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情怀》给予我们的启迪(王学言)
由季阳林先生编著的《王俊情怀》一书,我一口气读了两遍,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也引起了深深的思考。《王俊情怀》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给予我们许多深刻的启迪。
《王俊情怀》回答广大读者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离休之后,如何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作为共产党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王俊这位曾为新中国成立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几十年,功勋卓著的老党员、老干部,在职时任劳任怨,离休后不契不舍,赤诚奉献,为他人做了好事一件又一件,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难题一个又一个,他用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实在可歌可泣。
《王俊情怀》的一个个生动事例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无论是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来说,还是从奉献精神来说,怎样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搞市场经济我们的思想观念需要创新,但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位与不在位不一样,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变了,但共产党人的本色不能变。总之,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无论形势怎么变,位置怎么变,职务怎么变,生活环境怎么变,最根本的党的宗旨不能变。《王俊情怀》用事实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分答卷。
《王俊情怀》的典型意义在于他可贵的人生经历,他从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与组织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再从离休后发挥余热的三大阶段,全过程回忆人生道路,无论什么时期都始终如一地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这种精神十分难能可贵,王俊用自己的伟大实践,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回答了少数人迷惘困惑的问题。
坚定了一个信念。王俊对自己的人生有“五论”其中有一句话:“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如果有来世,下一辈子我还要当中国共产党员,继续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这是王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现,《王俊情怀》的事迹和精神,犹如一道耀眼的强光,照亮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
证明了一个真理。《王俊情怀》全书始终贯穿于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老区振兴作无私奉献。他是时时刻刻真心实意为人民谋求利益的人民公仆,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历史是不会忘记的。谁全心全意为人民,谁半心半意为人民,谁虚心假意为人民,人民是会作出公正的评判,俗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俊情怀》不仅给读者留下了极好的口碑,更重要的是他办的每一个善事好事赢得了千万人民的赞誉,他的言行,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树立了丰碑。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像《王俊情怀》那样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我们的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提出了一个命题。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开放的历史大变革中,怎样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怎样去实践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学习和领会《王俊情怀》精神实质关键所在,这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一个命题,也是我们学习《王俊情怀》的最终落脚点,如果,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像《王俊情怀》那样,革命一生,工作一生,奉献一生,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编者注】
王俊,江苏建湖县高作镇蒋王村人,1924年12月出生。1941年冬天,由上海回到家乡参加革命,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建阳县峰北乡党支部书记,1944年任楼夏镇党支部书记、镇长,1946年任芦沟区区委、宣传科长兼东南区联防大队长、政委,年底率领2000人的支前队伍随皮定钧旅赴山东作战。1948年调中共华中工委工作团任小队长,在苏北淮海地区进行土改复查工作,不久调新解放区泰州地委实验区任区委书记兼区长。1951调华东军政委员会,1953年调任上海市储备物资管理局党组成员。1956年底调入国家计委,任“565”筹备处主任。1960年工程完成,调任河北省计委党组成员、综合处处长兼审干组副组长。196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班学习一年,毕业后调任国家物资总局储备计划处处长,负责国家战略物资的计划、调拨、储备工作。“文革”中受到冲击,后被全家下放。1971年“913”事件后,王俊恢复工作,调任燃料化学工业部任综合计划处处长,后任华北输油指挥部副总指挥、秦京输油管线北京段指挥,工程结束后,回到国家物资总局负责重油和煤炭计划的分配与管理工作。离休后,先后任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执行主任。
《王俊情怀》,季阳林著,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4月第1版,全书12万字,448幅图片。
- 上一篇文章: 《西昆集》中有佳诗
- 下一篇文章: 《三五年是多久》的期盼(杜书仁)