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文史沙龙 > 文史语吧 > 正文

愿何晴岩再世(唐一说)

发布日期:2014/2/10 15:49:31  阅读:2252  【字体:
 

 

近世多闻此类事,其祖先为盗为匪,为汉奸为叛贼,而其后辈不以为耻,不引以为戒,反欲藉财权仗势力,或粉饰或歪曲,倘其后人出一两名士高官巨亨,则更是花样百出,令人愤怒,直疑世间有无正义。

 

于是,我想到何晴岩。据徐珂《清稗类钞》,晴岩,清康雍时名进士,河南开封人,曾任浙地慈溪县令。

 

慈溪这地方,明末时出了一大奸贼赵文华,《明史·奸臣传》中将其列为严嵩老贼的头号心腹。最初在国学时,赵贼就深得祭酒严嵩的赏识,嘉靖八年赵中进士,任刑部主事,遂拜严嵩为义父。严嵩老贼因为自己作恶过多,知道会有朝官弹劾,便推荐赵文华为通政使。此官明时所设的中央机构,专门负责收受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这样便可预先侦知劾疏内容,早作准备。后来赵贼因为想直接结交皇帝得罪了严嵩,厚赂严嵩妻子。严嵩的妻子遂教赵文华藏在家中,严嵩归来酒酣之际,她出面为之劝解,赵文华乘机出拜义父,终于重得老贼信任。此后,赵贼更是死心塌地地为严嵩卖命,残害忠良,争功邀赏,后因骄横狂妄,被皇帝黜弃,史书记载:“制下,举朝相贺。”(《明史》第308卷)赵贼实为公认之祸国殃民,说大明江山一半坏在此贼手中一点不过分。可惜的是皇帝还是手软了些,对此贼未斩草除根。

 

至清康熙、雍正年间,赵文华的后嗣颇为兴盛,还有人跻身官场。这其中有个赵某,本来是个驵侩,驵读zǎng,侩读kuài。驵侩者,牲畜贩卖之经纪人。赵某赚钱后纳资得同知职衔,即常说之捐了个官。捐官,是封建时代入仕一途,士民按照一定数额向朝廷捐资纳粟即可获得不同官职,此当起源于秦汉卖爵。此举在官解了财政运转之困难,在民免了步入仕途之艰辛。不过总归以钱来任官,失了为官的本义,不过却一直延续着,到了清朝捐官几乎与科举同等重要。虽说捐官本是有资格,或曰是有门槛的,可是既然为了钱,只要金钱高过门槛,门槛也就不足为限了。所捐的官多是一种政治待遇,但也不少执掌生杀大权的,但不管怎么说捐得一官,地位自然升腾。这赵某捐得同知,出入县府衙门自是常事,虽说身上马粪牛尿骚臭尚未脱尽,自己却已渐渐觉得俨然一位士绅。

 

某日,邻村演戏,赵某也随众人往观,所演乃《鸣凤记》。《鸣凤记》,南明时代著名传奇作品,虽说作者已不可考,但该剧在严嵩之子严世蕃伏诛不久,将明末朝廷斗争搬上舞台,把夏言等十位前赴后继反对严嵩父子的大臣称为“双忠八义”,尽情讴歌,同时也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一帮丑类,尽情鞭挞,这其中就有赵某之先人赵文华,特别是赵文华拜严嵩为义父时的龌龊形状,更是在舞台上被暴露得淋漓尽致。赵某大怒,说这个戏班辱及先人,此仇不可不报。第二天,率人将戏班所有人等尽皆捉拿,送到县府要求处置。

 

此戏班假如是明知人家赵氏祖先这么些糗事,偏要骂到人家门口,我倒不以为其真的无过错,鞭挞奸党、歌颂正义自然没有问题,但除非赵氏宗族有高人愿以此败类教育同宗,警示族人,否则指着人家鼻子大骂,还是有失忠厚。可是这戏班是在邻村演戏,赵某却打上门去,这不仅霸道,也多少有些痴蛮。不过官司打到县衙,却也很有些棘手。不对戏班加以处罚,这赵某哪里肯依,这老兄是个同知职衔,康熙年间这同知还是府、州副职,怎么也在五品、六品吧。虽说是捐的官衔,尚无权柄在手,可你这七品县令总归还是要称其为上司,这赵某不依,此案如何能了结?或是处罚戏班吧,不用说这戏各地公演,本县禁演处罚戏班,岂不贻笑大方,再说此戏惩恶扬善,大快人心,又如何能因他一己私心而加以禁演处罚呢?

 

何晴岩自有妙计。何县令笑着对怒不可遏的赵某说:“这些戏子胆大包天,竟敢辱君家族先人,必须枷铐加以责罚,这样方可帮您消除心头之恨。”赵某自是拜谢不已。于是,何县令击鼓升堂,将扮演赵文华之伶人提至堂前,命其仍着剧中赵文华之戏服,纱帽红袍,给他上了最重的一号枷锁,枷额上大书“明朝误国奸臣赵文华一名”,枷号示众,并命押至赵氏宗祠前,说要枷号三月。这么一来,赵某才知着了何县令的道,自己弄巧成拙,赶紧托人向何县令打招呼,央求息诉结案。何县令哪里肯听,自是要弄出些言语来,说是此事不能如此了结,直至赵某磕头作揖,愿听县令处罚。于是,何县令下令其献出三万片瓦来修文庙,这才放了伶人,自然也是放过了赵某和赵某那位先人赵文华。此计实在是让人痛快!

 

所以真心希望能有何晴岩再世,痛扫污浊,让世上正直之心畅达,正直之气弘扬,也让那些如赵文华子孙的丑类们有所警戒有所收敛,知道面对先人的丑行当闭门思过,以自己的德行善举加以涤荡,让家族重光,而不是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