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流行于农村的取名习俗
过去,在苏北盐阜农村,有些男孩子取名小和尚、二和尚、三和尚。这是为什么?
农民家生了男孩,原都有名字,如大顺子、二财子等。孩子生了病,因农村缺医少药,农民贫穷,请不起医生,于是到庙里烧香许愿,等病好了,把孩子送到庙里去做“挂名和尚”,也有因为先前生了孩子夭折,小孩生下不久,就到庙里去做“挂名和尚”的。认为这样以来,孩子就可长命百岁了。
腊月初八这一天,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把孩子带到庙里,拜见当家和尚,说明来意,当家师傅给孩子起个法号,拿一件和尚衣给孩子穿上,孩子再带上从自家带来的和尚帽,点烛焚香,跪在菩萨面前磕三个头,当家师傅摸摸他的头,就算收下了这个徒弟了。如不起法号,就直呼“小和尚”,表示他已出家,四大皆空,不受妖魔缠绕了。
不过,“小和尚”不是在庙内暮鼓晨钟,诵经拜佛的真和尚,而是回家去做“挂名和尚”。离开庙前,必须脱去和尚衣,才能回去,从此,家里人以及左邻右舍便喊他“小和尚”。
“小和尚”有了对象,成婚前必须先到庙里“还俗”。在“催妆”这天,“小和尚”依旧带着香烛和两包茶果,还有一只新簸箕、一把扫帚,来到庙里,请出当家师傅,穿上和尚衣,点起香烛,在菩萨和当家师傅面前各磕三个头,后再在庙内扫地。这时,当家师傅拿着一根树条子,在“小和尚”身上抽打几下,连声说:“讨饭和尚,滚回去。”“小和尚”挨打后,连忙丢下扫帚,脱掉和尚衣,甩了和尚帽,一言不发,直奔自己家门。从此便算被逐出佛门,还了俗,并恢复原来的名字。第二天,新郎新娘就可拜天地成亲了。
- 上一篇文章: 水乡风情之拉耙(孙环党)
- 下一篇文章: 建湖婚庆习俗之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