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水上人家婚俗
建湖境内水网密集,沟河纵横,呈水乡湿地风貌。境内婚姻礼俗既有地区之差,也有水陆之别。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沿袭古俗的基础上,水上人家形成了水上的婚姻礼俗。旧时的水上婚姻也和陆上一样,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仍然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俗规,在“提亲”、“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礼仪上,基本遵循古礼,但在择日、迎亲上较为简便。
水上人家婚事,择日不像陆上那么繁琐,一般选择传统节日,或者农历双日。季节选择多为夏日,因此时是渔民的捕捞旺季,这个时候结婚,象征兴旺发达,年年有丰收。
陆上嫁娶用轿,水上嫁娶用船。船既是水上人家的住“房”,又是他们赖以生活的“生产田”。在男婚女嫁中,又成为迎亲的水上之“轿”。
因为是“喜船”,所以在喜日前必须装饰一番。
在喜船的船头上横架一杆,杆上并排悬挂红灯笼四盏,上书“新婚禧喜”。在第一和第四盏灯笼的下方船头,挂两条又宽又长,绾有同心结的彩带,名谓“张灯结彩”。男家船头上放两只活公鸡和两条肥活的红鲤鱼。公鸡有红冠,象征“吉祥如意”,红鲤鱼寓意“日子大红,年年有余”。船上共有两个舱,前舱为正舱,置放男家准备的结婚用品;后舱为洞房,内放女家陪送的嫁妆。
喜日,男方要请一位有地位的男宾为迎亲客,迎亲客的身份、地位,直接代表男方,这是男方在女家面前炫耀自己地位的机会。同时还要请二到四名男女执事,负责接待和迎亲诸事。女方当日也要请“伴嫁姑娘”。另外,男女双方皆请鼓乐班子。喜日时,两船相距不太远,相互可以听到鼓乐声。
当日下午,一般在黄昏前,男方喜船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徐徐驶向女方喜船。男方迎亲客及男方父母站在船头。此时女方父母也站在自己船头。当喜船相互接近时,女方喜船以鼓乐、鞭炮相迎。此时,男方迎亲客及男方父母,与女方父母拱手致礼,互相道喜,并请女方父母巡视喜船的前舱和后舱,看男方婚事准备如何。如果女方父母不满意,则会给婚事带来困难。女方父母回船后,立即奏乐、燃鞭炮,并将船驶向男方喜船,两船并排系紧后,新娘在鼓乐鞭炮声中,在伴娘、亲友簇拥下,走出船舱,走上船头。此时,女方乐停,男方鼓乐、鞭炮齐鸣。新娘在鼓乐声中,打开一瓶酒,手持酒盅,斟满后向迎亲客敬酒,每人两盅,被敬者必须一饮而尽。
敬酒后,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脱下鞋子,换上男家鞋,通常有大哥或弟弟背到船舷上交亲。交亲时,男女双方都打着伞相迎送。俗传此举可以避邪保平安。伞顶上缠着红绸带,以示喜事大吉。
新娘过船后,首先叩拜公婆,公婆准备好喜钱,将红纸包放在新妇手上。接着新郎、新娘对拜(即拜堂),再绕喜船一周,意为熟悉一下自己的新家。随后在伴娘的搀扶下,静坐船楼(后舱顶上)。这时,双方喜船鼓乐鞭炮齐鸣。女方在欢庆中将陪嫁品搬进男方喜船的“洞房”中,然后双方父母站在各自的船头上拱手道别。于是男方喜船缓缓离开女家喜船。男家喜船离开后,女方奏乐即停,只听男家奏乐,这叫“欢欢喜喜迎新娘”。突然男方停乐,女方乐起,这叫“高高兴兴送嫁女”。待男家喜船停泊下来,双方鼓乐一起轰响,这称“两家合欢”。双方鼓乐合欢后,各自设喜筵款待宾客。
船上办酒席摆桌子,以桅眼左边、面朝船头为一席。渔家青年结婚,要安排一条小船给新人,吃过送房酒,家长解开船缆,将小船推离大船,随风自由流淌到避风港,不系桩缆,停在哪里就在哪里过花烛之夜。
船民以水为家,特殊的生活环境自然也形成特别的水上人家婚俗。你听那《荡湖船》:
我同娘子荡花船,荡起花船撑起篙,穿来又穿去呀,翘头又翘艄呀。忽瓤瓤子瓤,。忽瓤瓤子瓤,花船上娘子刷括又俊俏哎。画的个细眉毛啊,身穿绣花袍呀,脚着花儿红绫鞋啊,忽瓤瓤子瓤,一头站船艄呀。忽瓤瓤子瓤,八幅罗裙空中飘呀哎嗨唷。
转自《塘河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