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民间艺苑 > 民风民俗 > 正文

老盐城西北乡的年俗(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2/1/11 8:19:47  阅读:5001  【字体:
 

 

人们常把春节称作“过年”,在我国民间是最盛大、最热闹、最古老的节日。建湖旧为盐城县属地,因位于盐城西北,被俗称为盐城“西北乡”。年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由于西北乡地处水网地区,这里土著人大多又是“洪武赶散”时期从苏南迁入,民俗乡情和年文化呈多元状态。那么老西北乡人是如何过年的呢?本邑乡贤印水心编印、民国八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盐城乡土地理》第二册,其中第九节讲到“民俗”中的有关年俗,时隔百年,读来仍齿颊留香。印老先生是我西北乡高作人,他所描述的盐城年俗,正是古建湖人的年俗。其原文为:

“十一月冬至,曰大冬。陈粉圆祀神,亲朋相贺,曰大冬大似年。冬至前一日曰小冬,祀先。十二月初八,煮豆糜,以果蔬或枣栗,曰腊八弱。二十四,扫屋宇,曰掸尘。剪纸为马,附以糖饴酒槽,祀灶神,曰送灶。自是日至除夕,家家糕米团,炒米,制粉饼,曰忙年。亲朋以酒物相赠,曰送年礼。换桃符春贴。设牲礼供祖先像,祀神,曰谢年。三十日,大除夕。店家往来收账,曰大结账。盛饭于盆,饰以松柏枣栗,曰装饭盆。以彩纸围裹花木杂树,曰封树。是晚合家围坐饮膳,曰守岁酒。分给家人钱币,曰压岁钱。乐善之家,登城楼观万家烟火。有不举者,以钱米纳门中,不告所自至。子侄辈相率正衣冠。诣戚邻家,拜礼尊长,曰辞年。乡人出潜伏暗陬,听人发言,以卜来年休咎,曰听出语。有焚香达旦不寐者,曰守岁。

正月初一,曰元旦。鸡鸣悉起,燃爆竹开门,正衣冠燃香烛,敬拜天地。陈粉圆茶果,邻里交贺,曰拜年。立春前一日,以彩仗迎于东郊,曰迎春。初五,接财神。至暮,轰饮,曰财神酒。”

弹指一挥,百年已过。旧时的年俗一直在延续着、演绎着。笔者今年七十又四,儿时过年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虽然农村还不富裕,但春节的氛围倒并不匮乏。无论贫富,对年事决不草草了事,都要图个吉庆。谚语“大冬大似年”,所以过了冬至以后,西北乡就开始忙着磨米粉、蒸年糕,做米饼,炒炒米。腊月二十过后,不论大家小户,都要购买香烛、鞭炮、年画、门联,叫做“请年货”。大户人家还会把要采购的枣子、红白糖、油炸果子、大糕、栗子及花生、葵花籽等写在纸上,称作“打年货单”。条件稍好的人家都要杀猪宰羊,做百页、豆腐。老西北乡人称之为“忙年”。

腊月二十四日为送灶日,又称“二十四夜”。白天打扫环境,谓之“扫尘”。晚上“送灶神”。旧时家家灶前设有灶王爷的神位。据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升天向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人们担心灶神向大帝打小报告,于是就跟灶神套近乎,用送灶(祭灶)来贿赂灶神。送灶时,各家都要在灶台上焚香点烛,陈设供品,有的还供麦芽糖,意在粘住灶神“嘴”,不让其多说,并在纸马中间夹上一些大米、茶叶和蒿草,作为灶神和马一起登天的路粮。焚烧时,全家人都要跪拜叩送,口祷灶锅老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除夕那天,各家还要举行接灶仪式,把送走的灶锅老爷再请回家。

送灶以后,便进入过年的倒计时阶段。各家再次进行打扫,扫除屋内各个角落的灰尘,并拆洗被褥,人人都要理发、洗澡,干干净净迎接新春。随后开始“辞先”,祭祀亡灵,也有的在除夕这天“辞先”。除夕这天最为繁忙,除了“辞先”、“接灶”外,还要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贴门神、贴“开门大吉”。门檐下,不是挂大红灯笼,就是插五颜六色的纸穗子。迎门贴“对我生财”。农船、水车、牛栏猪圈都贴上写有吉祥用语的报条。家堂菩萨前的神案上,安放“聚宝盆”,松枝夹着花生、果枣,剪纸钱贴其上,称为“摇钱树”。堂屋中间,置有“元宝火盆”,内架干木柴,以便烘火取暖。大人小孩忙得不亦乐乎。当年为孩童的我,没少分享这份欢愉。我和几个小伙伴就负责打石灰包印,谓之送“稻屯子”,自家印完后,还到邻居家去印,常常跑印几十户,曾领赏了不少花生、大糕之类的彩头。晚上,吃团圆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也叫“守岁酒”。同时准备好春节吃的汤圆,招待亲友的果盒,内装糖果,云片糕、花生、瓜籽、葵花籽等,诸事齐全,长辈开始分发“压岁钱”,也有的是年初一早上发给晚辈,称作“压口袋”,意为新的一年口袋不断钱。最后敬神辞岁,全家纳福,也有整夜不眠的,守睡灯彻夜不熄。

爆竹声声一岁除。大年五更,家主起身,用财神棒(芦柴扎把,内夹桦皮、黄元)着火驱散邪气,祈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然后再点燃“元宝火盆”内木柴,让火焰照亮居家各室。接着,鸣放开门鞭,谓之“开财门”。家人起床前,先取一片甜糕放在嘴内,然后开口说吉利话,表示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步步登高。相继是敬神、点烛、烧香、放鞭炮。全家大小都着新装,依次向长辈拜年。忙毕,以元宝(汤圆)作早茶。早茶用后,坐在家里迎财神,即等唱麒麟、跳财神的艺人上门表演,出门逢人都说“恭喜发财”,邻里相见,常用一连串吉祥语;“恭喜你养儿子、娶媳妇、抱孙子”。途中巧遇平素不睦之人,也相互拱手,互道恭喜,欣然而别,嫌怨顿释,此也算是过年的传统美俗之一。从年初二起,亲朋好友间则开始走动,谓之“拜年”。主人以小元宝(即香烟、果糕、花生、葵花籽等)来招待,有的还留住吃茶。

正月初五是“五马曰”,俗称“过小年”,又曰“财神日”。商店敬“财神”,庄邻互相请酒,谓之“春叙酒”。“春叙酒”常常吃到正月半、二月初。此年俗至今仍沿袭于世。

过年的禁忌繁多,自腊月开始,处处注意,不吉祥的话不能讲,更不宜以死活字样骂人。为防小孩子和妇女说漏了嘴,便在灶前贴上写有“童言妇女一概无忌”的红纸条,让那些不详自消自解。如有碗盘打碎,要说碎碎(岁岁)平安;取物发现用完了,不能说没有了,要改说“满了”。吃年夜饭时忌无鱼,有鱼忌吃光,是为了讨个“年年有余(鱼)”的吉利。吃饭还要忌泡汤,否则出门会遭雨。年初一要吃陈饭,表示陈粮吃不完;忌讳面朝北吃圆子,否则会害疙瘩;忌讳扫地与朝外泼水,否则不发财;忌动刀剪,否则不吉利。年初二为“龙抬头日”,家中如有龙年出生的人,忌动针线,否则戮龙。年初三忌洗 被,以防“桃花心”。

西北乡的年俗,受神巫浸淫的楚风楚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但其主题只有一个,祛灾去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我怀恋儿时春节的那股温馨、那股浓浓的年味,足以让人镌刻心壁而记忆一辈子,享用一辈子。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