:
 

 

建湖东南西马沟,有个风俗叫“撂箩”。

 

相传清康熙元年(1662)岁首,西马沟庄上有个姓祁的老公公,一次在土地庙敬头香时,朦胧恍惚中得到菩萨指点,用撂箩之法测定年景。当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祁公公将祖传篾箩供于堂中,又从土地庙内请出福德、麻痧、火星三神像供于家堂中,点烛烧香,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拜请三神显灵。下午,由祁公公将篾箩请于屋后,在里面放小鞭。右手执箩口站于桌上,口念诸神保佑,先高田、后中高田、再低田依次定音。三声锣后,祁公公将篾箩向屋前甩出手,落在门前的空地上。如果第一次是巴箩(箩口倒在地下),第二次是站箩,第三次是坎箩,就是“好箩”,当年高田定是风调雨顺,丰收在望;如果第一次是坎箩,其他两次也不顺妥,当年高田收不到庄稼;如果第一次是站箩,其余两次也不顺妥,当年高田灾情多,收成少,属歉收年。中高田和低田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传说十分灵验。民国十八年(1929)年,箩在屋脊上晃了五、六次又滚回头,结果当年大旱,五谷都被蝗虫吃了,未收到庄稼。民国二十年(1931),箩甩过屋角桩上,结果当年洪水淹田,颗粒无收。

 

撂箩这种占卜活动,在西马沟年年举行,代代相传,前往观看的人很多,一两天内,占卜结果传遍四境。这种习俗实为旧时人们无法与自然界抗衡、祈求神灵保佑的封建迷信活动,新时期已逐渐为科学测报所取代。撂箩习俗一直到1955年后才渐渐停止。

 

转自《塘河流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