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民间艺苑 > 民风民俗 > 正文

喝开秧酒

发布日期:2013/7/6 14:43:01  阅读:2683  【字体:
 

 

范公堤以西地区建湖境内,以产水稻为主。一般在每年清明前开始浸种,三至五天后“捂种”,捂六至七天即向“秧池”撒种。撒种前,先把已浸捂出芽的稻种“折”在田边。准备刀头肉一块,置于盘中,上插3只筷子,盘旁放1把菜刀,另备馒头数只(或炒米一碗),用红纸裹着几根葱蒜放在秧池边,插柳树枝为神,然后焚香,点烛,放鞭炮,烧黄元。有的人家还用“黄元把子”(即用黄元纸斜捆于杨树枝上)插于秧畦四周;也有人家,教小孩手提灯笼,围绕秧池边走一圈,以示敬天敬地,祈求神灵保佑秧苗茁壮生长,然后开始撒种。

 

旧时落谷前天,先敬天、地、田诸神。播种者多为男性,播种前要饱餐,俗称肚皮饱,稻子才能籽粒饱满。落谷完毕,在秧田四角插上柳枝、桃枝,有催芽、驱邪之效,并在秧田中插一稻草人,以驱赶鸟虫。如遇苗情欠佳时,即在田头焚香,俗称“加苗”。

 

小秧长成后,在分插的第一天起秧,叫“开秧门”。开秧门时,要在秧田附近放置木盘,内盛米团、大葱、猪肉,点香烛,放鞭炮,祭天地。如此时有村友乡邻来抢米团,即认为大吉大利。

 

旧时插秧时有“合伴”的风俗,合伴者为6-7人。这天,主妇要准备好饭菜、酒肴给合伴者会餐,谓之喝“开秧酒”,以求吉利。下田时,推举插得又快又直的能手插头行,俗称“领头趟”。余者随后成梯队式展开。如有动作缓慢者,被夹在中间,戏称“包粽子”。插秧的最后一天称“关秧门”,主家办酒招待,酒后共食面条,以示长期合伴顺利。关秧门时,留一束秧把窝于田角处,称为“稻囤子”。此俗现已转变为一种娱乐活动,仍流行于境内部分农村。

 

转自《塘河流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